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带U形阻尼器的钢框架梁柱节点滞回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31 16:28
【摘要】:地震作用下,传统钢框架结构梁柱连接容易发生脆性破坏,并且在震后不易修复.基于以上考虑,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梁柱强轴方向连接的带U形阻尼器节点.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节点的滞回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节点的受力过程和破坏模式,并就U形阻尼器U形段截面尺寸、平直段尺寸等参数对节点进行了滞回性能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U形阻尼器尺寸对节点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2)该节点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在合适的尺寸下有良好的滞回性能;(3)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节点的U形阻尼器首先发生屈服并破坏,而梁柱基本保持完好,震后只需更换U形阻尼器便可达到节点修复的目的.
[Abstract]:Under earthquake action, the connection of traditional steel frame structure Liang Zhu is prone to brittle failure, and is difficult to repair after the earthquake. Based on the above considerations, a U-shaped damper joint with strong axis connection for Liang Zhu is proposed. The hysteretic performance of the joint is analyzed by using 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he stress process and failure mode of the joint are studied, and the hysteretic performance of the joint is analyzed for th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section size of U-section and the dimension of flat section of U-shaped dam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ize of U damper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joint; (2) the joint has a large bearing capacity and deformation capacity, and has good hysteretic performance under the appropriate size; (3) under the action of earthquake load, the joint has good hysteretic performance. The U-shaped dampers of the joints first yield and destroy, while Liang Zhu remains basically intact, and only the replacement of the U-shaped dampers after the earthquake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pairing the joints.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TU3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兆旗;苏建强;姜绍飞;费晓晖;;设置垫板的梁柱T形件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12期

2 聂建国;黄远;樊健生;;考虑楼板组合作用的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3期

3 龙晓鸿,李黎,唐家祥;Ⅰ-型钢槽阻尼器的ANSYS仿真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楚留声;崔中敏;张俊峰;赵军;;SRC柱-钢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年03期

2 周晋焘;;钢铁合金单调拉伸阻尼器控制下道路的平稳性施工[J];世界有色金属;2016年09期

3 张宝峰;邵鹏;申传瑞;张平霞;;环口板加固T型圆钢管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6年15期

4 黄远;张锐;朱正庚;许铭;;含三明治外墙挂板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6年02期

5 黄远;朱正庚;杨扬;易伟建;张锐;;端部设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6 王静峰;王贾鑫;王冬花;王波;屠来洪;;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S1期

7 马尤苏夫;王先铁;周清汉;王连坤;;穿芯高强螺栓-端板节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数值分析[J];工程力学;2015年02期

8 冯春;;考虑车辆荷载的沥青混料抗裂横向稳定特征[J];科技通报;2014年10期

9 牛少儒;丁锐;;冷热不均环境下混凝土粘性衰退曲线描述[J];科技通报;2014年08期

10 邴磊;;纤维增强混凝土减震层抗震结构应力屈服响应[J];科技通报;2014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建国;黄远;樊健生;;考虑楼板组合作用的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3期

2 黄冀卓;王湛;潘建荣;;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刚度的半解析测试方法[J];工程力学;2011年01期

3 王燕;高鹏;郁有升;王玉田;;钢框架梁端翼缘扩大型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04期

4 石永久;王萌;王元清;陈宏;;钢框架改进型梁柱节点滞回性能有限元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聂建国;朱喻之;樊健生;;钢-混凝土组合转换框架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4期

6 何文辉;范云蕾;肖岩;郭玉荣;;高强螺栓端板连接钢梁-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4期

7 陆铁坚;贺子瑛;余志武;肖林红;;钢-混凝土组合梁与混凝土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1期

8 陈爱国;张海军;杨庆山;;梁柱盖板连接的滞回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7年S1期

9 邢丽;赵阳;傅学怡;顾磊;董石麟;;改进贴板加强的钢管受弯连接节点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10 李国强;刘清平;王静峰;;水平荷载作用下足尺半刚性连接组合梁框架试验[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亮;张京伟;;新型阻尼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1年12期

2 R. I. Skinner;史金纳;R. G. Tjler;戴勒;A. J. Heine;海尼;W. H. Robinson;罗宾逊;严竹平;;用于结构抗震的滞忯阻尼器[J];工程抗震;1980年03期

3 Thomas Szirtes;曹元彪;;正确选用阻尼器[J];矿山机械;1990年03期

4 张冶;;机械式压力阻尼器的类型及其应用[J];自动化仪表;1993年06期

5 王飞跃,聂玉光,金兆熊;离心机下阻尼器的非线性特性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10期

6 刘晖,唐家祥;主动调频阻尼器的参数优化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0年03期

7 段权,徐晖;旋转式硅油阻尼器动态特性实验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1年02期

8 杨智春,李斌;多层滑动极板式电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建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S1期

9 黄震宇,陈大跃,谢国权,朱成刚,赵春宇;电流变阻尼器的频率自适应减振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10 杨国华,李爱群,程文p<;结构控震设计中流体阻尼器的指数选择与控制系统设计[J];工业建筑;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玲凌;杨智春;孙浩;温金鹏;;一种新型非线性阻尼器的设计及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贾九红;黄修长;杜俭业;汪玉;华宏星;;粘滞性阻尼器的设计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贾九红;黄修长;杜俭业;汪玉;华宏星;;粘滞性阻尼器的设计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维凝;苏亮;闫维明;;大行程铅剪切阻尼器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闫维明;苏亮;彭凌云;王维凝;;铅阻尼器的研究与应用概况[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周海俊;王石城;孙利民;张文生;;考虑阻尼器刚度影响的张力梁复特征值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王湛;李江刚;潘建荣;;装有金属阻尼器的钢结构有限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晓斌;陈五星;胡军华;周勇;;蓄能式阻尼器的仿真与试验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2009年

9 杨光;陈塑寰;杨志军;;电流变阻尼器在结构中的最优位置[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肖应廷;廖瑛;;粘性阻尼器对减小展开式太阳翼锁定冲击力矩的研究[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程超 李虹 王占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首装”风阻尼器[N];中华建筑报;2007年

2 王桂兰 席斯;安装阻尼器为建筑增加一份抗震保险[N];中国建材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席斯;安装阻尼器 为豪宅加一份保险[N];财经时报;2003年

4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通讯员 庄超;“天核”参与核电国产[N];苏州日报;2010年

5 首席记者 任荃;“弹簧”以柔克刚 校舍岿然不倒[N];文汇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华;Nano-MR阻尼器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2 武s,

本文编号:2215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215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4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