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再生细骨料逐级取代对再生砂浆强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24 08:08

  本文选题:再生细骨料 + 逐级取代 ; 参考:《硅酸盐通报》2016年11期


【摘要】:基于天然砂分计筛余百分率,采用再生细骨料按照0~0.315 mm、0~0.63 mm、0~1.25 mm、0~2.5 mm和0~5.0 mm不同粒级逐级取代天然砂制作再生砂浆,测定其在0.55、0.60、0.65水灰比下7 d、14 d和28 d的抗折抗压强度和微观形貌。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砂浆试件的抗折抗压强度均大于空白试件,且随着再生细骨料逐级取代率的提高而增大;当再生细骨料100%逐级取代天然砂时,龄期为14 d时的再生砂浆的强度增长最大;28 d时,再生砂浆抗压强度的降低幅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加而增加,但抗折强度的降低幅度却随着水灰比的增加而减小;随水化龄期的增加,再生砂浆中水化产物不断增多,界面过渡区越来越密实。
[Abstract]:Based on the sieve residual percentage of natural sand, the recycled fine aggregate was prepared by replacing natural sand with different gradation of 0.315mm / 0.63mm / 0.63mm / 0.63mm / 0.63mm / 0.25mm and 05mm / 5.0 mm respectively. The flexural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microscopic morphology of the recycled mortar were measured at the water / cement ratio of 0.55g / 0.60 / 0.65 for 7 days / 14 days and 28 days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exur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ecycled mortar specimen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blank specimens,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rogressive replacement rate of recycled fine aggregate, and when 100% recycled fine aggregate replaces natural sand step by step, When the strength of recycled mortar increases at 14 days, the decrease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ecycled morta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cement ratio, but the decrease of flexural strength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cement ratio. With the increase of hydration age, the hydration products in recycled mortar increase and th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becomes more and more dense.
【作者单位】: 浙江科技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Technologiecampus
【基金】:浙江科技学院交叉预研专项项目(2013JC08Y)
【分类号】:TU57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崇豪;颜承越;郭险峰;;高掺量原状粉煤灰砂浆的性能研究及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2 颜承越;;砂浆强度为什么高低不稳定[J];建筑工人;1989年08期

3 颜承越;高掺量原状粉煤灰砂浆的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1989年05期

4 尹志府;山砂砂浆掺Ⅲ级粉煤灰后的强度效应[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1年03期

5 王品伦;建筑干砂浆的研制[J];新型建筑材料;2001年11期

6 张斌,张明;粉煤灰在砂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1年06期

7 孙玉健,张照武,王朝钒;“新型砂浆”的试验研究与应用[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8 张彩霞,冯学亮,罗梅,楚葳蕤,张军;掺微沫剂砂浆的配合比设计[J];河南建材;2001年03期

9 张林;高强大稠度砂浆的试验和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03年09期

10 陈萌,王仁义,彭少民;点荷法砂浆强度的简化换算公式[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文武;高秀峰;;一种兼具有防氡功能的节能型室内用砂浆的研[A];07’中国西安能源动力科技创新研讨会及展示会论文集[C];2007年

2 梁建国;龙小清;程少辉;;不同底模砂浆强度试验研究[A];砌体结构理论与新型墙材应用[C];2007年

3 杨春侠;杨伟军;施楚贤;;高强高性能砂浆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4 李娟;贾智勋;;盲目使用“砂浆王”的危害及预防[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6卷)[C];2012年

5 杨建江;杨琳;;回弹法、剪切法测砂浆强度的试验研究及测强曲线绘制[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汪峻峰;;一种高性能砂浆/混凝土的应用研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孙杰;王培铭;刘贤萍;庞敏;;粉煤灰、矿渣的化学组分对水泥砂浆强度的影响[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8 彭方灵;刘兴华;;高性能修补砂浆研制开发[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赫;;水泥双灰粉砂浆试验研究[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10 张勇;卢晓磊;叶正茂;;不同纤维对砂浆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邵锋燕;离析是怎样产生的[N];中华建筑报;2011年

2 王祥;南京亚宙公司 研制出新一代砂浆保水增塑剂[N];中华建筑报;2010年

3 驻辽宁记者 李一;新型建材重“绿色”[N];中国建材报;2006年

4 王建龙 杨建荣;砖石砌体质量通病的防治[N];建筑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本田;基于缓凝砂浆包裹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粘结性能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2 杨钻;高强微生物砂浆机理与工作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3 贾兴文;含Fe_(1-δ)O废渣砂浆的导电性和机敏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徐洪;砂浆锚杆锚固体耐久性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辉;砌体砂浆强度检测的原位拔出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刘闯;水泥基自流平防水抗渗砂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3 白伟亮;点荷法、筒压法检测砂浆强度试验研究及对比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4 高峰;基于修补加固的聚合物纤维砂浆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杨琳;回弹法、剪切法测砂浆强度的研究及测强曲线绘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刘小兵;水泥基无收缩灌浆砂浆的配制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崔弋;混凝土结构防护与修补砂浆的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8 林松;铁尾矿砂砂浆的配制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9 谭伟;电解质复合导电砂浆导电性能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10 王晓莹;早龄期高性能约束砂浆环开裂机制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28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928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3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