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动力弹塑性分析
本文选题:可恢复功能结构 + 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 ; 参考:《振动与冲击》2016年18期
【摘要】:针对提出的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采用ABAQUS软件对其整体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并与刚接框架及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钢框架在不同水准地震动下的楼层基底剪力、层间位移角、残余位移角、等效塑性应变以及结构耗能等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在8度多遇、设防地震作用下基本保持弹性,在8度罕遇地震时结构主要依靠阻尼耗能和摩擦阻尼器耗能,非弹性耗能相对较少,减少了主体结构的塑性发展和损伤程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恢复结构功能的能力。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在层间位移角控制和减少主体结构塑性性能方面优于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钢框架。
[Abstract]:The modal analysis and dynamic elastic-plastic analysis of the whole structure are carried out by Abaqus software in view of the pre-stressed prefabricated steel frame structure system with recoverable function.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rigid frame and prestressed steel frame with recoverable function under different horizontal ground motion, such as floor shear force,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angle, residual displacement angle, 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of the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tressing prefabricated steel frame with recoverable function is usually used in 8 degrees and remains elastic under earthquake protection. When the earthquake is rare at 8 degrees, the structure mainly depends on damping energy dissipation and friction damper energy dissipation, and the inelastic energy dissipation is relatively small. It reduces the plastic development and damage degree of the main structure, and has good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the ability of restoring the structure function. The prestressing prefabricated steel frame with recoverable function is superior to the prestressed steel frame with recoverable function in controlling the displacement angle between floors and reducing the p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main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工程结构与新材料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8027)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1002) 北京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分类号】:TU3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星;区彤;李松柏;丁锡荣;焦柯;;基于动力弹塑性分析的大跨度场馆优化设计[J];建筑结构;2009年08期
2 汪梦甫;汪帜辉;刘飞飞;;增量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1期
3 罗洪斌;何宁;;静力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在某超限高层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2年11期
4 阮小东;;深圳城建集团观澜项目超限高层住宅动力弹塑性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0年10期
5 傅学怡;周坚荣;高颖;杨想兵;周颖;;中钢天津响螺湾国际广场T2塔楼动力弹塑性分析[J];建筑结构;2011年S1期
6 周坚荣;;望京搜侯中心T3塔楼动力弹塑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4年09期
7 焦柯;李松柏;陈润辉;;东莞海德广场双塔连体高层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J];建筑结构;2009年08期
8 王鑫;聂桂兰;;静力与动力弹塑性分析在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23期
9 阎红霞;杨庆山;张丽英;;ABAQUS在超高层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中的应用[J];震灾防御技术;2010年01期
10 夏江;;某超高层框筒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2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山;;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及工程实践[A];第三届超限建筑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讲习班讲义[C];2012年
2 陈虎;张良平;钟玉柏;王卫忠;;深圳某超高层综合体动力弹塑性分析[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伟;;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尧国皇;黄用军;宋宝东;;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焦柯;丁锡荣;赖鸿立;;动力弹塑性分析软件GSEPA在大跨度场馆空间结构中的应用[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傅学怡;周坚荣;高颖;杨想兵;周颖;;中钢天津响螺湾国际广场T2塔楼动力弹塑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焦柯;赖鸿立;陈星;黄真康;;动力弹塑性分析软件GSEPA在高层结构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李浩;;Perform-3D在某超限高层住宅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陈润辉;赖鸿立;焦柯;;某高层连体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胡凯;瞿革;周坚荣;张录;;中交南方总部大楼动力弹塑性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凡;高层混合结构层模型试验及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超;高层建筑结构静力与动力弹塑性抗震分析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杨小涛;复杂高层框架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动力弹塑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尚志海;静力与动力弹塑性分析在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用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李江波;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ABAQUS参数化建模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宋景旭;防屈曲耗能支撑的简化设计方法与参数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6 孙伟苹;强震下180m跨三心圆钢管空间拱桁架动力弹塑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7 林亮洪;掉层结构动力弹塑性性能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庆玲;Pushover分析方法在鄂尔多斯国信广场工程抗震设计中的应用[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66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066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