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制冷压缩冷凝机组中微通道换热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8 05:03

  本文选题:微通道冷凝器 + 压缩冷凝机组 ; 参考:《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微通道冷凝器是制冷领域一直以来追求低成本、高能效的产物,是一种微小尺寸的紧凑式换热器,由圆形集流管、多孔扁管、波纹形百叶窗翅片构成,具有换热系数高、制冷剂充注量少、紧凑高效、耐腐蚀、环保降噪等特点。微通道冷凝器已经广泛运用到了汽车空调中,在建筑用空调中的推广也是必然的趋势。本文对压缩冷凝一体机中的微通道冷凝器进行了研究,并在家用空调运行工况下对其进行了结构优化。论文基于选定微通道冷凝器的尺寸参数对冷凝器制冷剂侧和空气侧的有效传热面积等结构参数进行计算,采用分布参数法和效能-传热单元法(ε-NTU法)建立微通道冷凝器的仿真计算模型,对制冷剂侧和空气侧的流动和换热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微通道冷凝器换热系数、换热量、制冷剂侧压降和压力等参数沿冷凝器长度方向的变化规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论文还通过实验测算了仿真中模拟的稳定工况下微通道冷凝器的散热量,并在几种不同冷凝器进风干球温度下测算冷凝器散热量、计算机组能效比,将实验值与仿真值进行对比,结果证明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利用仿真模型分析了制冷剂侧的结构参数(扁管流程、扁管孔数、扁管水力直径)和三种不同迎面风速下空气侧的主要结构参数对微通道冷凝器流动和换热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给出建议的结构参数。
[Abstract]:Microchannel condenser is the product of low cost and high energy efficiency in refrigeration field. It is a compact heat exchanger with small size. It consists of round collector tube, porous flat tube, corrugated louver fin, and has high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Refrigerant charge less, compact and effici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environmental noise reductio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Micro-channel condense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utomobile air-conditioning,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micro-channel condenser in building air-conditioning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is paper, the microchannel condenser in compressing condenser is studied,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denser is optimized under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domestic air conditioner. Based on the dimension parameters of the microchannel condenser, the effective heat transfer area on the refrigerant side and the air side of the condenser is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 The simulation calculation model of microchannel condenser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distributed parameter method and the efficiency heat transfer unit method (蔚 -NTU method).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n the refrigerant side and the air side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heat transfer of the microchannel condenser are obtained. The variation of refrigerant side pressure drop and pressure along the length of condenser is studied. The heat dissipation of microchannel condenser under steady working condition is calculated by experiments,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of condenser is measured under several different air drying ball temperatures. The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of computer group is calculated. 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value with the simulation val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ion model has good consistency, and the accuracy and availability of the simulation model are verified. By using the simulation model, the effects of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refrigerant side (the flow of the flat tube, the number of holes in the flat tube, the hydraulic diameter of the flat tube) and the main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air side on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channel condenser are analyzed. The structure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and the suggested structure parameters were given.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国平,邹新杰;微通道冷却器的设计[J];兵工自动化;2004年03期

2 康春霞,黄新波;微通道的流动阻力分析[J];微纳电子技术;2004年07期

3 王浩;吴慧英;郑平;;芯片微通道沸腾相变过程中流动交变现象探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S2期

4 陈永平;肖春梅;施明恒;吴嘉峰;;微通道冷凝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化工学报;2007年09期

5 刘敏珊;王国营;董其伍;;微通道内液体流动和传热研究进展[J];热科学与技术;2007年04期

6 甘云华;杨泽亮;;轴向导热对微通道内传热特性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8年10期

7 云和明;陈宝明;程林;;粗糙平板微通道流动和传热的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8 金文;张鸿雁;何文博;;齿形微通道内流流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9 苗辉;黄勇;陈海刚;;随机粗糙微通道中的流动和传热特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杨凯钧;左春柽;丁发喜;王克军;吕海武;曹倩倩;王吉顺;;微通道散热器长直微通道的新加工工艺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东山;李锦辉;刘赵淼;;关于微通道相关问题研究方法现状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逄燕;刘赵淼;;温黏关系对微通道内液体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范国军;逄燕;刘赵淼;;微通道中液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因素概述[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丽昆;逄燕;刘赵淼;;几何参数对微通道液体流动和传热性能影响的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丽昆;刘赵淼;申峰;;几何参数对微通道黏性耗散影响的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肖鹏;申峰;刘赵淼;;微通道中矩形微凹槽内流场的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肖鹏;申峰;刘赵淼;李易;;凹槽微通道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周继军;刘睿;张政;廖文裕;佘汉佃;;微通道传热中的两相间歇流[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夏国栋;柴磊;周明正;杨瑞波;;周期性变截面微通道内液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娄文忠;Herbert Reichel;;硅微通道致冷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陈杰;空调将进入微通道时代[N];科技日报;2008年

2 张亮;美海军成功为未来武器研制微型散热器[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滔;微通道换热器传热和制冷剂分配特性的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赵亮;电动效应作用下微通道内液体流动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李志华;微通道流场混合与分离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季喜燕;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传质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贺占蜀;交错互通微通道多孔网格板制造及其强化传热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范晓光;微通道内蒸汽及混合蒸气冷凝流动与传热[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金庆辉;微通道电泳芯片系统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2年

8 刘江涛;微通道内单相和相变传热机理与界面特性[D];清华大学;2008年

9 全晓军;硅基梯形微通道内水蒸汽凝结换热特性及等温同向喷射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张田田;微通道内气体流动换热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天琦;新型分合式微通道混合性能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2 何颖;三角形截面微通道中流体的流动和换热特性的理论研究和结构优化[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雅鹏;垂直磁场作用下平行板微通道内Maxwell流体的周期电渗流[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吴媛媛;制冷压缩冷凝机组中微通道换热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马晓雯;硅基底表面特性对微通道界面滑移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张志强;微通道蒸发器表面结露工况下性能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7 毛航;二氧化碳微通道气冷器优化设计及分子动力学模拟[D];郑州大学;2015年

8 崔振东;微通道内空化流动传热的Lattice Boltzmann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9 邱德来;疏水性对微通道流动与换热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蒙蒙;二氧化碳微通道平行流气冷器流量分配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34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034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4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