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模化开发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5 10:47
【摘要】:将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分为剩余空间和接驳空间两类,分析其准公益性和准经营性的特点,阐述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丰富地铁服务功能的作用。总结国内外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和北京市轨道交通空间开发的实施模式等现状,提出当前政策下规模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重构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模化发展的政策框架和技术标准的相关建议:继续沿用、完善目前的实施模式并形成政策路径,在已建的地下空间中推广应用;在今后的地铁规划建设中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抓住地下空间开发机遇并创造机遇;在规划建设阶段,要注意预留满足一般商业的技术条件,如出入口、消防疏散宽度、机电设备和市政条件等方面的预留等。
【图文】:

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模化开发利用研究


工程师,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开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管理,xhp@bii.com.cn间”)专指在地铁或周边市政用地红线范围内,与地铁车站直接相连通、位于地铁站台层上方或与站厅层同层的地下空间,一般具有停车、连通或便民服务功能。1)剩余空间。在轨道交通建设时,由于地铁施工工法需要进行较大深度的开挖,为节省工程投资和集约利用资源,以构筑结构空间的方式代替传统的土方回填,相应形成了地面以下的空间资源。由于该类地下空间是除满足轨道交通运营需求之外的资源,即剩余的地下空间,又被称为“剩余空间”(见图1)[1]。图1剩余空间横剖面关系示意2)综合接驳空间。指地铁车站与周边建筑衔接、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的地下空间,位于周边建筑和地铁车站主体之间、市政路或绿地下方,一般兼具停车、连通或商业功能。1.1.2地下空间的特性1)建设周期长、成本高、体量孝分布散。2)准公益性和准经营性。首先,规划地下空间与地铁站点共生存,为市政基础设施;效益方面,地下空间将轨道交通同周边地块无缝衔接;内部效应方面,地下空间增加地铁疏散面积和疏散宽度:均具备公益性特征。其次,地下空间通过布设报亭、便利店等提供便16

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模化开发利用研究


工程师,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开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管理,xhp@bii.com.cn间”)专指在地铁或周边市政用地红线范围内,与地铁车站直接相连通、位于地铁站台层上方或与站厅层同层的地下空间,一般具有停车、连通或便民服务功能。1)剩余空间。在轨道交通建设时,由于地铁施工工法需要进行较大深度的开挖,为节省工程投资和集约利用资源,以构筑结构空间的方式代替传统的土方回填,相应形成了地面以下的空间资源。由于该类地下空间是除满足轨道交通运营需求之外的资源,即剩余的地下空间,又被称为“剩余空间”(见图1)[1]。图1剩余空间横剖面关系示意2)综合接驳空间。指地铁车站与周边建筑衔接、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的地下空间,位于周边建筑和地铁车站主体之间、市政路或绿地下方,一般兼具停车、连通或商业功能。1.1.2地下空间的特性1)建设周期长、成本高、体量孝分布散。2)准公益性和准经营性。首先,规划地下空间与地铁站点共生存,为市政基础设施;效益方面,地下空间将轨道交通同周边地块无缝衔接;内部效应方面,,地下空间增加地铁疏散面积和疏散宽度:均具备公益性特征。其次,地下空间通过布设报亭、便利店等提供便16
【作者单位】: 北京城投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分类号】:U239.5;TU984.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保勇,侯学渊,束昱;地下空间心理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与建议[J];地下空间;2000年04期

2 路石;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地下空间[J];铁道建筑;2001年05期

3 路石;日本地下空间的利用[J];铁道建筑;2001年09期

4 周占学,和迎新,贾连忠;地下空间的发展及利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初建华;地下空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S1期

6 ;地下空间2003年第23卷总目次[J];地下空间;2003年04期

7 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一)[J];地下空间;2004年01期

8 章崇任;大力开发利用地下空间[J];建设科技;2004年07期

9 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二)[J];地下空间;2004年02期

10 Monique LABBE;巴黎地下空间计划——重点发展复合式基础设施的远大前景[J];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卫国;;地下空间项目编制技术策略思考[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金敏刚;张旭;;利用地下空间通风对空气降温的数值模拟和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侯学刚;王超;孙晓洪;;天津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三位一体”模式探讨[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漆长德;;论地下空间的权限和管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黄龙元;冯贵申;温彦良;;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李孝娟;顾新;张建荣;;实现地下空间从“点”到“网”的转变——以深圳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军;刘全海;过显中;;常州市地下空间数字化测绘与建库[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地下空间工程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A];防水工程与材料《会讯》第4、5期(总第130期)[C];2012年

9 赵_g;;天津西站地下空间产权划分方案研究[A];2014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0 钱七虎;陈晓强;;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A];钱七虎院士论文选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广泉;地下空间:城市安全的“心腹之患”[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2 陈伟;北京地下空间趋热 商业资本接受双重考验[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侯建国;地下空间使用权亟待破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安丰;地下空间:城市建设新资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5 同济大学教授 束昱;我国亟待建立地下空间管理机制[N];建筑时报;2007年

6 方方;南京开发商发现新蛋糕[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陈灵生邋丁玲;轨道交通发展构建地下空间立体骨架[N];中国建设报;2007年

8 李芳芳;上海:数万册地下空间安全手册向公众发放[N];建筑时报;2008年

9 本报特派记者 肖意邋李玫 李舒瑜 陈海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N];深圳特区报;2008年

10 游春亮邋实习生 陈晓君;像规划土地一样严格管理地下空间[N];法制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燕;城市地下空间法律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黄静莉;长春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岩土体可利用性分析与评价[D];吉林大学;2013年

3 郭翠翠;基于粒计算的地下空间监控预警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郑怀德;基于城市视角的地下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黎永索;管幕预筑地铁站大开挖施工力学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星;建筑改扩建之地下空间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王敏;城市发展对地下空间的需求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王龙;地下空间标识系统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王永良;西安明城区内钟楼地区地下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吴莎莎;上海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及管理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周维;上海市地下空间立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彭莲;山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8 刘德轩;沈阳市地下空间政策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李展炜;万博商务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田育民;空间异质性对城市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23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23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1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