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人热特性的多节点热舒适模型
【图文】:
第一章 绪论强,通过颤栗的方式增强人体的产热量以平衡冷环境下散热量的增加,从而保持体温在一定的范围内。当受到热刺激时,人体皮下组织(或内脏器官)的热感受器将被激活,并将热刺激信号传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处理,如图 1-1 右侧所示。在接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信号后,,人体启动血管扩张机制使得更多的血液能进入皮肤表面血管中,从而更多的热量可以从身体内部散发到周围环境中,血管的扩张作用能使得血液流量最多可以增加 15 倍(如从静止舒适状态的 1.7 mL/(s·m2) 增加至 25 mL/(s·m2))。若血管扩张仍不足以消除热刺激的影响,人体将通过分泌汗液来增强散热。出汗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皮肤温度和增加人体-环境的换热量。据估计,在没有出汗的情况下人体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换热量占总换热量的 70%左右,而当人体出汗时,通过汗液的蒸发散热能占到总的换热量的 70%左右[24, 25]。
第一章 绪论受在皮肤中的位置则相对较深,且数量相对较少。两种感受率如图 1-2所示[26]。从左至右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最先是2℃左右时,冷感受的放电频率增加,直至26℃左右达到最大电频率增加,直到近 50℃时痛觉感受器再次放电。冷热温度界温度值的高低,同时还能感知外界温度的变化速率。中枢的温度感受器的放电频率,形成对当前热环境的判断,进而和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1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连广;端木琳;;温度突变环境下人体平均温度变化及热感觉预测[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6年01期
2 周熹霖;住宅顶层热感觉测试[J];住宅科技;1995年04期
3 胡钦华;丁秀娟;李奎山;;关于热感觉和热舒适与热适应性的讨论[J];山西建筑;2007年29期
4 张宇峰;赵荣义;;局部热暴露对人体热反应的影响研究(1):局部热感觉对全身热感觉的影响[J];暖通空调;2007年05期
5 夏煦;王汉斌;吴运龙;胡孝俊;;夏季高温条件下室外热感觉特性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4年03期
6 徐国梁;章慧颖;连之伟;冯劲梅;李涛;;非均匀环境下人体热舒适研究进展[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童力;胡松涛;王海英;亓峰;王美楠;;低气压环境下人体心率及热感觉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4年04期
8 余娟;朱颖心;欧阳沁;曹彬;;气候特征对人体适应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0年02期
9 岳鹏;闫杰;刘加平;王润山;;托幼建筑中的幼儿热感觉和热舒适研究[J];浙江建筑;2009年02期
10 叶海,魏润柏;热环境客观评价的一种简易方法[J];人类工效学;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余娟;朱颖心;欧阳沁;曹国光;周翔;;吹风环境下人体生理指标的探索性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鑫;基于中国人热特性的多节点热舒适模型[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金权;非均匀热环境过渡过程人体热感觉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月梅;胸部送风非均匀环境下的人体热舒适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方赵嵩;机舱个人喷嘴通风系统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千茹;非均匀环境下局部热感觉对整体热反应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李寒梅;毛细管空调辐射不对称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3 陈东洋;低气压环境下局部气流对人体热感觉影响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4 许红波;基于环境参数的过渡环境下人体热感觉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侯娟;不对称辐射热环境中人体热舒适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曾玲玲;基于体表温度的室内热环境响应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胡鹏超;偏冷环境下局部热刺激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杨松;严寒地区高校教室热舒适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肖卫;低气压环境中人体代谢效应及其与热感觉的关系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10 黄志超;温度渐变环境下的人体热反应及工作效率[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33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3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