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现浇板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5 19:55
【摘要】:为了解现浇板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对两个框架结构进行了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其破坏形态、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和刚度退化等性能。结果表明:现浇板的存在,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变化不大,变形能力降低,破坏机制使其由"强柱弱梁"变为"强梁弱柱"。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cast-in-place slab on seismic behavior of RC frame structure, horizontal low-cycle cyclic load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wo frame structures. The failure mode, hysteretic performance, skeleton curve and stiffness degrada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rame structure is improved by the existence of cast-in-place slab,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is not changed much, the deformation capacity is reduced, 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changes from "strong column weak beam" to "strong beam weak column".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TU352.11;TU37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苏彭,张雁;现浇板的裂缝及防治[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李立汉;对现浇板梁施工工艺的改进意见[J];施工技术;2001年06期

3 孙林柱;现浇板的荷载试验及性能评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4 王新;关于现浇板天棚抹灰改进的探索[J];石河子科技;2001年02期

5 李忠涌;现浇板的裂缝与防治[J];住宅科技;2002年09期

6 季方清;住宅楼现浇板的裂缝与防治[J];安徽建筑;2003年03期

7 陈杭旭,陈伟东;住宅现浇板板厚的合理选择[J];建筑技术;2004年08期

8 欧伟,徐军平,宋学臣,邓小青;现浇板设计中的常见通病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Z1期

9 李建民;如何预防整体现浇板的干缩裂缝[J];石河子科技;2005年02期

10 李荣晖;;如何防治现浇板的裂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温延勋;张兵;;住宅现浇板板缝产生原因及防治[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6卷)[C];2012年

2 贾强;王子卿;李士彬;;砖混结构混凝土现浇板收缩裂缝的数值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3 贾永明;边玉龙;;浅谈现浇板上负筋保护层厚度的质量控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4 刘金铃;丰安生;;楼屋面现浇板非弯曲裂缝控制计算[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5 胡爽;张鑫;常青山;孙浩;;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控制现浇板收缩裂缝的研究[A];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蔡瑞平;三维现浇板防裂技术实践[N];建筑时报;2006年

2 唐福林;住宅现浇板裂疑产生的原因与防治[N];新疆科技报(汉);2006年

3 曹巍巍 毛炬凯 张建初;如何防治多层住宅现浇楼板裂缝[N];中国建设报;2004年

4 李国栋 雍军;现浇顶板裂缝的防治办法[N];伊犁日报(汉);2005年

5 陈恩炳;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为何易出现裂缝[N];伊犁日报(汉);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何志兵;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节点受力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汪立军;现浇板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3 朱振华;双向地震下现浇板对空间框架耗能机构的影响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4 张亚蕾;考虑现浇板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组合件滞回反应分析[D];长安大学;2012年

5 张晓晓;框架结构中现浇板对框架梁抗弯及抗扭刚度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03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203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7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