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合肥市周边地区乡村聚落形态及空间环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9 01:31
【摘要】: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结构、尺度、布局等都承载着聚落的历史文化遗存及广大村民的智慧。然而,在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乡村聚落的人口大量流失,部分聚落走向衰败与消亡。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协同发展,乡村振兴是时代的需求,对乡村聚落的研究具有必要性与迫切性。作者对合肥市周边地区乡村聚落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后发现,合肥市周边地区存在大量空间格局保存较好的乡村聚落,聚落形态、结构、环境等都极具特色。本文选取了合肥市周边30个乡村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聚落形态与空间环境的相关研究。本文运用定量及定性分析的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对合肥市周边地区乡村聚落形态及空间环境进行研究,首先从宏观角度对聚落整体空间格局展开研究。将市域内的地貌区域分为:平原、波状平原、浅丘状平原、丘陵及山地。同时通过环境切片的分析后得出:与丘陵及山地区域相比,平原、波状平原及浅丘平原区域的聚落规模相对较大,形态较为规整,水系资源相对丰富,交通条件较好,适于聚居的地区较大。聚落普遍有逐路而居及逐水而居的特征。并结合实地调研,总结了聚落与农田、植被、水系、道路的关系及整体布局形态类型。而后,运用量化分析的方式从中观层面研究聚落的空间结构特征。作者通过计算典型聚落长宽比λ及形状指数S,从定量的角度界定了聚落的形态,同时运用GIS及Depthmap软件对聚落的空间结构进行解析后发现:带状及带状倾向的聚落为带状线性骨架结构,整体整合度及可理解度高,聚居核心与带状轴线相关,团状及团状倾向的指状聚落属于不规则网状结构,整体整合度及可理解度相对较低,聚居核心与空间形态内聚性具有一致性。各聚落整体度呈现中心整合度高,边缘区域整合度低的特征。最后,从微观的角度对聚落内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总结聚落内部街巷、建筑组群、节点空间环境特征及现状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本文解析了合肥市周边乡村聚落形态及空间环境的特征及潜在秩序,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合肥市周边乡村聚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聚落在振兴发展过程中,要尊重周边基底环境,挖掘地域文化,创造自身独特的肌理特征,并应结合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提升聚落的空间环境品质。
【图文】:

规划图,市域城镇体系,合肥市,规划图


主要内容与方法内容图 1. 1 合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Figure 1.1 Urban system planning map of Hefei city

文献收集,研究方法


研究框架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虹宇;李早;;皖中与皖南村落空间结构及其成因的比较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2 浦欣成;王竹;高林;黄倩;;乡村聚落平面形态的方向性序量研究[J];建筑学报;2013年05期

3 肖飞;杜耘;凌峰;高爱雄;李元征;;江汉平原村落空间分布与微地形结构关系探讨[J];地理研究;2012年10期

4 任丛丛;毕毅;薛林平;;窦庄古村空间结构与形态初探[J];华中建筑;2010年05期

5 李红;周波;;巴蜀城镇聚落形态保护研究(英文)[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0年02期

6 伍国正;吴越;;传统村落形态与里坊、坊巷、街巷——以湖南省传统村落为例[J];华中建筑;2007年04期

7 车震宇;保继刚;;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J];规划师;2006年06期

8 毛亮,李满春,刘永学,刘国洪;一种基于面积紧凑度的二维空间形状指数及其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9 张希晨,郝靖欣;皖南传统聚落巷道景观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业祖润;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探析[J];建筑学报;200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韦me春;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2 张东;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鑫;环境适应性视野下的晋中地区传统聚落形态模式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4 马少春;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与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5 浦欣成;传统乡村聚落二维平面整体形态的量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余侃华;西安大都市周边地区乡村聚落发展模式及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朱炜;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一帆;传统乡村聚落平面边界形态的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2 张阳;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地貌关联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3 李洁莹;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川渝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4 朱鼎言;洛南县村镇空间形态探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5 莫文彬;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潮汕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类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6 王林;莱芜地区村庄空间特征及规划策略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7 冯志丰;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广州地区传统村落与民居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孙寅亮;南京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类特征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宋明洁;荆州市农村聚落空间格局:层次与聚离[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车霞;黔阳古城空间特色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20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20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e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