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桩锚支护深基坑变形规律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3 13:45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改造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工程建设正处在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深基坑中只靠桩体自身的嵌固深度来维持基坑稳定性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工程建设中的要求,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深基坑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深基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高,具有较高侧投入产出比。因而桩锚支护结构在深基坑的应用愈来愈广泛。但因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同时引发了较多的工程事故,因此相似类型的基坑变形问题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依托石家庄某桩锚支护深基坑,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桩锚支护形式,并运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这几种不同支护形式进行模型建立;通过实际的监测数据对基坑的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这几种不同桩锚支护形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最后对不同支护形式影响因素分析评价,针对此基坑提出经济合理的支护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从不同桩锚支护形式下桩的水平位移曲线观察分析得出,桩身的水平位移曲线呈抛物线形式,且最大水平位移位于基坑的中下部。(2)基坑地表沉降曲线整体上成降水漏斗状,随着基坑开挖和支护,沉降曲线也呈现了几次位移的反复回弹。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着重增强对距离基坑一定距离处地表沉降量的监测。(3)锚杆预应力的施加能够有效的控制基坑的变形,基坑水平位移及地表沉降有一定的回弹趋势,而且锚杆层位距离地面越远,其影响的范围越小。(4)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和plaxis数值模拟结果对比,plaxis对桩体位移及基坑周围地面沉降的计算比较保守,计算结果相对来说比较准确,对此类型深基坑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图文】:

支护结构,基坑,形式


- 2 -与否,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因素以及施工方法。基坑的支护类别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见图1.1。图 1.1 基坑的支护结构形式放坡开挖和简单的支护手段:此类型的基坑主要适用于那些场地宽敞,,周围附近没有较大的建筑物、开挖的深度不大、具有良好的土质条件、地下水位较深;边坡自立式:此类型的支护手段适用于基坑开挖深度不大于 6 米、土质较松软、变形要求不严格的基坑;挡墙式支护结构:这种支护结构应用范围较广,适用地质、周围环境复杂,对变形沉降要求较高的深基坑工程。1.2 深基坑工程研究现状1.2.1 深基坑工程的发展趋势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peck 和 Terza 等学者提出了支撑荷载大小总应力法和预估挖方稳定程度法[1]。虽然起初这一理论存在某些不足,在经过改进和修正后,在如今的工程中依然使用;50 年代 Bjeruum 和 Eide 给出了基坑底板隆起的分析方法[2-5]; 60年代有学者在奥斯陆等软粘性土场地使用专业仪器对桩锚支护的基坑进行监测,并获得大量监测数据,为以后桩锚支护变形和安全预测提供依据和经验[6];70 年代出现了桩锚支护设计、施工和指导基坑开挖的相关规程。

示意图,静力平衡法,悬板,示意图


图 2.2 静力平衡法计算悬板臂桩示意图由作用在桩体上的所有的水平作用力的平衡条件和其对桩墙底部自由端为零的条件可得如下方程: 02()2H0Ee-ee-e0ap3a3p2a233 teezpa,()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7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震;冯虎;刘国彬;;基坑抗隆起稳定三维分析的极限平衡法[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李淑;张顶立;房倩;卢伟;;北京地铁车站深基坑地表变形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3 李明宇;;深基坑隆起稳定性的模糊可靠度参数分析[J];路基工程;2011年05期

4 林源;胡长明;李永辉;张军;;某黄土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数值分析与优化[J];施工技术;2010年05期

5 蔡乾广;蔡大成;;地铁车站变形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研究[J];现代测绘;2010年02期

6 余新明;钱梅芳;;某地铁车站基坑变形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04期

7 谢弘帅;;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车站基坑影响的有限元计算分析[J];上海地质;2009年02期

8 倪红梅;徐新辉;;等值梁法在桩墙式支护结构中的应用[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孙钧;王东栋;;地铁施工变形预测与控制的智能方法[J];施工技术;2009年01期

10 任建喜;高立新;刘杰;张琨;池鹏;;深基坑变形规律现场监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2531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31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7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