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2 10:05
建筑,构成了人类精神享受和物质生活的人工环境,但是,人类过分追求感官的享受,无节制的开发,使得现代建筑成为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沟通的不可逾越的鸿沟,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当代社会发展绿色建筑刻不容缓。为了绿色建筑在实际应用中更具有操作性,许多国家都结合本国特色开发了适合自己的绿色评估体系。通过定量地描述绿色建筑项目中的节水、节电、节能、减少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的经济效能等指标,为建筑设计师和项目的决策者提供项目的决策依据。本文主要围绕国内外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思考和探索。运用文献综述法,政策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通过对国内外几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纵向和横向对比,了解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借鉴国际主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成功之处,提出完善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几点建议。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第二部分从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开始阐述,通过研究国内外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方面的发展趋势,分析研究开发绿色建筑评估系统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第三部分对国外主流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进行分析对比,主要介绍了德国DGNB,英国的BREEAM,美国的LEED,加拿大GBTOOL等,从评价内容、评价对象、评估机制、评价过程和方法等方面比较,总结出国外这几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共同点和局限性;第四部分通过对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现状的分析,主要介绍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奥运评估体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2014年新施行的《绿色住区标准》,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例,与当前国际主流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管理机构和体系的评估大项的设置进行对比;第五部分指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01.5
本文编号:2473379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01.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1.1 国外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绿色建筑与评价体系
2.1 绿色建筑的内涵
2.1.1 国内外对绿色建筑的定义
2.1.2 绿色建筑是社会观念的改革
2.1.3 绿色建筑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2.1.4 绿色建筑的经济意义
2.2 绿色建筑的发展
2.2.1 国外绿色建筑研究趋向成熟
2.2.2 中国绿色建筑的起步与发展
2.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3.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概念
2.3.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的意义
2.3.3 绿色建筑评估的理论基础
2.4 绿色建筑与评价体系的关系
2.4.1 评价体系为绿色建筑设计指明方向
2.4.2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改进依赖评估体系的指导
2.4.3 评价体系的发展完善依靠绿色建筑的实践
第3章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对比研究
3.1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及分类
3.1.1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
3.1.2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类
3.2 生态足迹理论与绿色建筑
3.2.1 生态足迹理论的基本原理
3.2.2 生态足迹理论的优缺点
3.2.3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绿色建筑评估中的应用
3.3 国际主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比研究
3.3.1 国际主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介绍
3.3.2 国际主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对比
3.4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相同点
3.5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第4章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研究
4.1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原因
4.2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
4.2.1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4.2.2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4.2.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2.4 《绿色住区标准》
4.2.5 各个群体在绿色建筑发展中的互动
4.3 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例进行对比分析
4.3.1 与美国LEED体系的对比
4.3.2 与德国DGNB体系的对比
4.3.3 与英国BREEAM体系的对比
4.3.4 与加拿大GBTOOL体系的对比
第5章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与完善的建议
5.1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1.1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存在差异
5.1.2 绿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5.1.3 相关制度有待完善
5.2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
5.2.1 评估体系忽略了建筑的实际应用性
5.2.2 评估体系中缺少权重设置和定量指标
5.2.3 评价效率低,市场作用不明显
5.3 发展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议
5.3.1 绿色建筑普及推广
5.3.2 加强制度和标准的建设
5.3.3 发挥行业组织先锋的作用
5.4 完善我国评估标准的建议
5.4.1 将“生态足迹”与评估标准相结合
5.4.2 完善评估标准体系化,提高标准的量化
5.4.3 标准文件表达规范清晰化
5.4.4 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和创新
5.4.5 开展全过程监督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江涛;;绿色奥运与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何明洁;;绿色建筑的“准绳”[J];城市住宅;2009年11期
3 黄辰勰;彭小云;陶贵;;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 V4修订及变化研究[J];建筑节能;2014年07期
4 开彦;;《绿色住区标准》解读[J];城市住宅;2014年09期
5 赵凤;;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给中国的启示[J];华东科技;2010年01期
6 甄兰平,邰惠鑫;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2003年03期
7 朱洪祥;;德国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认证体系[J];建设科技;2010年18期
8 何晓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应用[J];上海标准化;2008年10期
9 徐子苹,刘少瑜;英国建筑研究所环境评估法BREEAM引介[J];新建筑;2002年01期
10 李路明,马健;“绿色建筑挑战”运动引介[J];新建筑;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宏;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黄献明;绿色建筑的生态经济优化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超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代志红;绿色施工与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73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473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