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体应变的强夯加固范围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05 15:07
【摘要】: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地基的强夯加固效果,把夯后地基土的体应变与工程要求的干密度联系起来,用控制体应变作为评价加固范围的标准。通过对数值模拟及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夯击冲量越大,加固效果越好。相同夯击能可以产生不同加固效果的规律,得出了用夯击冲量替代夯击能作为施工参数的控制标准更为合理的结论。改进了夯锤尺寸影响强夯加固效果的研究方法,分析时固定夯锤厚度比固定夯锤质量更具归一性。研究表明,在土性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夯击沉降量仅与单位面积夯击冲量有关,而加固深度不仅与单位面积夯击冲量有关,还与夯锤半径有关。在以控制体应变作为加固范围的评价标准、研究各参数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量纲分析法得到了加固范围的计算公式,并与工程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强夯作用下土的干密度分布特征。所得结论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Throug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consolidation effect of dynamic compaction, the volume strain of the compacted foundation soil is related to the dry density required by the engineering, and the control volume strain is used as the standard for evaluating the reinforcement rang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est data,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onger the tamping impulse is, the better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is. The same ramming energy can produce different rules of reinforcement effect. It is concluded that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use tamping impulse instead of tamping energy as the control standard of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This paper improves the research method that the size of rammer affects the effect of dynamic compaction. The thickness of fixed rammer is more uniform than the quality of fixed ramm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same soil parameters, the tamping settlement is only related to the tamping impulse per unit area, and the depth of consolida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tamping impulse per unit area, but also to the hammer radius.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influence law of each parameter,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reinforcement range is obtained by using dimensional analysis method and compared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dry density under dynamic compaction are obtained. The conclusions obtained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similar projects.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No.2014CB047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1272031,No.51579005)~~
【分类号】:TU47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洪伦;强夯加固地基的研究与应用[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2 熊丽芳,张景德;地基土强夯加固模式及加固范围计算[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1年04期

3 于景军,雷荣,王建英;复杂地基的强夯加固处理适应性评价[J];勘察科学技术;2005年01期

4 周世良;王江;张明强;;强夯加固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叶北松;叶东燕;;强夯加固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珠江水运;2007年05期

6 温克兵;陈志新;何红前;;强夯加固地基机理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23期

7 张海生;田水;张海涛;;强夯加固深度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03期

8 郭见扬;强夯地面沉降特征及地基双层构造的形成(强夯加固机理探讨之五)[J];土工基础;1997年03期

9 曲广林;;软土地基渣料强夯加固[J];建筑工人;1997年05期

10 曾庆军;软弱地基强夯加固检测的概率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郑永新;;强夯加固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2 孔令伟;袁建新;;强夯加固效果的单值反分析计算方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王克信;郁时炼;;机场地基的强夯加固理论及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4 王子红;;试论山区填土地基强夯加固工程的技术应用[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宋修广;吴立峰;陆洪健;;强夯加固的轴对称Biot固结计算[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6 周德泉;张可能;刘宏利;邓文清;;强夯加固填土的试验研究与效果[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郑颖人;陆新;李学志;姚炳卿;冯遗兴;何红云;;强夯加固软粘土地基的工艺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时伟;刘继明;章伟;孙瑜;;深厚软土地基降水预压与强夯加固试验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帅;强夯加固理论探讨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聂辉;杂填土下卧软弱土地基强夯加固效果及质量检测[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姚凯;黄河冲淤积平原区强夯加固地基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高丹;粗粒土强夯加固效果及关键参数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5 万凌云;强夯加固机理及其地基振动特性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党锋;强夯加固地基大变形有限元分析初探[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硕存;山区高能级强夯加固松散填土理论与实践[D];湖南大学;2012年

8 李宁;碎石填土地基强夯加固机理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曾锋;填土地基的强夯加固范围和加固程度及其应用[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先;夯击能及夯击击数对强夯加固深度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53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253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c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