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尺度重组下的我国城市与区域规划体系改革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spatial development unit in China is undergoing an unprecedented process of regional scale reorganiza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reconstruc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cal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governance for the control of spat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cale and scale reorganization, this paper combs the new spatial scale of China's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sums up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system and its adaptability to the new spatial scale. On this basis, it is proposed that to 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spatial governance remodeling under scale reorganization and scale reorganization, we must try to reform the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integrate the regional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Further improve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make good use of the planning of new areas, experimental areas, etc., and guide the change of planning thinking with the concept of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27)
【分类号】:TU9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慧恩;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J];城市规划;2004年11期
2 武廷海;;新时期中国区域空间规划体系展望[J];城市规划;2007年07期
3 王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历史与现实[J];城市规划;2007年10期
4 魏成;沈静;范建红;;尺度重组——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角色转化与区域空间生产策略[J];城市规划;2011年06期
5 毛汉英,方创琳;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J];地理学报;1997年01期
6 王芳;易峥;;城乡统筹理念下的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改革探索[J];规划师;2012年03期
7 张京祥;;国家—区域治理的尺度重构:基于“国家战略区域规划”视角的剖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5期
8 易斌;翟国方;;我国城镇体系规划与研究的发展历程、现实困境和展望[J];规划师;2013年05期
9 王磊;沈建法;;五年计划/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关系演变[J];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3期
10 鲍超;方创琳;;从地理学的综合视角看新时期区域规划的编制[J];经济地理;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继华;金欣;;国家战略背景下大尺度新区规划策略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总体规划)[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方创琳;[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长晶;王振伟;李江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的几个问题及新形势下的战略趋向[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2 冯建喜;;建国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出现的3次高潮及原因[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3 雨辰;龚常;;中小城市与郊区新城的发展困境和应对策略[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1期
4 陈雯;我国区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的若干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5 陈景芹;陈雯;孙伟;武清华;;基于适宜性分区的规划用地协调性与合理性评估——以无锡市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6 熊艳;区域发展规划基础理论述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李雪飞;张京祥;赵伟;;基于公共政策导向的区域规划研究——兼论中国区域规划的改革方向[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5期
8 邢海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用地规划管理制度变迁[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6期
9 赵作权;;高端聚集:中国经济空间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5期
10 张尚武;区域整体发展理念及规划协调机制探索[J];城市规划;199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叶君;;差异·融合——对“三规合一”的再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杜文星;綦群高;黄贤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土地宏观调控初探[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杜文星;綦群高;黄贤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土地宏观调控初探[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安翠娟;吕宾;;我国国土规划的过去与未来[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方创琳;;论科学发展观与区域规划[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吕斌;陈睿;;区域与城乡统筹下空间规划方法的哲学思考[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胡天新;杨保军;;国家级空间规划在发达国家的演变趋势[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朱查松;罗震东;张京祥;;都市区域规划创新:市域总体规划的产生与发展——以宁波市域总体规划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昌勇;许险峰;梁文;;基于“问题导向”的城镇组团协调规划探讨——以中山市南部组团总体规划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学江;吴唯佳;;空间功能整合与规划制度保障——面向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空间协调合作[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起翔;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城镇体系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易将能;区域创新网络与共性技术研发对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商振东;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李广斌;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理论革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睿;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7 赵哲远;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苏建忠;广州城市蔓延机理与调控措施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9 朱克敏;泛珠三角大都市带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刘华;河南省泌阳县区域城市空间规划与调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书万;区域科技发展规划的执行力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牛俊蜻;县域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的技术框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苏珍贞;生态学理念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运用[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杜鹏;区域发展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承载力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拾平;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崔昆仑;台州市沿江发展轴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默;城乡建设用地联动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梅芳;福建省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张磊;“双尺度”城市设计初探[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林辰辉;我国高铁枢纽站区开发的影响因素与功能类型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汝万;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管治及其对中国的含义(上)[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杨汝万;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管治及其对中国的含义(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罗小龙;沈建法;陈雯;;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管治尺度构建——以南京都市圈建设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7期
4 吴良镛;区域规划与人居环境创造[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5 洪世键;张京祥;;“碎化”与整合:大都市区管治理论演进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6 徐逸伦,陈小卉;市(县)域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体规划——热点、难点与制高点[J];城市规划;2000年07期
7 顾朝林;论城市管治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9期
8 陈振光,胡燕;西方城市管治:概念与模式[J];城市规划;2000年09期
9 沈建法;城市政治经济学与城市管治[J];城市规划;2000年11期
10 刘玉亭,顾朝林,郑弘毅;新世纪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中权;陈烈;;区域规划理论的演进[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2 ;《小城镇区域与镇域规划导则研究》出版[J];城市规划通讯;2007年11期
3 欧阳慧;;我国区域规划内容的改革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03期
4 胡佳;高华央;;面向政策和制度设计的区域规划[J];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05期
5 H.席尔默;华缇健;;区域规划中应予考虑的气候因素[J];地理译报;1983年03期
6 王进益;苏联区域规划的作法[J];城市规划研究;1984年03期
7 杨志中;区域规划的门槛分析方法[J];国外城市规划;1988年03期
8 周济;;区域规划中的系统哲学问题[J];科学·经济·社会;1992年04期
9 涂成焱,穆越;区域规划及其开发的若干问题[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7年04期
10 陈玫;模糊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磊;;寻求主体:区域规划的反思与探索——以浙江省产业带规划编制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王兴平;;对新时期区域规划新理念的思考[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计婧;严广乐;张黎俐;;系统思考在区域规划中的实证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李磊;陈果;;走廊规划:一种新的次区域规划——以成都市成新走廊规划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贵利;李宁;盛况;李铭;张永红;;以绿色视角指引区域规划——以京南新区区域规划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静雯;;European Spati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及对城市群空间区域规划研究的启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7 王逸凡;;走向“共识”的区域协调策略:芝加哥区域规划经验[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8 胡序威;;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态势与面临问题[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方创琳;;论科学发展观与区域规划[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10 朱波;;对现阶段区域规划的几点认识[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陈耀;更加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2 记者 柳悦;三地实现区域规划“一张图”[N];天津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明浩;京津冀力推区域规划“一张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记者 段小锋;严格执行规划 严格审批项目 强力推进天府新区眉山区域规划建设[N];眉山日报;2011年
5 记者 席涓;蒋巨峰莅眉调研天府新区眉山区域规划建设情况[N];眉山日报;2012年
6 记者 刘金玉;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院长彭妮·格斯滕:经济发展应与环保融为一体[N];深圳商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李乐;一城一世界:区域规划的智慧[N];中国经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邵芳卿;一座宜居城市区域规划之变[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记者 吴锟;全力以赴 做好“对接”[N];眉山日报;2011年
10 欧阳慧;对我国区域规划内容的反思和建议[N];学习时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庆文;西部可持续发展中区域规划与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2 郭明;战后武汉区域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任酉贵;基于GIS的区域规划空间分析模型的设计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4 周知;基于DEA的国家重大区域规划政策效率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陈世峰;基于博弈论的区域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04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30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