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嘉绒藏式民居室内热环境优化研究
【图文】:
藏族总人口达到 140 万人,被誉为第二大藏区,嘉绒藏族作为藏到 50 万人[1],主要分布在墨尔多神山四周地区[2]、邛崃山以西的渡河沿岸、理县、汶川、宝兴、天全、康定、道孚、凉山等地(区是中国西部藏、羌、汉、蒙、回等民族在长期迁徙中形成的民走廊”[3],嘉绒藏族处在这一地理位置中,其民居的形态、建筑饰装修等建筑元素,均彰显了民族特色,具有很强的地域属性和地的重要地方文化景观,研究价值十分突出。
图 2-1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 来源https://www.51wendang.com/doc/5ecef996be501974e287b5b4/2Fig. 2-1 National building thermal design zoning plan适的热环境的首要前提则是依据建筑热工设计准则,当地室内热环境舒适性的首要因素。因素川省西北部,主要包括川西北高原以及川西山地地区脉的一部分,面积共约 23 万 km2,呈西北-东南依次4500~4700m,东南部海拔低至 2600~3100m,平均海拔,包含了甘孜州和阿坝州的 28 个县,雅安,凉山州及原马尔康县),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北部,其区位关系 101°17′至 102°41′、北纬 30°35′至 32°24′之间,,面积 镇、104 个村、234 个村民小组[99](如图 2-2(b)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111;TU2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崇杰;弭羽高;尹红梅;;寒冷地区机场室内热环境优化研究[J];建筑节能;2018年10期
2 彭小云;陶贵;;外表面吸收系数对农宅室内热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J];建筑节能;2017年01期
3 张楠;李峥嵘;徐尤锦;;上海某高校教室和宿舍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评价[J];建设科技;2017年16期
4 许正佳;;关于高校宿舍室内热环境研究[J];山西建筑;2016年14期
5 贾静恩;;我国室内热环境的研究现状[J];中外企业家;2013年26期
6 张忠扩;姚志飞;;封闭阳台对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影响[J];建筑节能;2010年12期
7 ;ASHRAE颁布新标准——适合人体的室内热环境条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4年05期
8 刘艳峰;胡筱雪;周勇;王登甲;胡威;;拉萨新民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1期
9 粟淋琳;郑辉;梁舒婷;简榆峻;黄圣华;;资源地区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特征研究[J];节能;2019年11期
10 江宗n;张亮山;;莆田地区高校教学楼夏季室内热环境实测与分析——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外建筑;201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龙;高波;赵弘杰;王军;龙恩深;;冬季工况下相变材料对轻质建筑室内热环境调节性能研究[A];2015年第十六届西南地区暖通热能动力及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 贺连娟;李树勋;把桥环;;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技术与节能分析[A];2005年陕西省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良;吴农;刘煜;;高校学生宿舍室内热环境的测量与模拟分析——以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学生宿舍为例[A];建筑数字流:从创作到建造——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雷;黄晨;任荣;;空调室内热环境综合评价方法探讨[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滨;彭菲菲;郭丽燕;;浅析室内热环境状况的实测调查[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2年
6 武丽霞;王昭俊;赵加宁;;哈尔滨市某大型超市夏季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7 李百战;陈露;郑洁;吴婧;;重庆市主城区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调查[A];2005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爱旗;白雪莲;丁勇;刘晶;;重庆市小城镇室内热环境现状调研与分析[A];2005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贾玉凤;邹志军;黄晨;罗行;李俊红;;第三类边界条件数值模拟室内热环境及其实验验证[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宋德萱;万澧;;上海高校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及设计策略[A];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研究进展——2007全国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涛;“被动房”概念兴起 市场前景有待检验[N];中国商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洁;不同热源温度下自然通风建筑室内热环境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2 袁丽婷;保温性能对自然通风和空调间歇运行建筑室内热环境影响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8年
3 孟晓静;高温热源工业建筑双辐射作用下室内热环境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4 王莹莹;围护结构湿迁移对室内热环境及空调负荷影响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5 刁荣丹;寒旱地区绿色单体建筑室内舒适度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6 吴小舟;基于人体工效的低温供暖与新风复合系统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郑武幸;气候的地域和季节变化对人体热适应的影响与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8 张威;寒冷地区农村住宅采暖能耗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王怡;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10 李延俊;西北地区乡村住宅采暖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瑞;豫北平原农村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余艳;川西北嘉绒藏式民居室内热环境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3 张广群;冀南山区传统村落民居室内热环境优化策略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年
4 孙莉;吐鲁番民居室内物理环境实验模拟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5 韩方奇;地下商业建筑室内热环境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6 卜彩华;碰撞射流室内热环境和污染物分布特征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7 王园媛;日照市某高职院校教学楼室内热环境评价及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8 张恒;天井对徽州传统民居室内环境的影响分析[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9 余梦琦;徽州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形成机理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10 刘雪麒;太原市改造型养老建筑室内热环境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94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9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