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向振动条件下饱和粉砂变形特性对比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单、双向激振 + 饱和尾粉砂 ; 参考:《地震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由于仪器水平的限制,关于土体的动力特性的研究目前多采用单向激振方式替代双向激振方式。而这两种激振方式在试验原理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很多研究表明,应力路径对土的响应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两种方式相替代的合理性尚待证明。本文利用DSC2000多功能动三轴试验系统,选取尾矿砂分别在单向及双向振动条件下进行一系列饱和土的动力特性试验,对比两种激振方式作用下土体的滞回曲线以及骨干曲线的差异,分析土体在这两种振动方式下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应用双曲线模型对骨干曲线进行拟合,最后给出在进行土体变形特性试验时以单向激振方式替代双向激振方式的适用条件。
[Abstract]: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instrument level,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re usually studied by unidirectional excitation instead of bidirectional excitation. However,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experimental principle between these two exciting modes.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stress path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oil response,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two alternatives has yet to be proved. In this paper, using DSC2000 multifunctional dynamic triaxial test system, a serie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 tests of saturated soil are carried out under unidirectional and bidirectional vibration conditions. The difference of hysteretic curve and backbone curve of soil under two excitation modes is compared, and the reason of soil difference under these two vibration modes is analyzed, and the hyperbolic model is used to fit the key curve. At last, the suitable conditions of unidirectional excitation instead of bidirectional excitation are given when the soi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test is carried out.
【作者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355) 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LJQ2014058) 辽宁省教育厅一般基金项目(L2014232)
【分类号】:TU4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谢永涛,张鸿儒;不同路径下饱和砂土的动力特性模型[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2001年01期
2 杨光;孙江龙;于玉贞;张丙印;;偏应力和球应力往返作用下粗粒料的变形特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3 王常晶;陈云敏;;双向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4 陈存礼,谢定义,高鹏;球应力往返作用下饱和砂土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5 黄博;胡俊清;施明雄;陈云敏;;单、双向动三轴试验条件下饱和砂动力特性对比[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少杰;王运霞;;应力路径对饱和砂土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综述[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张芳枝;黄丽娟;;广东粉土质砂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7期
3 毕雪梅;赵瑞斌;曲国胜;;循环荷载下天津吹填土动应力应变关系研究[J];工程勘察;2014年01期
4 李顺群;高凌霞;尚军;;常规三轴试验固结阶段的理论研究及试验验证[J];工业建筑;2014年02期
5 张鹏;朱珍德;王军;王海洋;;不同掺剂对水泥土动力特性的影响[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05期
6 彭盛恩;王志佳;廖蔚茗;张明;张建经;;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经验模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7 张向东;刘源浩;曹艳;;尾中砂动应力试验[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2期
8 李永靖;邢洋;韩俊俊;曹爽;;煤矸石路基填料震陷变形特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12期
9 王帅;孙静;;各类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陈颖;刘勇;赵凯;;海底隧道地震反应特性有限元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富强;自然排水条件下砂土液化变形规律与本构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张玉池;边坡失稳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刘功勋;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海洋土剪切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华明;高速铁路饱和粉土液化地基抗震加固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谷川;基于变围压应力路径的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郭林;复杂应力路径下饱和软粘土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刘展;煤矿矸石压实力学特性及其在充填采煤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梁磊;浅层月壤铲挖动力学建模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黄占芳;可液化砂土中复合桩基体系的动力响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10 刘俊俏;梯度饱和土的固结及波散射问题[D];宁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肖;滨海软黏土加速蠕变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李宏儒;土体动力反应分析方法的分析与改进[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张吉宏;交通荷载作用下粉煤灰的动强度及孔压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施明雄;多向振动下砂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周小生;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膨胀土的动力特性与路基响应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6 冯忠帅;新型土工动三轴试验仪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佳;粗粒土动弹性模量与阻尼比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石丽峰;地震作用下整体式桥台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9 陈万山;滨海软土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4年
10 郭飞;静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刚度软化特性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永涛,张鸿儒;不同路径下饱和砂土的动力特性模型[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2001年01期
2 陈建玉;孟宪民;张家森;;厂用电系统中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的配置与整定[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5年06期
3 周加林;双向动三轴实验误差的分析与校正[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5年06期
4 杨春林,周健;初始剪应力下砂土的动力特性预测模型[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7年06期
5 郭莹;栾茂田;何杨;许成顺;李木国;;主应力轴持续旋转条件下饱和松砂的振动孔隙水压力特性[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3期
6 王洪瑾,沈瑞福,马奇国;双向振动下土的动强度[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7 杨光;孙江龙;于玉贞;张丙印;;偏应力和球应力往返作用下粗粒料的变形特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8 陈基炜,詹龙喜;上海市地铁一号线隧道变形测量及规律分析[J];上海地质;2000年02期
9 张丙印,吕明治,高莲士;粗粒料大型三轴试验中橡皮膜嵌入量对体变的影响及校正[J];水利水电技术;2003年02期
10 沈珠江,徐刚;堆石料的动力变形特性[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常晶;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地基的动应力及饱和软粘土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朝晖,刘晓,李菊凤;软基沉降的经验曲线非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方法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S1期
2 李健;李帅;喜文飞;;双曲线模型在沉降监测预报中的应用[J];北京测绘;2012年01期
3 蔡燕燕;郑春婷;戚志博;穆康;俞缙;;基于幂函数关系的黏土非线性本构模型[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4 牟崇元,常宝琦,吴景浓,石勇;等幅循环荷载作用下土的动剪模量和阻尼[J];华南地震;1991年02期
5 丁洲祥;朱合华;;Jaumann率型一维大变形本构关系的双曲线模型[J];岩土力学;2006年S1期
6 张磊;孙树林;;变荷载下双曲线模型修正土体一维固结理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7 王全凤;潘树来;;深基坑开挖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实践[J];计算力学学报;2011年06期
8 郭志广;魏丽敏;何群;冯胜洋;;基于双曲线模型的增强型桩荷载传递特性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4年04期
9 姜广甲;刘殿伟;宋开山;王宗明;张柏;;有色溶解有机物吸收光谱模型对比[J];湖泊科学;2010年03期
10 丁洲祥;朱合华;龚晓南;蔡永昌;丁文其;;压缩试验本构关系的大变形表述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伟;周干武;卢廷浩;;软土工后沉降双曲线模型与指数曲线模型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磊;广义变荷载下双曲线模型修正土体一维固结理论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10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01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