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高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创意和表达

发布时间:2020-01-24 05:23
【摘要】:高校校园的文化景观不仅对其师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更会传达给师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奉贤校区的"思贤庭"为例,在设计中结合地理位置、学科特色、功能定位、校园文化特色等,从场地原有的精神特性、历史文脉出发,演绎推导出校园文化景观的语境、符号等要素,形成了较有典型意义的校园文化景观表达模式.指出,文化景观创意的表达无需说教,可用"只言片语"的形式含蓄表达,重要的是营造出既符合功能需求又具有灵性的校园户外空间.
【图文】:

整体布局,实景,景墙


化,主要元素是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主要通过镂空景墙刻字的方式来表达这一符号,与“言子文化”暗相呼应,并由书法家、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唐存才教授书写,由此又形成了与书法文化和校园文脉精神的联系(见图2).图2“五常溯源”实景Fig.2Sceneryof“therootsonfiveconstantconfucianvirtues”3.2秉承中国传统庭院空间向心、内聚、开阖有度的特性思贤庭面积不大,围合感强,便于传承中国传统庭院空间向心的特性;同时,为营造丰富的游憩感受,在空间组织上,形成开阖有度的空间序列.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沿四周边界布置较高的植物围合,削弱建筑对户外空间的控制作用,尽量营造开敞、疏朗的庭院空间.将人流、视线基本控制在庭院中部,形成内聚式的空间.庭院从东至西,形成“两开”、“两阖”:从西廊进入庭院为“一开”,小小庭院中石笋、修竹渲染出雅致的氛围,景石上镌刻“思贤庭”3字点题.镂空景墙一方面将空间收住,为“一阖”,同时让后侧的景物若隐若现,让人充满期待.转过景墙,“良书播惠”区的方形水景现于眼前,此为“二开”.水池以黑色卵石铺底,使水池虽清浅而见深邃,池中有3个涌泉,取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源源不绝而出(见图3).水向东流淌,成线性水渠,至水尾以自然溪坑石置石与植物配置收束,形成“藏尾”.“杏坛仰贤”区以栽植一株大杏树的树坛为中心,营造庭院的核心集散空间,也是至西向东景观视线的收

水景,实景


开”.水池以黑色卵石铺底,使水池虽清浅而见深邃,池中有3个涌泉,取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源源不绝而出(见图3).水向东流淌,成线性水渠,至水尾以自然溪坑石置石与植物配置收束,形成“藏尾”.“杏坛仰贤”区以栽植一株大杏树的树坛为中心,营造庭院的核心集散空间,也是至西向东景观视线的收束,此为“二阖”.沿树坛布置坐凳,形成交流空间鼓励户外开展交流活动.4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现代庭院空间的形成思贤庭的景观设计致力于营造文化景观,传递图3方形水景实景Fig.3Sceneryofthesquarewaterscape传统文化意蕴,但在文化景观的物化形式上,却选择了用具现代感的材料和形式语言来表达,形成满足休读功能的个性文化空间.主要是考虑用疏朗的空间和简约的形式使思贤庭获得青年学子更多的认同和归属感.4.1“只言片语”文化符号表达思贤庭中文化符号的表达主要采用“只言片语”的形式,在绿树、水景、草坪的空间中点到为止,,如“杏坛”只是一株栽植有大杏树的树坛,若不刻意追寻它的意义,人们只享受它春天绽放的花和夏天的树荫就行(见图4);“言子文化”等也只是以不多的镌刻淡淡点出.文化景观的表象也需要轻松、休闲、赏心悦目的庭院,能提供给人们阳光、清风和绿色,而文化的浸淫与散发需要时间的沉淀.图4“杏坛仰贤”实景Fig.4Sceneryof“admiringsagesonanalmondaltar”4.2方形为主、弧形为辅的母题运用庭院以极具现代感的方形、弧形为形式语言的母题,一方面形成简约、有秩序的空间,呈现出优美的俯瞰景观;另一方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利香;朱向东;;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探讨——以太原理工大学中西广场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凤丹;;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1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引芳;太原理工大学中西广场环境设计回顾[J];山西建筑;2005年17期

2 谢大伟;丁峻;;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价值功能及规划设计原则[J];美育学刊;2011年05期

3 朱捷;;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面面观[J];中华建设;2010年06期

2 肖旋;林辉;;城市化影响下我国乡村文化景观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城市林业;2011年05期

3 刘红纯;;文化景观基础性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J];风景园林;2012年01期

4 方明;李晟;王宽;;谈衡阳市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12年29期

5 陈雨虹;;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的文化景观观念及启示[J];山西建筑;2013年11期

6 鲍世行;关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J];中国水利;2000年02期

7 欧学利;;关于企业廉政文化的探析与构建[J];广西电业;2005年10期

8 王燕;张新荣;王新军;;论常州市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J];广西城镇建设;2006年04期

9 郑翔;;构筑大学校园文化景观[J];美术大观;2006年07期

10 肯·泰勒;韩锋;田丰;;文化景观与亚洲价值:寻求从国际经验到亚洲框架的转变[J];中国园林;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丽丽;南剑飞;;自贡盐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郭湛;田建华;;理解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3 霍晓卫;孙yN曲;张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文化景观的保护探索——以临海巾山、东湖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4 李晓黎;;景观与精神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及其整合的无形价值[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5 赵智聪;;“削足适履”,抑或“量体裁衣”?——中国风景名胜区与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概念辨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赵智聪;;美国国家公园系统文化景观清查项目评述[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7 王晓文;;试论福建的可持续发展文化[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宋生贵;;开掘民族艺术的审美文化资源——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艺术的美学研究[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殷国明;;欲望都市:女性诱惑与流行文化[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卢一华;;文化体验型绿道模式探索——以礼佛亲海绿道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风景旅游规划)[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固原市文体局总支书记、副局长 张志忠;做好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思考与对策[N];固原日报;2008年

2 薛世君;“名人故里之争”争的是伪文化[N];广州日报;2010年

3 秦岩 王衍用;如何认识世界遗产中的文化景观[N];中国旅游报;2012年

4 张文燕;保护文化遗产,不应只有临终关怀[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3年

5 本报评论员 褚清源;学校文化现象观[N];中国教师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陶世安;文化遗存保护亟待加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7 曹学文 韩燕平;旅游文化景观的构成及特点[N];中国旅游报;2007年

8 曹学文;文化景观分类及其内涵浅析[N];中国旅游报;2007年

9 李四平;大学文化的社会责任[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赵振杰邋张海涛 芦瑞;让历史告诉我们文化的价值[N];河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嵘;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D];同济大学;2006年

2 张学标;全球化时代维吾尔民族的文化冲突与文化传播[D];武汉大学;2010年

3 赵智聪;作为文化景观的风景名胜区认知与保护[D];清华大学;2012年

4 吴卫;游客视角的文化景观与地方性认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陈群;第三种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潘峰;“同根同源”的文化展演[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蔡晴;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D];东南大学;2006年

8 胡晓岚;文化史视野中的美术史[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9 于茜虹;商业街的传统文化属性与魅力度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孟庆艳;文化符号与人的创造本性[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炎;东西方游客对中国文化景观的符号认知差异[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刘燕菁;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构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晓娜;洛阳文化在语文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武肖敏;明清时期重庆地区山岳文化景观地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樊欣欣;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勇;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中的文化景观认知与保护[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孙盟盟;回族文化变迁、整合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8 陈慧萍;常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成因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5年

9 宋博;文化软实力视角下大学与政治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张娟娟;回族文化对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发展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72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72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d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