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层对型钢砼框—筒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框一筒结构 + 梁式加强层 ; 参考:《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根据近年来高层建筑的设计经验及理论分析研究[1],在框架-核心筒中,当侧向刚度过小时,可在设备层和避难层的中,设置合适刚度的伸臂构件,可以此加强框架与核心筒的连接,控制侧移量,使其顶点位移在侧向力作用下达到限值要求。结合现有资料分析,实梁形式的加强层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较广泛,但会导致内力较大的突变,不利于框一筒结构的抗震,为了使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对加强层相关设置参数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一幢48层的型钢混凝土框架一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高层结构为算例,分别采用七种不同水平加强层设置方案,并使用SATWE和ETAB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进行建模分析与计算。通过对带两种不同的加强层形式(桁架加强层与刚性加强层)和加强层数量(沿层高均匀布置一道、两道或三道桁架加强层)的模型方案进行弹性时程分析计算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研究相应结构体系的周期、位移、位移角及内力等,根据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在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等侧向力作用下,如何减小由于水平加强层刚度过大而使结构产生内力突变过大的不利影响。论文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选择适当形式和有限刚度的加强层对框架-核心筒高层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侧移的控制,对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突变的控制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sign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recent years [1], in the frame-core tube, when the lateral direction is just passing an hour, it can be installed in the equipment layer and the sheltered floor, the extension arm members with suitable stiffness can be set up.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rame and the core tube can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can be controlled so that the peak displacement can reach the limit value under the action of lateral forc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data, the reinforced story in the form of real beam is widely used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but it will lead to the abrupt change of the internal force,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eismic resistance of the frame-tube structure, in order to make the structure have better seismic performanc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study the related setting parameters of the strengthening layer. In this paper, a 48-story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reinforced concrete core-tube high-rise structur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Seven different levels of strengthening layer are adopted, and the modeling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SATWE and ETAB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respectively. By comparing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tiffeners (truss stiffeners and rigid stiffeners) and the number of stiffeners (arranged uniformly along the height of the layer), The model of two or three truss stiffeners) is analyzed by e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and mode decomposition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The period, displacement angle and internal force of the corresponding structure system are studi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Under the action of wind load and lateral force such as horizontal earthquake, how to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 of the sudden change of internal force on the structure due to the large stiffness of the horizontal strengthened story.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form and finite stiffness of the strengthened story to control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the frame-core tube high-rise structure under the wind load. It has good effect on controlling the sudden change of internal force under wind load and horizontal earthquake.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73.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健军;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设置加强层问题的研究[J];广东建材;2004年02期
2 覃晓东,马心俐,苏杏;带水平加强层的框架——芯筒结构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3 刘喜平;框架-核心筒高层结构设置加强层问题的探讨[J];西北水力发电;2005年03期
4 周春圣;张仲先;夏凯;赵春华;;顶部设置加强层的框-筒结构应变能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韩红波;;刚臂加强层在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02期
6 林树枝;张杰;;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探讨[J];福建建筑;2008年02期
7 沈蒲生;陈宇;张明;;带两道加强层变截面框架-核心筒的振动特性[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刘喜平;;高层框—筒结构中加强层对上部伸臂内力和下部结构沉降性能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9 韦文斌;;浅析高层建筑加强层的设置——以诺德金融中心大厦结构设计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0年08期
10 马高强;张晓光;;长方形框架-核心筒结构加强层设置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昕;郑毅敏;胡宇滨;徐文华;;某高层建筑带加强层结构设计方案分析[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丁圣果;李绮文;;高层建筑水平加强层作用的初探[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3 邓志恒;万云芳;向平;李云峰;;楼板厚度对设置加强层的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4 孙毅;张壮南;贾连光;;带加强层外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静力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苏志彬;王立长;;设置加强层的一超高层结构的地震反应[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苏志彬;王立长;;某超高层结构中设置加强层问题的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7 何永春;邓小华;;重庆上海城二期C区3号楼结构设计[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杰;加强层对高层框—筒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江磊;带水平加强层的高层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振动台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3 杨克家;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苏原;带加强层框架—筒体结构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石进;加强层与耗能减震层抗震性能对比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曾绍敏;带RPC空腹桁架加强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苏永;超高层建筑结构加强层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4 宋璨;带加强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5 高宗来;超高层建筑结构中设置加强层的抗震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6 马旭光;加强层布置及连接方式对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的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唐笑一;带钢桁架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15年
8 栾宏宇;带斜腹杆钢桁架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弹塑性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9 王冰;基于内力突变的带加强层混合框—筒结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周伟;某超限高层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与加强层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98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99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