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严寒地区住区高层建筑布局形态对风环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8-04 08:31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异常,雾霾、酸雨、极端炎热与寒冷气候的出现,导致现今人们生活环境自然灾害不断。为了应对这些极端现象,研究微气候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口密度的增高,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住宅建筑的发展方向。由于严寒地区城市在中国占有很大比重,因此研究严寒城市高层住宅建筑布局对微气候下风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的方法,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并以能够代表严寒地区的城市——哈尔滨为例,对该城市的高层住宅进行提取与调研,总结出了能够代表该城市的高层住宅平面形态与小组团的布局方式。为保证形成的布局形式之间有可比性,在遵循当地高层住宅间距规范的前提下,使点式、板式和L式建筑在基地面积为6.25公顷(边长为250m×250m),建筑容积率为3.888的标准下进行排列组合。在此基础上,运用ENVI-met软件对高层住区常出现的布局模式(行列式、周边式以及混合式)进行冬季风环境模拟,从风速值以及风速变化百分比率两个角度,对各布局下截面高度分别为1.5m、10m和30m时形成的风环境变化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总结归纳出与之相关的规律与结论。研究表明,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变化比率和风速值均有所下降,但是风速变化比率的下降幅度比风速大。几种建筑布局相较而言,虽然周边式布局形成的最大风速比率较大,但是它围合内部空间风速比在80%以下,因此形成的风环境较好;在行列式布局中,板式建筑的风环境比点式建筑的好;在混合式布局中,每组布局模式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当迎风侧的挡风建筑为板式建筑时,整个组团的风速比能够削减10%~20%左右;但是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布局,当布局方式有错位时,会产生建筑开口连线处与周边建筑形成连成整体的大风速带。
[Abstract]:Global climate change abnormal, haze, acid rain, extreme hot and cold climate, resulting in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natural disaster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se extreme phenomena, the study of microclimate environ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density, high-rise buildings have becom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 residential buildings. Due to the large proportion of cities in cold regions in 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layout on the wind environment in microclimate in cold cities. By read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takes Harbin, a city that can represent the cold area, as an example to extract and investigate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his c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lane form and group layout of the high-rise residence which can represent the cit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mparability between the layout forms 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cal high-rise residential space norms, so that the point type, The plate-type and L-type buildings are arranged and combined under the standard of base area of 6.25 hectares (side length 250m 脳 250m) and building volume ratio of 3.888. On this basis, ENVI-met software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winter monsoon environment (determinant, peripheral and hybrid) in high-rise residential areas, from the wind speed value and the percentage rate of wind speed change. The variation of wind environment formed when the cross-section height is 1.5 m and 30 m respectively under each layout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relevant laws and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io of wind speed change and the value of wind speed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height, but the ratio of wind speed chang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wind speed. Compared with several types of building layout, although the maximum wind speed ratio of the peripheral layout is larger, the wind speed ratio of the enclosed interior space is less than 80%, so the wind environment is better; in the determinant layout, The wind environment of the plate building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oint building. In the hybrid layout, each group of layout mode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ich need to b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When the windward windshield is a plate building, the wind speed ratio of the whole group can be reduced by about 10%, but no matter how it is arranged, when the layout is misplaced, Will produce the building opening line and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 to form a whole of large wind speed belt.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72;TU1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加锋;黄江丽;;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严寒地区建筑低碳发展潜力初探——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0年03期

2 巨迎梅;;严寒地区民用建筑节能剖析[J];青海科技;2009年04期

3 王丽颖;严寒地区建筑外窗节能65%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2期

4 程铁航;;严寒地区台阶冻害综合治理方法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年10期

5 张松涛;王宇;;城市连廊在北方严寒地区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7期

6 张亚华;;严寒地区地面保温与节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8期

7 张金宝;赵大军;于磊;段会军;刘玉民;杨虎伟;;严寒地区自然冷源用于冷冻墙制冷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S3期

8 刘江;;严寒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杂谈[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1期

9 王海霞;杜占春;;严寒地区节能保温门窗的设计要点[J];甘肃科技;2009年20期

10 王文章;代君;;严寒地区节能建筑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涛;江勇;;塑料外窗在严寒地区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A];2008年全国塑料门窗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先进;;严寒地区围护设计应注意的问题[A];中国大型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C];2007年

3 宋海宏;;严寒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现状与对策研究[A];全国建筑节能技术与设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赵娇;冷红;;严寒地区村镇生产设施用地规划研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0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和投融资改革[C];2014年

5 铁汉;王和平;邓雪松;;严寒地区水工钢结构设计[A];水工机械技术2008年论文集[C];2007年

6 陈育伟;;严寒地区电信建筑节能途径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0年

7 鲍晚楠;;分层城市理论在严寒地区中小城市规划的应用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玉;赵立华;;严寒地区住宅小区室外风场的数值模拟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9 曾小成;程文;;严寒地区大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发展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4绿色交通、公交优先与综合交通体系[C];2014年

10 白莉;赵嵩颖;;严寒地区外窗节能改造及节能性与经济性评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曹传明 刘参昌;东北严寒地区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N];中国建设报;2011年

2 文吉;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在严寒地区的实践[N];中国建设报;2014年

3 中国楼市记者  苏擎;沈阳首开严寒地区强制节能[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韩冰洋 记者 仉庆华;伊春:科技支撑保障房建设[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高中华;辰能·溪树庭院 探路中国式被动建筑[N];中国房地产报;2014年

6 张鸣霄;哈市老房子披绿衣[N];中华建筑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锐;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严寒地区外窗物理性能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皎;东北严寒地区村镇住宅院落风环境改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连程;东北严寒地区村镇微气候分析与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马征;严寒地区村镇绿化对冬季风环境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黎晗;严寒地区高层适老化住居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张天悦;东北寒地农村住区建筑组团及院落风环境优化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邱麟;基于自然通风模拟的严寒地区开放式办公空间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姜健;严寒地区绿色村镇环卫体系规划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王宇飞;严寒地区村镇绿色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韩露菲;严寒地区村镇水系规划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杜瑞雪;灾害风险分析下的严寒地区村镇防灾空间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63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163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b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