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时空意象及其对城镇人文复兴的启示
本文选题:乡愁 + 记忆 ; 参考:《现代城市研究》2016年08期
【摘要】:"记得住乡愁"成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对于"乡愁"缺乏学理性的基础研究。事实上,一百年来相关文献勾勒了中国人的乡愁的本质特征,呈现了唤起乡愁的主客观要素,描绘了中国人近现代乡愁的时空意象。通过文本综述、调研与辨析,发现:中国人的乡愁不同于西方人的怀旧与恋地情结,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与人文情怀,隐含了主体性、空间性与时间性三个特征。研究试图揭示乡愁的人文内涵,即对主体的情感、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关注,倡导全方位多维度构建跨时空的文化共同体,探索城镇人文复兴的时空路径与策略,进而实现中国城镇的人文复兴。
[Abstract]:"remembering homesicknes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new urbanization in China, but there is no basic research on "homesickness". In fact,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has outlined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homesickness, presented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lements to evoke homesickness, and depicted the space-time image of Chinese homesickness in modern times. Through text review,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Chinese homesickness is different from westerners' nostalgia and love-loving complex, and has its unique cultural tradition and humanistic feelings, implying three characteristics: subjectivity, space and time. The study attempts to reveal the humanistic connotation of homesickness, that i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the human and society, and the huma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o advocate the omnidirectional and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of a cross-space-time cultural community, and to explore the space-time path and strategy of the urban humanistic renaissance. And then realize the humanities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cities and town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城镇进程中记忆场所的保护与活化创新研究”(14ZDB13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292/41471120)的部分成果之一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创;;何以明月寄乡愁?——解读海德格尔生存论诗学[J];东岳论丛;2014年03期
2 周棉;;欧美留学生与辛亥革命[J];浙江学刊;2013年05期
3 徐觉哉;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观[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08期
4 王宁;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5 王一川;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6 万俊人;全球化中的“现代心态”与“文化乡愁”[J];科学中国人;2002年01期
7 万俊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8 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9 朱学群;;试论白先勇小说的悲剧意识[J];台湾研究集刊;1984年02期
10 李元洛;海外游子的恋影——读余光中《乡愁》与《乡愁四韵》[J];名作欣赏;198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年23期
2 陆邵明;;乡愁的时空意象及其对城镇人文复兴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6年08期
3 何春耕;王亚丽;;《山河故人》的情感构建与文化特征[J];电影文学;2016年15期
4 游红霞;;传统民俗复兴的文化乡愁叙事——以上海浦东三林镇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5 程宇;罗虹;;文化身份的认同与超越——“栅栏”的隐喻艺术与人性描写[J];学术界;2016年07期
6 柴林;;高职院校实训室“软环境”行业博物馆化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年13期
7 王爱霞;;当代乡愁问题的环境哲学研究文献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8 胡传东;李安秋;;发生本质、困境摆脱与悠悠乡愁[J];重庆社会科学;2016年03期
9 刘洋;;后殖民翻译视角下观察寒山文化身份的重构现象——以斯奈德英译寒山诗为例[J];海外英语;2015年24期
10 余卫国;;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中的热点问题[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立元;;“实践存在论美学”不是“后实践美学”——向王元骧先生请教[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耿云志;;梁启超对清王朝最后统治危机的观察与评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张庆熊;;诗与思——从海德格尔视角出发诠释中文和德文诗歌中的生存论意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施雪琴;;认同规范与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兼论对深化中国-东盟地区合作的启示[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日本北海商科大学东北亚研究交流中心教授、副主任 西川博史 整理 记者 吕继东;建“文化共同体”是时代要求[N];苏州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赵明宇;他们的想象与期许[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于青;文化视角看东亚[N];人民日报;2004年
4 祁进玉;共生时代与超越地域的文化共同体[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一鸣;是东亚读书共同体,不是东亚文化共同体[N];南方周末;2009年
6 蓝琪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一个文化共同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商报记者 张岱;儿童文学催化儿童产业 打造文化共同体实现共赢[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8 记者 张国圣;重庆:打造城乡“文化共同体”[N];光明日报;2008年
9 王玉主;东盟力推一体化[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聪聪;文化联结:村庄公共性的再生产[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汤淼;建构阅读文化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欣;社区公共性重建:村民参与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李海霞;想象的文化共同体:C·赖特·米尔斯论知识分子[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48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048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