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成都浣花溪公园声音评价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0-03-22 16:03
【摘要】:本文基于风景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知识,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浣花溪公园万树山景区、沧浪湖景区、白鹭洲景区的声景观现状进行客观声级测量,并针对公园内不同区域出现的每种声音与公园整体声环境进行了主观评价。总结得出浣花溪公园声景观营建中存在的不足,并给予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本次研究共得出以下结论:现场声级测量显示,浣花溪公园三个区域声级较为接近,平均数值位于42.92~45.33dB,属于舒适区间。除游客活动声音外,主要声音为蝉鸣等自然声,结合大面积绿地,能够让游览其中的人感到身心放松。通过三个区域比较发现,声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万树山景区、白鹭洲景区、沧浪湖景区。园区总体声级是相似的,其中沧浪湖在整个园区中是相对较安静的区域,而万树山景区则较为热闹。主观评价中分为语义分析评价和声景观指标评价。语义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整个浣花溪公园园区主要倾向于安静、自然、贴近等声环境特征。其中,沧浪湖与白鹭洲景区的语义评价分数最高的为“安静”,而万树山景区评分最高的为“自然”,白鹭洲景区为“平静”,但所有游客对声景观环境的满意度评价都较低。三个景区再进行主成份分析,提取影响声环境的主要因素后发现,每个景区都各自提取了四个个主成分,其组成指标有相似成分却也不完全相同。整个区域声景观环境呈现大区域统一,小区域特色差异的特征。针对研究中发现的浣花溪公园声景观的不足,总结出浣花溪公园三个区域声景观优化的总体方法分别为:通过弱化反面声音、强化现有宜人声景、结合自身特色增加特色声景观三类方法进行景区声景观营造。
【图文】:

路线图,声景,公园,研究技术


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究思路以浣花溪公园为研究区域,基于环境心理学、环境声学、园林论等理论基础,对公园声景观现状进行调研、测量等工作,研同时,邀请游人对该公园声景观质量各要素打分。通过主、客公园声景观营建不足与优化建议。究技术路线溪公园声景观评价、声景观营建优化建议研究技术路线图如下(

成都市,蓉城,武侯祠,技术产业


安、西北与阿坝州接壤,如图 3.1 所示。市境内西北悬殊达 4966 米。成都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富,雨量充沛。济以第二、三产业为主,是国家重要的高兴技术产业圈等,,2017 年城市化率为 70.6%。“蓉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唐朝时,是中国最还曾有“扬一益二”的美誉。秦国时期修筑的都江堰水利溉了盆地中西部 37 市,也孕育了武侯祠、金沙遗址等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3-2020》中提及将以浣花溪为纽带 3.1)),东起琴台路和百花潭公园,西至三环路附件,诸多名胜,规划面积约 300 公顷,并在 2020 年达到人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112;TU98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勤俭;;《浣花溪图》中国画[J];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05期

2 包德宾;;让身心放飞起来吧——读传统清音唱词《小放风筝》有感[J];曲艺;2017年05期

3 李治;;浣花溪[J];诗歌月刊;2018年03期

4 章勇;;浣花溪,淘洗出一个个诗歌大侠[J];星星;2016年34期

5 胡淼;石鑫;;浅谈浣花溪公园生态恢复[J];城市地理;2017年04期

6 赵明;;浣花溪[J];歌曲;2016年05期

7 周建忠;;成都西郊浣花溪风景区总体规划[J];中国园林;1988年04期

8 李德明;;偕友过浣花溪戏怀杜公[J];岷峨诗稿;2011年02期

9 ;浣花溪漫步[J];岷峨诗稿;2006年01期

10 蓝启发;;浣花溪[J];诗刊;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安勇;李丹;;绿野锦城西 情系浣花溪——成都市浣花溪公园管理新模式初探[A];中国公园协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程文雯;成都“宜居水岸”样板段首次向市民开放[N];四川日报;2017年

2 记者 李凌翌;星级公园 浣花溪高挂五颗星[N];成都日报;2006年

3 徐卫坚;五星辉照浣花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诸江邋记者 王晶;延长下穿隧道 让青羊宫浣花溪成片[N];成都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陈碧红;浣花溪畔有望重现游江盛景[N];四川日报;2016年

6 洛官 本报记者 晨迪;太不像话 必须追究责任[N];成都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麦 杨永赤 谢明刚;大雁排空 省博新馆飞临浣花溪[N];成都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覃丹;“游客诗墙”起步维艰[N];四川日报;2008年

9 游上;浣花溪畔的长相思[N];成都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阳光;浣花溪水润金林 南国棕榈驻天府[N];中国花卉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康怀雄;成都浣花溪公园声音评价与优化[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王悦;成都市浣花溪公园空间活力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3 朱翊武;城市雕塑在成都浣花溪公园景观塑造中的运用探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4 陈勇;巴蜀文化在浣花溪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张旭;基于环境—行为层面的成都浣花溪公园空间组织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6 魏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成都浣花溪公园可防卫空间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7 高菡;成都浣花溪公园植物群落特征及观赏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8 吴新珍;成都市浣花溪公园景观的五感设计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9 易超;成都浣花溪公园老年人活动空间布局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95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95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a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