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周边地区乡村聚落形态及空间环境研究
【图文】:
主要内容与方法内容图 1. 1 合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Figure 1.1 Urban system planning map of Hefei city
研究框架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虹宇;李早;;皖中与皖南村落空间结构及其成因的比较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2 浦欣成;王竹;高林;黄倩;;乡村聚落平面形态的方向性序量研究[J];建筑学报;2013年05期
3 肖飞;杜耘;凌峰;高爱雄;李元征;;江汉平原村落空间分布与微地形结构关系探讨[J];地理研究;2012年10期
4 任丛丛;毕毅;薛林平;;窦庄古村空间结构与形态初探[J];华中建筑;2010年05期
5 李红;周波;;巴蜀城镇聚落形态保护研究(英文)[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0年02期
6 伍国正;吴越;;传统村落形态与里坊、坊巷、街巷——以湖南省传统村落为例[J];华中建筑;2007年04期
7 车震宇;保继刚;;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J];规划师;2006年06期
8 毛亮,李满春,刘永学,刘国洪;一种基于面积紧凑度的二维空间形状指数及其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9 张希晨,郝靖欣;皖南传统聚落巷道景观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业祖润;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探析[J];建筑学报;200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韦me春;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2 张东;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鑫;环境适应性视野下的晋中地区传统聚落形态模式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4 马少春;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与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5 浦欣成;传统乡村聚落二维平面整体形态的量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余侃华;西安大都市周边地区乡村聚落发展模式及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朱炜;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一帆;传统乡村聚落平面边界形态的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2 张阳;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地貌关联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3 李洁莹;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川渝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4 朱鼎言;洛南县村镇空间形态探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5 莫文彬;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潮汕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6 王林;莱芜地区村庄空间特征及规划策略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7 冯志丰;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广州地区传统村落与民居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孙寅亮;南京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类特征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宋明洁;荆州市农村聚落空间格局:层次与聚离[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车霞;黔阳古城空间特色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20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20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