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透光混凝土在公共建筑地下入口空间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1-30 20:28
【摘要】:透光混凝土这一新型建筑环保材料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被应用于意大利馆的建筑表皮,它不但有着混凝土本身的承重功能,并带给受众强烈的视觉冲击,透光混凝土并不透明,而是透过光纤产生隐约柔和的光线给人以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笔者从中得到启发,若以透光混凝土应用在公共建筑地下入口空间,猜想能够改变以往地下入口空间给人的心理压迫感。通过整理出混凝土到透光混凝土的“进化”过程和对个别运用透光混凝土的案例进行分析,以透光混凝土较为全面的理解作为前提,对透光混凝土在地下入口空间中的应用做铺垫。本文共分四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为作者研究初衷及思考点的说明。第二部分为透光混凝土的“进化”历程,通过对透光混凝土制作工艺的探究,对其发展历程中个别案例进行分析归纳。第三部分尝试结合案例对透光混凝土在公共建筑地下入口空间的应用进行猜想及可行性分析,第四部分试分析透光混凝土在国内生产和普及局限性和不足及其在公共建筑地下入口空间的应用前景。由于笔者搜集到部分透光混凝土在世界范围内的案例应用,通过猜想,希望借此新型材料使得地下入口空间的功能更为丰富得到改善。
[Abstract]:Transparent concrete, a new type of buil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 was used in the Italian pavilion's building skin at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It not only has the bearing function of concrete itself, but also brings a strong visual impact to the audience, and the transparent concrete is not transparent. But through the fiber to produce faint soft light to give a magnificent visual enjoyment. The author is inspired by the idea that if the light-permeable concrete is used in the underground entrance space of public buildings, it can chang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the former underground entrance space. Through sorting out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from concrete to light-permeable concrete and analyzing individual cases of using light-permeable concrete, the premise of this paper is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light-permeable concrete.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parent concrete in underground entrance space is paved.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explanation of the author's original intention and thinking point. The second part i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ransparent concrete.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aking technology of transparent concrete,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some cases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and conjectur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parent concrete in the underground entrance space of public buildings. In the fourth part, the limitation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produc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ransparent concrete in China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underground entrance space of public buildings are analyzed. Since the author has collected some cases of light-permeable concrete in the world, it is hoped that the function of underground entrance space can be improved by this new material through conjecture.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24;TU7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涛,凌云琪;大空间公共建筑[J];林业科技情报;2003年01期

2 龙洁;关注公共建筑健康安全[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5年Z1期

3 龙洁;公共建筑不节能不准开工——我市开始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5年08期

4 ;金色阳光商业广场[J];世界建筑导报;2005年05期

5 孙芹;张奕;;节能公共建筑亮相上海[J];建筑工人;2006年07期

6 ;建大型公共建筑和小区先过节能关[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6年10期

7 刘娜;;中国城市公共建筑折射出的政治“抱负”[J];网络财富;2009年15期

8 谢琳琳;彭红圃;赵越;高超;;公共建筑健康管理研究——以广西为例[J];建筑经济;2011年06期

9 祁斌;;公共建筑的“公共性”之思[J];城市建筑;2011年12期

10 杜亨庆;廖水南;;公共建筑为何老是“生病”[J];建筑工人;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晓丽;;对公共建筑的高效益观念及其设计策略的研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江亿;;关注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A];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论文集[C];2005年

3 陈灵杰;张建杰;张相凯;;公共建筑的节能问题探讨[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郏京武;张皓;赵建勋;;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计量系统在长房国际广场节能中的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洪卫;白雪莲;孙纯武;郭林文;;重庆市公共建筑冬季能耗测试分析[A];2005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远;魏庆們;薛志峰;江亿;;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库与初步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磊;郭辉;;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方案探讨[A];2008铁路暖通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贾丹;;浅谈中国当代公共建筑的文化信心[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9 柳松;宋波;柏婧;关静;董重成;;区域供热中公共建筑热计量相关问题的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念平;陈淑琴;沈浩;;长沙市公共建筑的能耗分析[A];2005年湖南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经;大型公共建筑不应成为“政绩工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郭松民;大型公共建筑上马须听公众意见[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南京市雨花西路 蒋毅;公共建筑的安全谁来操心[N];工人日报;2007年

4 李建国;未满20“岁”公共建筑慎动[N];建筑时报;2007年

5 陈东升;公共建筑建设尤需接受社会监督[N];临汾日报;2006年

6 雷泓霈;公共建筑去留应“问计于民”[N];人民代表报;2007年

7 雷泓霈;公共建筑去留应“问计于民”[N];中国社会报;2007年

8 蒋毅;谁来监督公共建筑的安全[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9 华人;公共建筑奢华崇洋之风不可长[N];中国建设报;2006年

10 邓清波;大型公共建筑更要符合“民意”[N];中国建设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范珉;公共建筑突发集群事件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史立刚;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张磊;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机理及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梁境;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模式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赵靖;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诊断与评价技术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辰;西安地区公共建筑中玻璃幕墙的节能分析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耿佩云;公共建筑绩效审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崔庆飞;基于AHP和结构熵权的公共建筑绿色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4 贺杰;成都市某城市综合体能耗分析及节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赵亮;既有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化方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6 芮睿;基于疏散仿真的大空间公共建筑流线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王松涛;透光混凝土在公共建筑地下入口空间的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8 胡云亮;大型公共建筑绿色度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宋承珠;绿色公共建筑综合评价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10 戴德新;西安地区绿色公共建筑综合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18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418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a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