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锯齿结构面注浆剪切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5 11:27

  本文选题:注浆加固 + 岩石结构面 ; 参考:《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摘要】:为研究注浆对于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影响,对注浆加固后的规则锯齿结构面进行剪切试验,研究不同锯齿个数时,结构面所受法向荷载与抗剪强度的定量关系。根据试验结果,阐述了规则注浆锯齿面破坏时的特征。结合莫尔库伦理论,分析影响结构面抗剪强度的相关因素以及锯齿个数对相关因素的影响。通过与普通规则锯齿结构面剪切试验进行对比,进一步说明注浆对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影响。建立单锯齿剪切力学模型,分析顺逆剪面破坏特点,最终建立了规则注浆锯齿结构面的抗剪强度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规则注浆锯齿结构面的抗剪强度随锯齿个数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正应力下,注浆锯齿结构面会出现粘接失效,爬坡效应,剪断效应三种基本现象。单个锯齿顺逆剪面破坏与施加的荷载大小和位置有关。结构面进行注浆加固之后,其抗剪强度有明显的提高。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grouting on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tructure surface, the shear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regular sawtooth surface after the grouting reinforcement.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rmal load and the shear strength was studied when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saw teeth was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le grouting saw tooth surface damage were expounded. Combined with the Mohr Kulun theory, the analysis was analyzed. The relat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tructural plan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sawtooth on the related factors are further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regular sawtooth shear test. The effect of the grouting on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tructure surface is further explained. A single sawtooth shear mechan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S and reverse shear face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regular grouting saw tooth is established. The empirical formula of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tructural plane shows that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regular jagged structural plan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saw teeth. Under different positive stresses, there are three basic phenomena of adhesive failure, slope effect and shearing effect.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tructural plane is obviously improved after grouting.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30914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30131120084) 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15YQ002)
【分类号】: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留明,黄润秋;一种估计结构面迹长的新方法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2 张金平;王松;;改进的岩体优势结构面搜索方法及其应用[J];路基工程;2010年03期

3 蒋建平,罗国煜;土坡中的优势结构面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4 谭冬生;李学潮;张忠平;;优势结构面理论在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6年02期

5 徐佳;张勤;吴继敏;;功效系数法在确定岩体优势结构面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6 周莲君;彭振斌;何忠明;彭文祥;;结构面剪切特性的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J];科技导报;2009年04期

7 李永红;彭振斌;杨明;李俊;;三维锯齿型结构面直剪特性分析[J];科技导报;2009年11期

8 王川婴;钟声;孙卫春;;基于数字钻孔图像的结构面连通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9 沈明荣;张清照;;规则齿型结构面剪切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10 司富安;贾国臣;高玉生;高义军;鞠占斌;;不均匀及不连续结构面抗剪强度模拟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时贵;程俊杰;王思敬;;岩体的基本构成——结构面和结构体[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一种新型的结构面起伏形态测量工具——接触打孔器的研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结构面质量分级体系及力学参数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庆寿;何思为;;含两组结构面模型的超动态应变测试[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5 孙强;李曼;杨继红;;西南某地结构面的右行形成机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佳川;;节理岩体按结构面性质分区的聚类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7 沈明荣;;不规则齿形结构面的力学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8 沈俊;夏正中;;预锚结构面抗剪性能研究[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9 张龙波;沈明荣;;结构面在加载和卸载条件下的强度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沅江;吴超;傅衣铭;;软岩结构面流变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家成;非连续结构面破坏过程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2 杨明;岩体结构面力学特性及其锚固效应的数值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吉锋;顺层边坡硬性结构面强度参数及工程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赵宇飞;加锚结构面剪切特性及锚固岩体综合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5 孙书勤;峨眉山玄武岩结构面类型及其工程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范雷;鄂西志留系裂隙砂岩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7 王小江;岩石结构面力学及水力特性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宋琨;花岗片麻岩体渗透特性及水封条件下洞库围岩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9 何刘;交通工程边坡在振动力作用下行为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黄磊;测线取样法引起的岩体结构面几何偏差纠正[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巫裕斌;薄层破碎硬质岩隧道(群)施工方法及支护方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檀;不同条件口孜东矿采区行人上山顶板离层的数值模拟[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3 陈镜丞;硬性结构面对深埋硬岩隧道开挖稳定性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俊杰;贵州省印江县革底滑坡成因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朱海明;旭龙水电站左坝肩抗力体劈理型边界提取及稳定性初步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唐川;攀枝花朱矿南帮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骏;叶巴滩水电站坝址区岩体工程适宜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磊;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屈鹏程;层状碎裂结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防灾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鸣辉;地震作用对岩质高边坡动力影响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65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065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9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