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我国传统地名特质及其对当前地名规划的启示——以上海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02 14:00

  本文选题:传统地名 + 地名规划 ; 参考:《上海城市规划》2015年06期


【摘要】:从我国传统地名中获取借鉴,为当前城市规划师进行地名规划提供指引。主要以上海为例,采用深入的案例分析法,归纳出我国传统地名的优秀特质:地名来源上因地多元,注重延续、借用更早的地名,部分地名具有多层次的含义。地名文化上雅俗结合,部分地名上体现了雅俗充分的碰撞与融合,具体分从雅到俗、从俗到雅两种转换方式。地名分布上有机自然,遵从城市空间发展的内在真实逻辑。同时,与部分新规划地名进行了对比。最后,总结出了传统地名特质对当前地名规划的8点启示。
[Abstract]: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traditional place names in China, and provides guidance for city planners to carry out geographical names planning. Taking Shangha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s up the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place names in China by using a deep case analysis method: place names come from multiple sources, pay attention to continuity, borrow earlier names, and some place names have multi-level meanings. The combination of elegance and vulgarity in the culture of place names reflects the full collision and fusion of elegance and vulgarity in part of the place names, which a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f transformation: from elegance to vulgarity and from vulgarity to elegance. The distribution of geographical names is organic and natural, following the inner logic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ompared with some newly planned place names.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ight enlightenments of the traditional toponymic characteristics to the current toponymic planning.
【作者单位】: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分类号】:TU9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保全;;传承历史的“清明上河图”——解读北京胡同地名保护[J];北京规划建设;2011年03期

2 刘欣葵;;地名规划编制中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以北京新城地名规划实践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11年03期

3 康路,吕爱晶;中西地名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济南市倾力保护地名文化[J];城市规划通讯;2010年21期

5 岳升阳;;西城宣南地名分级保护名录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1年03期

6 樊熹财;;不能搞老地名下的“文化强拆”[J];中华建设;2013年12期

7 陈金华;纪小美;;台湾地名文化与景观关系探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崔亮;;陕南地区的地名文化[J];科技创业家;2013年18期

9 陈学平;詹勇;章征春;;论旅游公路建设中地名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以神农架木鱼坪至兴山昭君桥旅游公路建设为例[J];交通标准化;2008年10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坚;;地名语源的民族史解读——以欧洲和中国为例[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朱天顺;;从台湾地名的文化要素看两岸的密切关系[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四卷][C];2011年

3 张中波;李付娥;;地名花语——浅谈地名文化中的花卉地名[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谢红生;;挖掘地名故事 弘扬地名文化[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尹钧科;;谈谈地名的有关知识和北京地名[A];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C];2009年

6 陈名实;;闽南保生大帝信仰与台湾地名[A];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惠歧;;北京寺庙与地名文化的演变[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刘向政;;神话、传说与地名文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许尚枢;;徐霞客笔下的浙江地名及其当代意义[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10 孙冬虎;;北京东城区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举隅[A];《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学安;老地名“非遗”保护是个好思路[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记者  齐冬;尽快启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N];济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吉颐 通讯员  莫非;济南将建地名文化遗产名录体系[N];济南日报;2006年

4 班若川;保护地名遗产: 中国在行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5 赵治国 高冉;专家呼吁保护济南地名文化遗产[N];中国社会报;2006年

6 钟鸣;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刻不容缓的行动[N];中国社会报;2006年

7 燕志华;南京老地名列入“非遗”保护名单[N];新华日报;2006年

8 本版编辑邋殷贝 周鱼;正在消逝的珠海老地名[N];珠海特区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史维勤;留住古县名:保卫最“容易受伤”的地名[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单三娅;地名也是文化遗产 不要随意更改废止[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超艺;上海市地名文化保护与地名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君;宁夏地名的语言特征与文化本源[D];北方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琥;重庆市主城区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冯倩;韩国地名的文化意义考察[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王荣加;文化视角下的河北地名浅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忱忱;九江市地名的语言和文化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汪圆;宁夏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7 王宴婷;辽阳地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8 苏义拉斯琴;察哈尔地名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t;试论俄语地名的功能、来源与变迁[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尹熙男;通过延边地名考察延边文化[D];延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90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090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4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