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高校教学楼非正式学习空间研究
【图文】:
也有需要可以聊天讨论的,需求类型多样,所需要的场所也各有不同。所以了适应各种各样的学习需求,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形态以及布置方式也应该呈现多样性从而使得有各种需求的学生都可以在教学楼中找到自己心仪的学习空间。2.3 国内外案例的分析研究国外对于非正式学习空间研究起步较早,案例数量较多,国内非正式学习空间案较少,我们选取其中一部分来进行分析,希望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来指导之后的学楼中非正式空间的设计。2.3.1 案例分析 1:格拉斯哥城市学院教学中心格拉斯哥城市学院教学中心位于英国格拉斯哥市。该教学楼中最主要的特点是置了“教学街”,即将各种形式的教学空间放在一起,形成一种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传统教学和自主学习得到有机的结合该教学楼建筑面积约 2.6 万平方米,其中非正式学习空间面积约 3800 平方米,约占建筑面积的 14%。
能使用区、部分教学区等功能,同时空间中分布多处尺度不同的非正式学习空走廊贯穿整层楼,非正式学习空间主要位于走廊两侧,形成“教学街”。楼梯分布,,其中两部楼梯位于该层中间位置,附近布置较多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在整层建筑中,不同尺寸的学习空间,对于桌椅的排布以及空间的利用方式。空间稍大一点的区域,如图中的 B、E、F,这些区域可以放下更多的桌椅,也多是四人桌或者是多人学习圆桌,更有利于组团学习。而对于面积稍微小的域,多是摆放单人或者双人桌,更有利于个人在此进行单独学习。小空间也可放多人讨论桌,如 G 区,这样即可以提供足够的场地容纳较多人,讨论的过程减少对于其他学习者的干扰,成为理想的小组讨论空间。该层平面中可以体现出学习空间的多样性,包括个人学习区,组团学习区,生自由使用的计算机,使得学生有更多样的选择,从而更容易的找到适合自己域,并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3.2 案例分析 2:威斯敏斯特学院新教学楼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24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榕;;从观念更新到多元实践——浅谈新岭南建筑创作理念下的建筑学教学整合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39期
2 张秋菊;梁宇;姜云天;;地方高校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现状的调查及反思[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3 杨欣;于勇;;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1期
4 张宝辉;;非正式科学学习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9期
5 宋权华;于勇;廖守琴;;长尾理论下的非正式学习方式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2期
6 袁超;;浅析校园环境建设[J];山西建筑;2008年09期
7 曾李红;高志敏;;非正式学习与偶发性学习初探——基于马席克与瓦特金斯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6年03期
8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9 张建涛,刘文佳;现代教学建筑中非课堂教学空间解析[J];华中建筑;2003年05期
10 冯巍;OECD国家终身学习政策与实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麦华;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宁;基于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地形特征的校园环境及建筑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洪新华;基于SNS的高校非正式学习社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3 陆蓉蓉;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任杰;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整合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殷晓宇;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毛丹;基于空间类型学的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侯英;基于Web2.0环境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韶玉;高校教学建筑内部交往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王殊隐;高等学校教学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李南希;高校校园交往空间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97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97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