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双对数压缩曲线在海积软土本构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4-06 02:43
【摘要】:利用天然沉积土在双对数坐标系中良好的双直线特性,对颗粒之间的胶结进行模拟,推导其对应的屈服面、流动准则和硬化准则,在弹塑性力学的理论框架中,建立一种可以与已广泛认可的重塑土本构模型配合使用的胶结模型用于计算模拟天然沉积土.并将计算结果与某地海积软土的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体现了本模型在结构性软黏土计算上相对于传统本构模型的优越性.
【图文】:

曲线,压缩曲线,原状土样,半对数


nσ-或e-lgσ-压缩曲线转换为ln(1+e)-lnσ-或lg(1+e)-lgσ-双对数线性关系曲线.Onitsuka等[11-12]通过大量的试验验证了双对数法的有效性,并发现双对数坐标系能够改善天然沉积软黏土压缩曲线在e-lnσ-中的非线性关系.其中:σ-为平均主应力,,σ-=(σ1+σ2+σ3)/3;e为土的孔隙比.对图1中的压缩数据进行转化,得到如图2所示的双对数压缩曲线.图1SaultSteMarie原状土样的半对数压缩曲线[1]Fig.1CompressioncurvesofSaultSteMarieunderlogarithmiccoordinates图2SaultSteMarie原状土样的双对数压缩曲线[13]Fig.2CompressioncurvesofSaultSteMarieunderbilogarithmiccoordinates根据天然沉积软黏土的这一重要特点,可以把其压缩曲线概括为如图3所示.图中:σ-y为天然沉积软黏土初始屈服时的平均主应力,表示天然沉积软黏土结构性屈服的屈服点,其值由结构土形成的地质历史所决定;σ-yi为天然沉积软黏土结构性完全丧失时的平均主应力;γ为天然沉积软黏土屈服前的曲线斜率;γyb为天然沉积软黏土屈服后压缩曲线的斜率;v为土体比体积,且v=1+e;v0为土体初始比体积.因此,对于天然沉积软黏土发生屈服前,即σ-<σ-y时,土的比体积与σ-关系为lnv=lnv0-γ

压缩曲线,原状土样,双对数,软黏土


了双对数法的有效性,并发现双对数坐标系能够改善天然沉积软黏土压缩曲线在e-lnσ-中的非线性关系.其中:σ-为平均主应力,σ-=(σ1+σ2+σ3)/3;e为土的孔隙比.对图1中的压缩数据进行转化,得到如图2所示的双对数压缩曲线.图1SaultSteMarie原状土样的半对数压缩曲线[1]Fig.1CompressioncurvesofSaultSteMarieunderlogarithmiccoordinates图2SaultSteMarie原状土样的双对数压缩曲线[13]Fig.2CompressioncurvesofSaultSteMarieunderbilogarithmiccoordinates根据天然沉积软黏土的这一重要特点,可以把其压缩曲线概括为如图3所示.图中:σ-y为天然沉积软黏土初始屈服时的平均主应力,表示天然沉积软黏土结构性屈服的屈服点,其值由结构土形成的地质历史所决定;σ-yi为天然沉积软黏土结构性完全丧失时的平均主应力;γ为天然沉积软黏土屈服前的曲线斜率;γyb为天然沉积软黏土屈服后压缩曲线的斜率;v为土体比体积,且v=1+e;v0为土体初始比体积.因此,对于天然沉积软黏土发生屈服前,即σ-<σ-y时,土的比体积与σ-关系为lnv=lnv0-γln(σ-/σ-0)(1)式中,σ-0为土体初始比体积v0对应的应力.对于天第11期1707刘鹏,等:双对数压缩曲线在海积软土本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房后国;刘娉慧;袁志刚;;海积软土固结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特征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2期

2 王冠英,肖树芳,习春飞;海积软土前期固结压力与结构强度的关系及成因分析[J];世界地质;2004年01期

3 王国欣,肖树芳,黄宏伟;杭州海积软土应力 应变特征与结构强度损伤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4 刘娉慧;房后国;肖树芳;;海积软土变形特性及其结构性参数[J];路基工程;2007年04期

5 骆以道;杨光华;张玉成;刘鹏;;深圳西部滨海海积软土工程特性及统计分析[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2年02期

6 姜民;边学成;吴建国;黄建武;陈云敏;陈仁朋;;海堤荷载下海积软土沉降的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7 张敏江,姚敏,邱欣,张丽萍;辽南海积软土流变本构模型的研究[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席雪萍;孙振营;李俊香;;滨海新区海积软土次固结变形特性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11期

9 彭立才;蒋明镜;林奕禧;黄良机;;珠海海积软土孔隙分布与应力水平的关系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10 雷华阳,肖树芳;天津海积软土微观结构与工程性质初探[J];地质与勘探;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常明;肖树芳;;海积软土固结蠕变的时效本质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继强;海积淤泥地层地铁枢纽多基坑近接施工稳定性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王宝勋;海积软土力学特征与固化新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文文;赋存环境变化下海积软土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2 周正永;海积软土地区地下工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15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15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5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