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T形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外加强环板式节点抗震性能非线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16 13:22
【摘要】:通过ABAQUS软件对15个T形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外加强环板式节点抗震性能进行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节点模型均在核心区产生应力集中,不过参数的变化导致应力集中以及向四周扩散的程度有所差异。各节点模型的滞回曲线形状饱满,没有捏缩现象,滞回性能良好;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1.93,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均大于0.180,能量耗散系数均大于1.134,这些抗震性能指标远远超过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要求,部分甚至超过型钢混凝土结构的要求。通过参数分析,了解节点抗震性能指标随参数的变化规律。框架梁配筋率增大不仅可以提高节点承载能力,而且对节点抗震性能提高也很有帮助;牛腿长度增大虽对节点承载力能力较为有利,但对抗震性能影响比较有限。
[Abstract]:The aseismic behavior of 15 T-shap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concrete beams was analyzed by ABAQUS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de models all produce stress concentration in the core region, but the variation of the parameters leads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the degree of diffusion to the surrounding area. The hysteretic curve of each node model has full shape and no pinch phenomenon, and the hysteretic performance is good. Th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coefficient is greater than 1.93, the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coefficient is more than 0.180,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oefficient is more than 1.134. These seismic performance indexes far exceed the requirements of ordinary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Some even exceed the requirements of SRC structures. Through parameter analysis, the variation law of seismic performance index with parameters is understood. The reinforcement ratio of frame beam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joints, but also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joints. Although the increase of corbel length is more favorable to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joints, but the impact on seismic performance is relatively limited.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基金】:黄鹤英才(城市建设)计划(20161j0013)
【分类号】:TU39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斌;钢筋混凝土梁柱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吴涛;邢国华;刘伯权;;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中节点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建筑;2009年10期

3 段建中,何利;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边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4 陈昌宏;马乐为;单建;黄莺;吴敏哲;;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J];工业建筑;2007年02期

5 蔡建国;朱洪进;冯健;刘亚非;黄利锋;;世构体系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6 张宽权 ,王宝珍;单层工业厂房排架节点抗震性能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0年04期

7 钱冬江,蒋永生,梁书亭,燕国强;正交钢骨砼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江苏建筑;2002年01期

8 刘建伟;李英民;杨治洪;郑清;;平面RC框架夹心节点与传统节点抗震性能对比试验[J];建筑结构;2009年04期

9 吴涛,李红星,朱佳宁,白国良;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及设计计算方法[J];建筑科学;2003年04期

10 刘建伟;李英民;杨治洪;夏洪流;单亮;;空间RC框架夹心节点与传统节点抗震性能对比试验[J];工业建筑;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光;吴转琴;尚仁杰;;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蔡建国;朱洪进;冯健;;低周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世构体系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程浩德;;考虑剪拉比影响的预应力扁梁内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顾欣;王岩;;浅析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5 刘海峰;王全;郭涛;;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因素[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6 秦新刚;徐明;;P—Δ效应对框架节点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7 陈明;高鹏;;带垫板的双肢C形钢斜节点抗震性能分析[A];第三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施卫星;朱伯龙;杨续义;;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简体与环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9 邹昀;林晖;马卫强;;具有自复位功能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10 刘春阳;李振宝;高等利;;钢筋混凝土框架空间节点抗震性能比较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治洪;RC框架夹心节点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傅剑平;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3 杨文伟;管桁结构搭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丹飞;人工模拟酸雨环境下腐蚀RC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毛辉;改进的梁柱装配式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3 黄世涛;配置HRB 500E钢筋混凝土梁柱边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陈祥;RC框架偏心夹心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许立明;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顶层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及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江正;采取改进措施的夹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何微;钢筋混凝土框架错层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张保亮;RC框架变梁异型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郭宝军;空间角钢骨架加强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10 陈勇;无粘结预应力砼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35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335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4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