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能耗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23:47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建筑能耗也在急速攀升,目前由建筑物所消耗的能源已经达到维持社会运转和发展所需全部能耗的三成左右,因此,建筑节能势在必行。由于我国BIM技术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对于BIM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在建筑能耗评价方面指标权重、评价方法等仍存在一些不足,我国也缺少对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能耗评价模型的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本文建立了针对客观影响因素的建筑能耗评估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扩大样本数量求得初始指标权重,采用信息熵原理通过统计分析度量指标信息大小,对初始权重进行修正,获得最终权重。并将其与隶属度函数结合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建筑能耗客观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其次应用BIM技术对建筑模型进行能耗模拟分析。本次模拟在仅考虑影响建筑的空调采暖供热系统指标的客观因素(建筑规划与围护结构)的情况下进行。在一定的模拟环境下,确定了项目所在地的最佳建筑朝向,并对项目拟定朝向进行评估;将拟定围护结构材料构造及做法下的方案作为方案A,从湖北省《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得出的结构参数传热系数限值的标准方案作为方案B,分别对两个方案进行能耗模拟,并以标准方案B为依据对方案A进行客观因素影响下建筑的空调采暖供热系统指标的评估,得出其能耗等级为良好。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将BIM能耗模拟结果与所建立的客观影响因素建筑节能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应用,得出实例的节能评价结果为良好,通过与BIM能耗分析的结果比较,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准确性。本研究为建筑能耗评价提供综合考虑影响建筑能耗客观因素的平台,便于对仅用BIM技术进行能耗评价时所考虑不到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为我国建筑能耗的综合评价提供指导。
【图文】:

关系图,总消耗量,消耗量,城镇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向到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的使用问题,企图找到两者间的平衡点。2013 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 30%左右,最终还将上升至 35%左右,居耗能首位。在建筑行业获得如此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筑的建造和运行消耗了巨大的能源。一般来讲,建筑的运行周期远远大于其建造周期,在建筑运行过程中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最大比重。据统计,目前城镇建筑年均需要消耗 1.3×108t 标准煤用来保温采暖,该项资源消耗与全国能耗消费总量和全社会采暖总能源消耗的关系如图 1.1所示,在一些常年天气极度恶劣的地区影响,城镇建筑因为额外采暖所消耗的能源总量为当地能源消耗总量 50%左右[1]。在维持和发展这样庞大的高速运转的社会的同时,由于巨大的能源消耗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关专家预计到 2020 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因此,在全球变暖的问题上,中国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而建筑作为用能大户,其节能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2]。

客观因素,指标体系


图 3.1 客观因素指标体系2 指标权重求解模型的建立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缩写为 AHP 法)是美国学运筹学家萨蒂(T.L.Saaty)于 1977 年提出的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决策方法。该方法的决策思路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层次,对每个响因素相互比较重要性大小,以数学的方法求解出该层次中不同影响因大小和重要性排序。目前 AHP 法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50]。.1 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影响因素的初始权重运用 AHP 法确定因素权重的步骤为:)确定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本次评价只研究客观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与评价,将建筑能耗影响因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如图 3.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111.195;TU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跃强;周瑾;;基于BIM的火灾风险评估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2 梁志媛;;BIM技术在铁路信号设备数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9年10期

3 胡海波;范王辉;谢伟;孟杰;;“新工科”背景下BIM在工程管理毕业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32期

4 郑勇驻;;基于BIM的综合管廊正向设计及应用分析——以厦门市翔安东路综合管廊为例[J];工程技术研究;2019年20期

5 吴威滨;;BIM技术在大跨度钢结构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年20期

6 龙云;朱涛;徐向龙;殷红光;王辉;;分析房屋建筑工程中BIM管理理念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年17期

7 马青有;;BIM技术在暖通空调施工中的实用性分析[J];四川水泥;2019年09期

8 韩国锋;;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式分析[J];四川水泥;201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玲;杨添;;BIM技术在智慧工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9年

2 崔年治;高晓军;石晓敬;王云飞;;岩土工程勘察BIM及其应用[A];2016年全国工程勘察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6年

3 杨勇;;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策略探讨[A];“决策论坛——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4 范学宁;曾凡奎;郑爱武;;BIM技术在高支模施工中的应用[A];全国模板脚手架工程创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5 李晨龙;;BIM技术在供热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浅析[A];2017供热工程建设与高效运行研讨会会议论文专题报告[C];2017年

6 卜文;高小飞;陈秀;王佳琦;邰雅婷;葛湫悦;;BIM技术与成本控制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与分析[A];决策论坛——系统科学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7 李飞;李伟;刘昭;;基于BIM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A];大数据时代工程建设与管理——第五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5年

8 孙倩;;BIM技术在道路交通建设中的应用[A];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2016[C];2016年

9 王胜军;刘富强;王宁波;;基于BIM技术的抽水蓄能项目建设集成管理研究[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5[C];2015年

10 刘正锋;向晓;许知林;;BIM技术在机电管线综合深化设计中的应用实例[A];第6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技术交流大会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矫阳;世界首次!高铁四电建设全部用上BIM技术[N];科技日报;2019年

2 本报通讯员 夏风 李施璇;迎接铁路BIM创新的黄金时代[N];人民铁道;2018年

3 主持人 王静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融合与应用[N];中国建设报;2019年

4 通讯员 许岗 记者 张一同;中铁二十局 创新运用BIM技术 促项目创誉创效[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8年

5 通讯员 洪锡南 陈晓玉;赣江新区率先运用BIM“智慧建筑”技术[N];江西日报;2018年

6 北京商报记者 谢佳婷 实习生 杨凯;研发BIM直击家装痛点 打扮家融资7500万[N];北京商报;2018年

7 董书浩;辽宁省BIM全产业发展联盟成立[N];中国建材报;2016年

8 何关培;初始BIM应用需建立怎样的团队[N];建筑时报;2016年

9 赵亚军;BIM如何“走进”PC构件厂[N];建筑时报;2016年

10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副书记 副厅长 李兴军;合力推动BIM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应用[N];中国建设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颖;基于BIM的铁路建设项目数字化协同管理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2 夏金晶;BIM基因2903bp插入/缺失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的关联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季璇;基于BIM的楼盖模板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年

4 温媛媛;SIAH1与Bim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姚刚;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关键要素与整合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6 张晓倩;高糖诱导Bim蛋白高表达而促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D];山东大学;2015年

7 陆宁;基于BIM技术的施工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系统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王冠;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miRNA-24和Bim蛋白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9 赵钦;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设计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10 聂良涛;面向实体选线设计的铁路线路BIM与地理环境建模方法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万斌;基于BIM和GIS的三维建筑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年

2 杨潇;BIM可视化技术在某综合楼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年

3 王帅;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成本动态管控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9年

4 孙忠旭;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9年

5 许晓文;BIM技术在部分装配式框架结构拆分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6 李炫宗;EGFR T790M突变晚期NSCLC人群中BIM缺失多态性与奥希替尼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7 张岐;预制构件BIM数据库的构建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8年

8 刘莎莎;基于BIM技术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长江大学;2019年

9 杨思敏;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能耗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8年

10 周瑞;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过程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03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03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4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