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与变形钢筋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central drawing test of 51 specimens of steel-polypropylene hybrid fiber concrete, the adhesion properties of steel polypropylene hybrid fiber concrete and deformed steel bar were studied. The volume ratio of steel fiber and the ratio of length to diameter of steel fiber were analyzed. The effect of the volume ratio of polypropylene fiber and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on the bond properties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der of influence on the ultimate bonding strength is that the concrete strength is the largest, the volume ratio of steel fiber and aspect ratio is the second, the volume ratio of polypropylene fiber is the smallest, and the ratio of length to diameter of steel fiber and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teel fiber volume ratio. The ultimate bond strength was increased by 18.4% and 50.5%, and the peak slip was increased by 39% and 31%, respectively. The volume ratio of polypropylene fiber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ultimate bond strength and peak slip. Compared with ordinary concrete, the ultimate bond strength of polypropylene fiber concrete is increased by 5.3% and 18.2%, and the peak slip is increased by 2.8% and 90% respectively. 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of the whole curve of bond stress-slip is put forward,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steel-polypropylene hybrid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the revision o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388)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杰,高向玲,艾晓秋;纤维增韧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2期
2 徐有邻,,沈文都,汪洪;钢筋砼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平;李艳艳;刘坤;;HRB500钢筋粘结性能的试验与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陈月顺,曾三海,董富枝,李先志;轻骨料混凝土中变形钢筋粘结应力分布试验[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叶献国;张丽军;王德才;蒋庆;;预制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水平承载力实验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4 刘波;李东阳;;锚杆砂浆粘结-滑移关系的试验拟合分析与模拟[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5 迟洪艳;胡岩;;混凝土砌块砂浆与钢筋粘结锚固性能可靠度分析[J];混凝土;2006年02期
6 梁咏宁;袁迎曙;;受硫酸盐腐蚀混凝土与钢筋黏结性能的研究[J];混凝土;2008年02期
7 魏国亮;宋玉普;;利用光纤光栅测量技术研究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滑移[J];混凝土;2011年06期
8 赵人达,李方元,周益云;钢纤维高强混凝土中钢筋粘结强度试验研究[J];河南科学;2002年06期
9 徐有邻,刘立新,管品武;螺旋肋钢丝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8年04期
10 徐有邻;并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岱杰;樊向阳;徐枫;;上海地区PHC管桩作抗拔桩的探讨[A];CCPA预制混凝土桩专业委员会2009~2010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徐有邻;;钢筋混凝土粘滑移本构关系的简化模型[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3 李会杰;谢剑;;超低温环境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4 李娟;丁一宁;;GFRP筋与自密实纤维增韧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刘明;苑振芳;孙巍巍;王利民;;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灰缝中钢筋的锚固长度的试验研究[A];现代砌体结构——2000年全国砌体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陈岱杰;樊向阳;徐枫;;上海地区PHC管桩作抗拔桩的探讨[A];混凝土管桩生产技术创新专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东;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工程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张亮;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宋天诣;火灾后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梁—柱节点的力学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于婧;施工缝的模型化及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张苑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评定及优化设计方法[D];浙江大学;2003年
6 陈滔;基于有限单元柔度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三维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D];重庆大学;2003年
7 张利梅;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性能及延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李平先;新老混凝土粘结面抗冻和抗渗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袁伟斌;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刘明;配筋砌块砌体中钢筋粘结性能与可靠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国亮;利用光纤光栅测量技术研究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肖小琼;锈蚀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吴公勋;基于硫酸盐侵蚀的混凝土基本性能退化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玉雷;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传星;超低温环境下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崔希鹏;混凝土结构植筋锚杆锚固理论与拉拔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雪;HRB500钢筋机械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彭媛媛;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李会杰;超低温环境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Wang Dafu;[D];华侨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凯;张义顺;王信刚;;低掺量S-P混杂纤维增强增韧的作用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2 姚武,李杰,周钟鸣;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J];混凝土;2001年10期
3 华渊,曾艺;纤维混杂效应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8年04期
4 高向玲,李杰;钢筋混凝土粘结锚固的研究进展[J];结构工程师;2001年02期
5 过镇海,张秀琴,张达成,王如琦;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82年01期
6 邵卓民,沈文都,徐有邻;钢筋砼的锚固可靠度及锚固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1987年04期
7 徐有邻,邵卓民,沈文都;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强度[J];建筑科学;1988年04期
8 夏冬桃;徐礼华;池寅;宋志斌;;混杂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试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冲;宁博;;混杂纤维混凝土地铁管片数值模拟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2年10期
2 王荣秋;复合材料中混杂纤维含量的测定及分离[J];玻璃钢/复合材料;1989年06期
3 王量;鞠丽艳;胡春花;;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4期
4 方和江;李新;;混杂纤维混凝土疲劳试验研究[J];建材世界;2010年06期
5 宁博;欧阳东;易宁;鲁刘磊;易承波;潘攀;吴亭亭;;混杂纤维混凝土在地铁管片中的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年01期
6 王海超;刘校源;;较高韧性混杂纤维混凝土弯曲抗拉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年04期
7 李永鹏;嵇绍华;何锐;陈拴发;;细集料对混杂纤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3年06期
8 夏冬桃;周博儒;刘向坤;杨应平;;低掺量三元混杂纤维混凝土轴拉性能试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9 刘锡礼;混杂纤维缠绕结构分析的网络理论[J];固体力学学报;1982年04期
10 李习波;焦楚杰;高俊岳;王龙;艾武波;;混杂纤维混凝土研究进展[J];低温建筑技术;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明晖;刘逸平;黄小清;汤立群;;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弯曲疲劳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潘炳衡;刘逸平;汤立群;黄小清;;混杂纤维混凝土冲击压缩特性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黄忠;;混杂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鞠艳丽;张雄;;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黄忠;郑芸芳;;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性能研究[A];高性能砼与高性能减水剂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元元;徐礼华;徐浩然;;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7 史文革;田稳苓;王晓伟;张海辉;;混杂纤维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焦红娟;刘丽君;史小兴;;混杂纤维在喷射混凝土中应用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李晗;高丹盈;赵军;;高温后混杂纤维高强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杨礼明;余红发;麻海燕;;高性能混杂纤维增强膨胀混凝土的硫酸镁应力腐蚀[A];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尤志国;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弯剪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胜兵;混杂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深梁受剪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衍伟;混杂纤维混凝土高温和碳化性能试验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2 梅国栋;混杂纤维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3 李琳;混杂纤维混凝土抗弯性能的细观力学分析[D];广州大学;2011年
4 孙丽;混杂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三元叠加法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3年
5 喻林;混杂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孙海燕;混杂纤维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杨成蛟;混杂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常佳伟;混杂纤维混凝土弯曲疲劳特性试验研究及预测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宁博;混杂纤维混凝土试验研究及其在地铁盾构管片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2年
10 邹尤;混杂纤维混凝土弯曲疲劳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02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20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