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小城镇宜居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3 17:42

  本文选题:小城镇 + 宜居性 ; 参考:《湖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镇体系各环节面临全方位的深刻调整,2014年3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基础指导作用。小城镇作为联系城市和农村的重要纽带,是城镇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拥有自身独特的地域环境和优势条件,然而小城镇一直未能扩容提质。鉴于小城镇在城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发展既不平衡又不充分的现状,本文研究小城镇宜居性问题,旨在为小城镇扩容提质、人居环境改善与城镇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价值。本文梳理国内外宜居城市理论发展脉络,同时对国外小城镇建设案例进行剖析。一方面发现西方发达国家众多小城镇因宜居性高而持续繁荣,另外一方面,国内宜居性研究无一例外都是针对城市,《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出台更是将城市宜居性建设的方方面面显化量化,而国内针对小城镇宜居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却少之又少,所以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话题——我国小城镇的宜居性建设。小城镇宜居性建设与大城市不同,本文采用德尔菲法建立《宜居小城镇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将小城镇的宜居性建设显化。该指标体系分为三级,8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138个三级指标,既为小城镇宜居建设提供全方位的评价体系,也从宏观到微观为小城镇宜居性建设提供了一个涵盖方方面面的指导框架。此指标体系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宜居小城镇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宜居小城镇建设道路上的一环,具体如何操作,本文选取了中国中部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城镇——大冶镇,作为宜居城镇建设的案例。首先以《宜居小城镇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导,对大冶镇进行的调研分析,发掘出大冶镇的现状条件作为转型基础,同时归纳总结大冶镇城镇建设出现的问题,然后以大冶镇优势条件和城镇建设问题为出发点,对大冶镇宜居城镇建设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本文最后在总结大冶镇宜居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找到一些对于建设宜居小城镇具有普适性的方法,将这些方法集合成一个模型,即小城镇实现宜居性的发展路径,是本文研究另一重要成果。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urbanization is in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March 2014, the Central Conference on urbanization promulgated the National New urbanization Plan 2014-2020, which provides the basic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in China. As an important link between cities and rural areas, small towns are a vital link in the urban system. It has its own unique regional environment and advantages, but small towns have not been able to expand and improve quality. In view of the important status of small towns in the urban system and the un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ivability of small tow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small towns.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 system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This article comb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vable city theory development vein, simultaneously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foreign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case. On the one hand, they found that many small towns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continued to prosper because of their high livability, and on the other hand, Domestic livability research is aimed at cities without excep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ivable cities" quantifies all aspects of urban livable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vable system in small towns in China, so this paper creatively puts forward a new research topic-livabl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livability in small towns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large cities. In this paper,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ivable towns is established by Delphi method, and the livabl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s demonstrated. The index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eight first-grade indicators, 29 second-class indicators and 138 third-class indicators, which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livabl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t also provides a guiding framework covering all aspects for the livabl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from macro to micro level. This index syste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this paper. The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livable small towns is a link in the road of livable small towns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selects Daye Town, a representative town in central China, as a case of livable town construction. First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ivable small town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Daye Town, and finds out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Daye Town as the basis of its trans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Daye Town. Then,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Daye Town and the problems of tow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livable town in Daye Tow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livable system in Daye Town, this paper further sums up and finds some general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livable small towns, and sets these methods into a model. It is another important achievement of this paper to realize the liv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small towns.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慧;论建设特色产业小区[J];小城镇建设;2002年10期

2 朱学文;浅谈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小城镇建设;2003年11期

3 陈先林;城镇化带给老百姓的是什么?[J];小城镇建设;2003年12期

4 陈光庭;小城镇“热”中的“冷”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5年02期

5 孟建民;江南地区小城镇物质形态初探[J];城市规划;1986年05期

6 陈维清;浅析小城镇特色的要素及塑造[J];小城镇建设;1999年12期

7 杨博;关于阜阳市小城镇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J];安徽建筑;2000年04期

8 陈锡明;安徽省农村城镇化启动时期的战略选择[J];当代建设;2000年05期

9 范兆常;加快宁夏小城镇建设的思考[J];规划师;2000年03期

10 胡雪梅;小城镇建设要有新思路[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定芳;;贵州民族地区推进城镇化的实践与对策思考——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汤正仁;;推进贵州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平安;;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的现实选择[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昌雄;;城镇化与广西城镇化建设[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张蒙;杨文利;;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回顾与思考[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卢云辉;;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7 黄跃新;;望城县城镇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8 肖万春;;推进“大县城、县辖市”城镇化壮大县域经济[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9 陈扬;;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的经济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波;;以黔中经济区城镇发展带动贵州城镇化进程[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诚克;特色是城镇的灵魂和名片[N];贵州日报;2007年

2 马跃然;贵州全力打造特色城镇品牌[N];西部时报;2007年

3 陈昱甫;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及思考[N];中华建筑报;2009年

4 湖北省荆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乔太平;别让城镇化“热”过了头[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本报评论员;走出一条贵州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N];贵州日报;2011年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执笔人 汤正仁;推进贵州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N];贵州日报;2011年

7 陈忠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有特色城镇现代化的建构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记者 刘中山 高宇红;专家学者为我省小城镇建设出谋划策[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驻马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张道军;加快农区城镇化进程的思考[N];驻马店日报;2011年

10 蒋晨飞 甘肃省人口委;在城镇化建设中促进人口均衡发展[N];中国人口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俊;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评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周景阳;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王弓;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的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王开荣;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6 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7 卢海元;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刘永红;我国城镇化中的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9 陈利丹;二十一世纪广西城镇化论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高环;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东;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增繁;当前小城镇建设与基层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石品;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及破解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4 白鹤松;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5 李刚;关于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的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赵训清;湖北省小城镇建设的模式选择与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晓霞;鞍山市城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张艳丽;慢城理念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9 熊平家;近十年戛洒特色小城镇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岳丹;河南省安阳县绿色小城镇建设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14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014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a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