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强降雨作用下浅层滑坡的入渗及稳定性

发布时间:2018-09-11 06:11
【摘要】:为了研究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Mein-Larson入渗模型,提出坡面供水强度和坡面入渗能力的概念,建立了坡面降雨入渗模型.将坡面降雨入渗模型与无限边坡极限平衡法相结合,建立了以土、水混合体为研究对象,考虑水对岩土体力学参数弱化的稳定性评价模型.最后应用建立的模型对一边坡算例进行了降雨入渗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坡面供水强度和入渗能力均随坡角的增大而减小.在降雨条件下,把水和土的混合物作为研究对象和把土骨架作为研究对象所得到的稳定性计算结果是一致的.降雨强度是控制滑坡失稳的重要参数,它的增强会加快湿润锋的运移速度和边坡表面入渗能力的衰减.降雨会造成湿润锋的不断下移,湿润锋处的安全系数随之降低,一旦安全系数达到临界状态,边坡将发生失稳破坏.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on slope stability, based on Mein-Larson infiltration model, the concepts of water supply intensity and infiltration capacity on slope surface are proposed, and the rainfall infiltration model on slope surface is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the rainfall infiltration model of slope with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of infinite slope, a s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with soil and water mixture as research object and considering the weakening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rock and soil by water was established. Finally, the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stability of a sl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supply intensity and infiltration capacity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lope angl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ainfall, the stability calc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by using the mixture of water and soi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soil skeleto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re consistent. Rainfall intensity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o control landslide instability, and its enhancement will accelerate the migration speed of wetting front and the attenuation of slope surface infiltration ability. Rainfall will cause the continuous downward movement of the wetting front, and the safety factor at the wetting front will decrease. Once the safety factor reaches the critical state, the slope will lose stability.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石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U140223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5CB057905)
【分类号】:TU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秀珍;何思明;;基于Mein-Larson入渗模型的浅层降雨滑坡稳定性研究[J];灾害学;2015年02期

2 常金源;包含;伍法权;常中华;罗浩;;降雨条件下浅层滑坡稳定性探讨[J];岩土力学;2015年04期

3 张常亮;李萍;李同录;张茂省;;黄土中降雨入渗规律的现场监测研究[J];水利学报;2014年06期

4 李新明;孔令伟;郭爱国;刘宇;刘学东;;基于工程包边法的膨胀土抗剪强度干湿循环效应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03期

5 简文星;许强;童龙云;;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降雨入渗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12期

6 周健;徐洪钟;胡文杰;;干湿循环效应对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7 李宁;许建聪;钦亚洲;;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稳定性的计算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5期

8 周中;傅鹤林;刘宝琛;谭捍华;龙万学;;土石混合体边坡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7期

9 詹良通,吴宏伟,包承纲,龚壁卫;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膨胀土边坡原位监测[J];岩土力学;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纪飞;黄嘉悦;侯晓坤;李同录;蔺晓燕;;灌溉诱发的黑方台黄土滑坡泥流机理分析[J];灾害学;2017年04期

2 刘锦程;张艳美;张笑峰;;干湿循环对非饱和土特性影响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年05期

3 周代涛;梁润成;;南水北调中线膨胀土边坡变形破坏类型及处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7年27期

4 邹勇;潘朝;袁葳;万金彪;;鄂北调水工程膨胀土渠道滑坡破坏机理及处置措施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7年09期

5 梁树;谢强;郭永春;李朝阳;;不同降雨条件下成都黏土基坑边坡入渗深度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7年05期

6 唐扬;殷坤龙;夏辉;;前期含水率对浅层滑坡降雨入渗及稳定性影响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5期

7 芮圣洁;陈晓岚;刘清华;杨琦;;基于含水率及干湿循环膨胀土强度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25期

8 杜光波;倪万魁;;降雨条件下黄土斜坡的入渗特征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年04期

9 张硕;裴向军;黄润秋;谭淋耘;范珊;张子东;崔雪婷;;降雨诱发黄土高填方支挡边坡失稳机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4期

10 马鹏辉;彭建兵;朱兴华;同霄;孟振江;段钊;;黄土浅层降雨入渗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宇;李晓;张搏;黎明;;降雨作用下滑坡渐进破坏动态演化研究[J];水利学报;2013年04期

2 顾成壮;胡卸文;张茂淳;张耀;胡恒洋;;强降雨下饱和平滑型滑坡坡体水流运动及其边坡稳定效应分析——以四川汉源二蛮山滑坡为例[J];岩土力学;2013年04期

3 张如林;楼梦麟;;基于达维坚科夫骨架曲线的软土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9期

4 何玉琼;徐则民;张勇;王志奇;;斜坡失稳的降雨阈值模型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5 李宁;许建聪;钦亚洲;;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稳定性的计算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5期

6 詹良通;李鹤;陈云敏;D.G.Fredlund;;东南沿海残积土地区降雨诱发型滑坡预报雨强-历时曲线的影响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03期

7 刘鸣;刘军;谭峰屹;邹荣华;;新乡膨胀岩试验段渠坡处理现场监测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10期

8 张茂省;李同录;;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4期

9 徐彬;殷宗泽;刘述丽;;膨胀土强度影响因素与规律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1期

10 李维朝;戴福初;闵弘;许领;蔡红;严祖文;;基于降雨滑坡机理的水文过程监测系统设计[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梁定伟;对入渗补给模型的一些看法[J];地球科学;1985年01期

2 樊贵盛;党志良;;土壤间歇入渗特性的大田试验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992年04期

3 孙西欢;张建丰;;沟灌静水入渗仪的研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1993年01期

4 谭菊萍;;黄河冲积平原灌溉入渗研究[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3年04期

5 程勤波;陈喜;凌敏华;魏玲娜;;单环入渗试验与数值反演法结合推求土壤水力参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年01期

6 马国涛,邵龙潭,丛龙飞,冯恩民;水流入渗和气体驱替过程二维问题的耦合求解[J];水科学进展;2002年06期

7 曹建生;张万军;韩淑敏;杨永辉;;基于翻斗法量水的岩土入渗自动测定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7年S1期

8 宋国虎;崔鹏;郭晓军;;汶川震区震后土体入渗特征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曹建生;张万军;韩淑敏;杨永辉;;基于翻斗法量水的岩土入渗自动测定方法[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世国;强降雨条件下基于Green-Ampt入渗模型的无限边坡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华;裂隙性黄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张中三;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的双环入渗过程监测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3 张成林;非饱和砂土坡面降雨非正交入渗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4 刘江涛;昆明市雨水快速入渗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刘长殿;边坡充气截水技术的模型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金奎;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非饱和粉土坡面降雨非正交入渗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35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235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9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