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小型办公建筑近零能耗目标研究
【图文】:
图 1-1Aldo Leopold Legacy Center(资料来源:http://www.aiatopten.org/node/135)于法国留尼旺岛上,是一栋零能耗办公建筑,建筑面积为 地区属于热带地区,因此建筑一方面通过自然通风进行供能光伏板对建筑建筑物进行遮阳和发电。根据 Franco 等人[011 年 4 月,建筑一体化的 PV 板发电量为 72020kWh,而建h,建筑发光伏板发电量远大于建筑总体能耗,其中电脑等专用房的分散式系统占 15%、内部照明 14%、风扇 11%、外达到了零能耗。Enerpos 建筑外立面如图 1-2 所示。
采用多种被动式设计手法,在围护结构方面窗户采用双层中空 Low-E 玻璃并设置遮板、外墙采用了岩棉隔热层并设置垂直绿墙,屋顶设置了屋顶花园减少得热量,同时用多种导光技术如水平光导管、导光管和导光板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在主动式设计方主要从照明、空调以及相应的智能控制着手,如置换高效的节能灯(T5 节能灯管和 L节能灯)并采用了人工照明自动调节系统,改造之后照明节能率超过 60%;采用了高的空调系统,如个体送风系统、地板送风系统、单盘管双风机系统,三者结合使用之节能率高达 29%,利用太阳能烟囱有效改善了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情况,室内风速均从 0.0574m/s 上升到 0.4774m/s;设置了楼宇监控系统,,对建筑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最后充分利用太阳能,在建筑本体(如屋顶、遮阳板)和周边(路标、自行车棚等)置大量太阳能光伏板,利用高效的太阳能光伏板为建筑提供能源,包括照明和空调系供能,据统计改造之后太阳能年产量约为 200MWh,满足建筑年用能需求[15]。新加坡能耗建筑光伏板设置形式多样,如图 1-3 所示,而室内环境控制系统也采取了多种形如图 1-4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243;TU111.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本强;苑翔;;超低能耗建筑定义初探[J];建设科技;2015年19期
2 刘刚;叶倩;魏庆們;周敏;;公共建筑能耗指标值确定方法研究[J];建设科技;2015年14期
3 李怀;徐伟;孙健;李鹏;于震;吴剑林;姚勇;;CABR近零能耗示范建筑BAS设计[J];智能建筑;2015年06期
4 陈洪波;王新春;储诚山;;欧盟近零能耗和近零碳建筑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建材;2015年01期
5 张时聪;陈曦;徐伟;;近零能耗建筑的研究与实践[J];建设科技;2014年22期
6 刘爱君;陈雯超;秦鹏;;广州市太阳能资源的分析与评估[J];广东气象;2014年03期
7 申政;吕建;杨洪兴;蒋英;;太阳辐射接受面最佳倾角的计算与分析[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赵立华;李宁;王钊;;广州地区办公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与节能分析[J];建筑科学;2008年04期
9 江亿;;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途径分析[J];新建筑;2008年02期
10 杨金焕,毛家俊,陈中华;不同方位倾斜面上太阳辐射量及最佳倾角的计算[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伟;;CABR近零能耗示范楼运行数据简析[N];中国建设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剑;广州地区办公建筑开窗使用者行为与主观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茅艳;人体热舒适气候适应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3 陈维;户用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及太阳能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田鑫东;关中乡村近零能耗居住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2 冯杨杰;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空调能耗模拟及节能潜力分析[D];扬州大学;2016年
3 汲丽冉;夏热冬冷地区农村建筑节能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4 张雅婷;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6年
5 杨光;华工东二二楼办公室节能实践与节能潜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周淑玲;基于零能耗可行性分析下的城市住宅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卜根;我国不同地区自然通风应用潜力与节能潜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秦翠翠;广州地区居住建筑自然通风节能效果与措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99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99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