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麓冲洪积扇区环境影响下传统村落布点特征初探
本文选题:秦岭北麓 + 冲洪积扇区 ; 参考:《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12期
【摘要】:秦岭北麓坡陡谷深、河谷密集,山前形成大片冲洪积扇相互叠加、连接成带。冲洪积扇具有特殊的地质构造,影响了秦岭北麓的水系展布、地形地貌,使其具有气候湿润、水流密集、天然渗水和植被繁茂等环境特征。秦岭北麓的传统村落在此延续千年,与其环境形成了良好的适应关系,因此这些村落的经验十分值得学习与借鉴。文中通过运用GIS软件进行河网提取、河道分级、流域分析、坡向坡度和密度分析,对秦岭北麓175个村庄的选址与布点进行分项研究与数据统计,得出秦岭北麓的村庄布点具有逐小水、趋域界;背山、临下、居顶和扇形布局模式的特征和最终决定村落布点的根本性因素、主导性因素和决定性因素。
[Abstract]:The north slope of Qinling Mountain is deep and the valley is dense. Large alluvial fan is formed in front of the mountain and superimposed on each other and connected into a belt. The alluvial fan has special geological structure, which aff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system,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in the northern foot of Qinling Mountains, and makes it have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id climate, dense water flow, natural seepage and luxuriant vegetation.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las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have formed a good adap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environment, so the experience of these villages is worth learning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By using GIS software for river network extraction, river grading, watershed analysis, slope gradient and density analysis, the 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175 villages in the northern foot of Qinling Mountains are studied separately and statistic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village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is characterized by small water and tends to the boundary of the reg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of and sector layout model and the fundamental factors, leading factors and decisive factors that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village layout.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2014JM2-5065)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5JK1436)资助
【分类号】:TU98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威;西安市发展秦岭北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应注意的问题[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2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秦岭北麓及环山路区域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J];西安市人民政府公报;2006年09期
3 田宏伟;;秦岭北麓降雨与渭河洪水的关系[J];陕西气象;2006年03期
4 孟高良;;秦岭北麓地区西安段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探讨及效益分析——从周至县“农发水保”一期浅谈秦岭北麓水土流失治理[J];陕西水利;2012年01期
5 李珂;秦毅;李子文;房晶;;秦岭北麓部分区域的水文相似性初步分区[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6 聂锴;;秦岭北麓山地运动旅游运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科技视界;2014年11期
7 肖哲涛;郝丽君;和红星;;山水城市视野下秦岭北麓(西安段)空间建构研究[J];中国名城;2014年06期
8 王永胜;张定青;;西安市秦岭北麓村镇生态化建设规划初探——以周至县为例[J];华中建筑;2010年12期
9 岳邦瑞;王强;单阳华;;山麓型绿道选线方法初探——以秦岭北麓西安段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3年12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松茂;任燕;;秦岭北麓“峪口型地域”深层次开发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陕西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专题交流论文选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永强 通讯员 白涓;秦岭北麓生态破坏势头得到遏制[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钟益 记者 师炜;提高认识 明确定位 严格整治 加强领导 努力把秦岭北麓建成生态带景观带旅游带[N];西安日报;2006年
3 记者 文艳;程群力调研秦岭北麓保护管理利用问题[N];西安日报;2009年
4 记者 拓玲;建议设立秦岭北麓管委会[N];西安日报;2009年
5 记者 程伟;渭南“三化同步”强力推进 秦岭北麓扶贫移民搬迁[N];陕西日报;2012年
6 市社科院 朱利民 沙喜明;保护秦岭北麓生态环境 着力建设美丽西安[N];西安日报;2012年
7 王宏武;如何加快推进秦岭北麓国家一流旅游生态区建设[N];西安日报;2012年
8 记者 文艳;秦岭北麓将恢复一批特色古镇[N];西安日报;2013年
9 本报通讯员 王润年 赵荟渊;打造秦岭北麓精品旅游胜地[N];陕西日报;2013年
10 记者 张文;打造秦岭北麓旅游升级版[N];西安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乔姗;秦岭北麓西安段地域建筑的建造技艺调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魏怀庆;秦岭北麓西安段标识系统设计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杨亚慧;基于SWAT模型的西安市秦岭北麓流域径流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4 李昊轩;基于生态功能区定位的秦岭北麓小城镇规划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熊莉;西安秦岭北麓旅游村落空间结构及规划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丁禹元;秦岭北麓环山公路游憩带太平峪段景观生态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7 宋秀云;体验经济背景下基于市场的秦岭北麓观光农业园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书转;“一线两带”建设中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董敏;西安秦岭北麓休闲产业带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陈建波;西安市秦岭北麓国内游客旅游消费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44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044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