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转换结构设计研究
本文选题:转换拱 + 转换结构 ; 参考:《建筑结构》2016年21期
【摘要】:广东现代广告创意中心工程因建筑平面中部有一栋建筑需保留,导致该建筑上方的结构须做转换。在分析了实腹梁转换结构以及桁架转换结构在本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一种新的转换结构形式——拱转换结构。与实腹梁相比较,拱转换结构具有截面小、自重轻、竖向变形小等优点;与桁架转换结构相比,结构扭转减小,楼层刚度突变减小。通过本工程实际案例分析可知,拱转换结构受力具有以下特点:拱的受力控制工况为竖向荷载;拱轴力只有压力;拱的第一阶屈曲模态为面外失稳;拱推力消散较快。转换拱是本工程最关键的构件,针对该构件的设计,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大震分析以及节点应力分析结果反映这些措施给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提供了很好的保证。最后给出有关大样节点图,希望能给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Abstract]:Guangdong Modern Advertising Center Project has a build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building that needs to be preserved, so the structure above the building has to be converted. After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nsfer structure of the solid web beam and the truss transfer structure in this project, a new type of transfer structure, the arch transfer structure, is proposed. Compared with the real web beam, the arch transfer stru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section, light weight and small vertical deform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uss transfer structure, the torsion of the structure decreases and the floor stiffness suddenly decreases. Through the actual case analysis of this project,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stress of the arch transfer structure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stress control condition of the arch is vertical load, the axial force of the arch is only under pressure, the first buckling mode of the arch is out-of-plane instability, and the arch thrust dissipates quickly. The transfer ar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project,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measures are formulated for the design of the component. The results of large earthquake analysis and joint stress analysis show that these measures provide a good guarantee for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Finally, the nodal diagram of the sample is given, 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design.
【作者单位】: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分类号】:TU9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涛;肖从真;田春雨;刘鹏;;搭接墙转换结构的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1期
2 邱延飞;;对多高层建筑结构中转换结构的处理[J];科技资讯;2010年03期
3 翟鹤颖;孟冬;池鑫;;搭接柱转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J];硅谷;2010年15期
4 黄艳明;;浅谈转换结构中的框架转换[J];建材世界;2010年05期
5 李成;;高层转换结构设计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3年03期
6 徐培福,傅学怡,耿娜娜,王翠坤,肖从真;搭接柱转换结构的试验研究与设计要点[J];建筑结构;2003年12期
7 郑念屏;;双向超长转换结构设计[J];福建建筑;2006年01期
8 李可;;平安全国后援中心搭接柱转换结构设计[J];结构工程师;2006年02期
9 江泳;;某高层建筑桁架转换结构的设计与分析[J];福建建筑;2007年08期
10 徐刚;;斜腹杆桁架转换结构在高层设计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念屏;;双向超长转换结构设计[A];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于春宁;蒋世林;王苏东;;高层转换结构设计与分析[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王立伟;;超高层中搭接墙转换结构的实用设计方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吴斌杰;;拓扑优化在叠层桁架转换结构概念设计阶段的应用[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韦国岐;;混凝土高层框架低位转换结构的关键技术[A];第十二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孙洪波;巩崇洲;刘鹏飞;;青岛海情大酒店大跨度转换结构设计[A];山东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山东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设计及电算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聂建国;朱喻之;魏捷;;钢-混凝土组合梁在转换结构中的应用[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傅传国;温风军;裴智;张兰春;余红;;大跨度预应力钢骨混凝土叠层空腹桁架转换结构设计探讨[A];山东建筑学会成立5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3年
9 马镇炎;沈克力;;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在大跨转换结构上的应用[A];第五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10 范学伟;范重;杨苏;赵长军;;奈伦国贸超高层转换结构设计[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运权;斜柱局部转换结构在上江城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于法桥;搭接柱转换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及其与帽桁架、腰桁架的综合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3 陈代秉;搭接柱转换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周冰;带桁架转换结构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5 汪洋;桁架转换结构的力学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杨兴健;高层建筑梁式与斜柱式转换结构的对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7 陈真;高位箱形转换结构的有限元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8 刘瑞军;V型柱式转换结构的有限元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9 陈立聪;斜柱转换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吴斌杰;拓扑优化在叠层桁架转换结构概念设计阶段的应用[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54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95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