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青海省海东市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2 08:51
【摘要】: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青海省撤销海东地区设立地级海东市的批复》,批准海东市撤地设市,海东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地级市。同时,国务院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将兰州—西宁地区确定为我国的主要城市化地区,确定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重点开发区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赖于合理的区域空间结构。所以本文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拟分析海东市被动型的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空间重组将对兰西经济区产生的区域效应。本文理论部分重点将城市空间重组类型做进一步的划分,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类型。前者是针对因服务化程度的提高继而自发主动进行重组的大城市,一般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后者是因行政区划调整而发生城市空间重组的中小城市,着重于城市外延的研究。鉴于中国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两种类型并存。本文以海东市为例,分析被动型的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空间重组对区域发展带来的效应。本文实证部分,首先,说明海东市城市空间重组的现状;其次,分析海东市城市空间重组机制和驱动力,解释海东市为什么重组和怎样重组;然后分析海东市与兰西经济区点—面之间的关系,预测海东市城市空间重组后对兰西经济区产生的区域效应;最后,针对兰西经济区的未来发展,提出区域方略。通过兰西经济区城市空间联系强度和隶属度分析发现海东市潜力指数和城市空间隶属度仅次于西宁、兰州,说明海东市城市空间重组的契机是成熟的,也是符合兰西经济区未来发展的需要。全局自相关分析也表明兰西经济区各城镇间存在相关性,但局部自相关分析和城市空间联系潜力与联系隶属度说明兰州市并没有充分发挥增长极的作用,而且城镇分布分散,发展独立。所以,海东市被动型的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空间重组有益于完善青海东部地区和兰西经济区的区域空间结构,有望发挥系统整合效应、阶段关联效应、资源优化效应,一方面是与西宁联合构成双核空间结构,提高聚集能力和辐射青海东部和兰西经济区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担当中间性区位城市的城市职能,为兰州和西宁之间架构桥梁,深化它们彼此之间的关联程度,并形成西宁—海东、海东—兰州、西宁—兰州的1+12的叠加空间联系层次,达到完善区域空间结构,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的目的。
[Abstract]:In February 2013,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State Council's approval to cancel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efecture-level Haidong city in Haidong, which has become the youngest prefecture-level city in the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te Council identified Lanzhou-Xining region as the main urbanization area of our country in the "National main function area Planning", and identified it as the key development area with strong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better agglomeration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The level of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epends on a reasonable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Therefo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regional effects of the urban spatial reorganization of the passiv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in Haidong city on the Lanxi economic zone. In the theoretical part of this paper, the types of urban spatial reorganization a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active type and passive type. The former is a kind of large city which is reorganized spontaneously because of the improvement of service level, which is generally the study of urban internal spatial structure. The latter is a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with urban spatial reorganization due to the adjustmen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study of urban extension. In view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the two types coexist. Taking Haidong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he urban spatial recombination of passiv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empirical part of this paper, firstly, explain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spatial reorganization in Haidong city, secondly, analyzes the mechanism and driving force of urban spatial reorganization in Haidong city, and explains why and how to restructure Haidong city. Then it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int and surface of Haidong City and Lanxi Economic Zone, and predicts the regional effect of the urban spatial reorganization of Haidong City on the Lanxi Economic Zone. Finally, aiming a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Lanxi Economic Zone, the regional strategy is put forwar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nsity and membership degree of urban spatial connection in Lanxi Economic Zone, it is found that Haidong City potential Index and Urban Spatial membership degree are second only to Xining and Lanzhou, indicating that the opportunity of urban spatial reorganization in Haidong City is mature. Is also in line with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Lanxi Economic Zone needs. The glob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there is correlation among the towns in Lanxi Economic Zone, but the loc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potential of urban spatial connection and the degree of relationship membership indicate that Lanzhou has not fully played the role of growth pol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ities and towns is scattered.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ce Therefore, the urban spatial reorganization of the passiv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in Haidong City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eastern part of Qinghai and the Lanxi economic zone, and is expected to bring into play the system integration effect, the stage correlation effect, and the resource optimization effect. On the one hand, it combines with Xining to form a binuclear space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gather and radiate the eastern Qinghai and Lanxi economic zones; on the other hand, it acts as a city function of an intermediate location city and constructs a bridge between Lanzhou and Xining.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overlapping spatial connection level of Xining-Haidong, Haidong-Lanzhou, Xining-Lanzhou and Xining-Lanzhou is formed.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栋材;徐中民;王广玉;;关中-天水经济区空间流量经济分析——以铁路客运部门为例[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2 刘英;;不同经济区的环境与经济比较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7期

3 孙毅 ,张于心 ,陈志业 ,张迎春;经济区城际铁路发展的战略框架[J];综合运输;2004年12期

4 蒋田田;薛艳粉;;“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差异时空变化研究[J];地下水;2013年02期

5 林晨;;浅析海西港口一体化[J];福建质量管理;2011年Z3期

6 李美芳;罗津;曹四文;程芳;朱勇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分析与生态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03期

7 赵彬;;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 加快推进海西建设的几点思考[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09年04期

8 马智利;四川三峡经济区城镇网络初探[J];中国三峡建设;1996年04期

9 何文江;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标准化战略[J];引进与咨询;2005年07期

10 李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永平;周亮;王世金;;低碳经济与水资源短缺背景下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整合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杨波;;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社会发展研究报告[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贾占军;;创新政府服务理念 助推关天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4 梁鑫;周宏;;统筹城乡发展 稳固“关天”经济区建设的社会经济基础[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冀源溪;;推动黔中经济区发展的体制创新研究[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宏波;;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的障碍及合作机制的建构[A];宝天论坛论集[C];2013年

7 霍卫平;;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机遇促进规划经济区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建议——民革天水市委会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8 樊卫宾;;天水及陇东南地区经济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路径选择[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9 彭国斌;李冠中;;试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进程中宝鸡天水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一体化建设[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宏波;;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的障碍及合作机制的建构[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文章;支持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2 记者 尹婷婷;上半年成都经济区经济总量增长15.3%[N];成都日报;2011年

3 记者 李欣瑶;全省高校支持关天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举行[N];甘肃日报;2011年

4 记者 吕晟君 邵其珍;打破行政“壁垒”推进兰西经济区建设[N];兰州日报;2012年

5 时报记者 张维维;空港经济区变身宜居现代新城[N];滨海时报;2012年

6 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考晓东 孙晓亮;创新驱动经济区持续稳定发展[N];潍坊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杨宁筠;北部湾经济区交上一份“优异”答卷[N];南宁日报;2009年

8 孙连山;辽滨经济区经济建设实现首月开门红[N];盘锦日报;2009年

9 郑荣;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获重大成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10 记者 刘志良 雷和平 通讯员 李丹;人行西安分行 多措并举支持经济区发展[N];金融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荔;经济区客运量预测与综合枢纽布局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王傜萱;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叶航欣;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法治建设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董欣;网络化:关中—天水经济区空间发展策略及规划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汤奇峰;四川成都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镉生态安全性预测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秉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郭婷婷;厦漳泉经济区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3 刘承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情况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4 黄馨;陕甘宁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文美;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瑞娟;我国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宋帅邦;新疆乌昌经济区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8 吴晗;呼包银榆经济区地方政府间合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9 张朱峰;成都经济区地方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结构与动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张小娇;基于中心腹地视角的经济区范围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96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196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