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荷载作用下广西红黏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Abstract]:A series of cyclic loading dynamic triaxia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undisturbed red clay in Shanglin County, Guangxi.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ed clay, including natural water content, confining pressure and consolidation stress ratio,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 stress and dynamic strain of red clay were analyzed.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red clay under cyclic loading are studied by the influence of dynamic elastic modulus and damping rati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ve of dynamic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Guangxi red clay is close to hyperbolic, and the same dynamic strain is achieved due to the effect of initial shear stress. The dynamic stress required under the equal-pressure consolidation is smaller than that under the bias consolidation, and the dynamic elastic modulu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ynamic strain, and the decreasing amplitude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train. The effect of initial stress state on dynamic elastic modulus is most significant, consolidation stress ratio, confining pressure, moisture content and times of vibration all have effects on damping ratio. The range of values is between 0.05 and 0.20. The Konder hyperbolic model is used to fit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which can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and parameter support for the design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disturbed red clay in Guangxi.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9196)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113184931700)
【分类号】:TU41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孔令伟;陈正汉;;特殊土与边坡技术发展综述[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2 汤康民;;红粘土动力性质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晓红;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红黏土路基动力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谈云志;压实红粘土的工程特征与湿热耦合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艳波;余宏明;高建伟;钱玉智;;巴东组非饱和红土强度与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6期
2 罗正东;苏永华;付雄;谢志勇;;基于逆可靠度方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3期
3 张景焘;;风积沙的压实特性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4 保华富;王海波;庞桂;王坤;;大坝砾石土防渗心墙填筑质量快速检测方法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5 李星;刘志芳;宋晓燕;;层间接触对半刚性沥青路面力学性能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6 徐献海;张聚军;张亚鹏;;煤矸石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4年03期
7 赵洪元;;红砂岩力学性能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4年03期
8 胡舜娥;蔡燕燕;俞缙;齐永正;江文放;;水泥固化滨海风积砂三轴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9 王月;张远芳;周冬梅;蔡函珂;张凌凯;孙勇;;罗布泊地区硫酸盐渍土溶陷性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10 何荷;张静波;王云;;裂隙对红粘土边坡渗流稳定的影响分析[J];中外公路;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蒋小刚;;浅谈承载比(CBR)试验及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蔡彬权;毛天鹏;;影响红黏土路基压实度的因素[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孙衍泉;;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技术要点[A];2015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红;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红黏土路基动力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陈宾;郴州地区残坡积土工程边坡过程稳定性研究及控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李献民;高速铁路加筋过渡段静动力特性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卿启湘;高速铁路无碴轨道—软岩路基系统动力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刘晓明;红层软岩崩解性及其路基动力变形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何群;客运专线全风化花岗岩改良土隧—隧过渡段动力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李珍玉;武广客运专线红粘土地基沉降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杨钢;非饱和土试样优选及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细荣;基于激光图像土的压实度检测方法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涂帅;基于颗粒间相互作用的高性能级配碎石基层结构与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文平;南方红粘土公路路基设计与修筑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武强;公路路基填料长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杨燕;加筋路基在重复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4 杨尧;客运专线铁路基床填料动静三轴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王焕新;广西红粘土填筑性能及土质学特征[D];广西大学;2012年
6 汪金才;土石复合介质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7 卢文博;交通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路基的累积沉降[D];浙江大学;2012年
8 李鹏飞;硅藻土的应力应变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何颖;高速公路红粘土路基沉降变形分析及施工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10 郭凌波;考虑裂隙网络动态发展的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吴绪春;非饱和红粘土强度特性的三轴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2 曹继东,陈正汉,王权民;软粘土的共振柱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3 张誉;王文一;孙方;贾彬;王汝恒;;砂卵石土动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4 谭万鹏;郑颖人;陈卫兵;;动态、多手段、全过程滑坡预警预报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5 蔡辉腾;李强;蔡宗文;危福泉;;厦门常规土动力特性的试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6 汤传义;水的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7 陈国兴,刘雪珠,朱定华,胡庆兴;苏南地区新近沉积土的动力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8 方建瑞;朱合华;蔡永昌;;边坡稳定性研究方法与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9 马巍;金会军;;正在变暖的地球上的多年冻土——2008年第九届国际冻土大会(NICOP)综述[J];冰川冻土;2008年05期
10 陈云敏 ,姬美秀,黄博;Effect of Cyclic Loading Frequency on Undrained Behaviors of Undisturbed Marine Clay[J];China Ocean Engineering;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孔令伟;张世飚;郭爱国;郭刚;胡明鉴;王庆;;膨胀土路堤分层交错填筑处治效果原位试验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第三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湖北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顾安全;高岱;楚华栋;;区域性土[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3 郭培玺;俞缙;陈俊生;;损伤理论在水泥红黏土试验研究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再强;黄土结构性模型及黄土渠道的浸水变形试验与数值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2 王铁行;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计算原理及临界高度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3 袁俊平;非饱和膨胀土的裂隙概化模型与边坡稳定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4 孙平;基于非相关联流动法则的三维边坡稳定极限分析[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5 聂志红;高速铁路轨道路基竖向动力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陈震;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7 刘飞禹;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动力特性及加筋道路动力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田宏岭;降雨滑坡预警平台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7年
9 李雄威;膨胀土湿热耦合性状与路堑边坡防护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10 杨洋;公路处治土THMC耦合模型及路基变形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罗云华;砂土路基湿化变形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卢靖;非饱和黄土水分迁移问题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毕庆涛;红粘土固结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4 岳彩坤;黄土路基水热传输问题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佩佩;强夯动力荷载作用下红粘土的工程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余敦猛;武广客运专线原状红粘土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王东;黄土地区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高杰;激光与CCD技术在边坡远程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敏杰;郑乐平;郑洪波;杨守业;;中国北方红黏土研究进展及问题[J];海洋地质动态;2010年09期
2 朱菲菲;靳艳彩;颉飞;;红黏土特性及物理力学指标差异性研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3年03期
3 赵宁雨;荆林立;;纤维加筋红黏土强度特性影响因素的试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4 邹飞;夏怡;;红黏土平面裂纹扩展的分形特征[J];人民长江;2011年15期
5 顾展飞;刘琦;卢耀如;刘之葵;;酸碱及可溶盐溶液对桂林红黏土压缩性影响实验研究[J];中国岩溶;2014年01期
6 刘宝臣;张晨富;杨柏;;改善高塑性有机质红黏土强度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4年S1期
7 李涛;刘波;李岩;李鹏;;基于微观结构的饱和红黏土孔隙比计算[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赵国永;刘秀铭;吕镔;陈渠;李平原;郭晖;刘植;;红黏土磁化率增强机制[J];中国沙漠;2013年03期
9 熊平生;罗文;;中国南方第四纪红黏土的成因研究——以赣州盆地为例[J];地层学杂志;2013年03期
10 张金利;蒋正国;杨钢;;聚丙烯纤维红黏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孔思丽;曹小兵;;贵州红黏土地区工程问题及基坑变形特性[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张辉;赵炳梓;张佳宝;;我国南方地区红黏土去除病毒能力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郭培玺;俞缙;陈俊生;;损伤理论在水泥红黏土试验研究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为才;中国地质专家破解几内亚红黏土秘密[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郑卫东;寒冷季节养猪两巧法[N];河南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薇;残积层红黏土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亮亮;客运专线红黏土地基固结变形及桩网加固机理现场试验[D];中南大学;2010年
2 蒋正国;纤维红黏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余再西;有机酸对红黏土置换水泥土桩的腐蚀性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37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237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