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闽东北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的活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1 22:02
【摘要】:农耕文化深深植根于传统村落中,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形成与村落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密不可分,并受村民行为特征和内心诉求的影响,因此古村落有着与人和自然尤为贴近的公共交往空间。如今古村落面临着城镇化发展、现代化社会人情交往日益淡化等诸多问题,构建复合的、有序的公共交往空间网络对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空心化程度日渐显著村落经济日渐衰败,以农为本的社会经济无法满足村落的经济需求。公共空间活性显著降低,村落丧失了原有的传统生活景观。在传统文化的消逝的同时,特色的“原真性”民俗也日益淡出村民的生活,公共空间的资源类型也在不断的缩减。同时,政府在不断的帮助乡村进行现代化建设,其着力点在与建筑本身的物质空间建设,缺少对人的行为特征的探究、以及空间所固有承载的公共活动与民俗文化的研究,常常强调其物质属性忽视社会属性。因此为了避免村落文化习俗、公共交往空间的衰败,活化公共交往空间迫在眉睫。首先村民作为反映古村落日常生活交往生活的“行为景观”,是村落交往空间活化的关键。再此基础上加强村落的经济发展,营造乡土文化与集体记忆的场所空间。从而形成人、公共交往空间、传统民俗文化的良性循坏。本文的研究从村落公共交往空间的形成着手,深入了解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在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经济影响下的发展,并对闽东北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进行分类,将闽东村落的公共空间分为生产型、生活型、服务型、交通型、信仰型这5类不同空间属性。以便于对空间主体人进行研究,分析人的交往行为特征以及与物质环境的关系。选取闽东传统村落作为调研对象,根据地域特征、文化特征等因素选出4个代表性的传统村落(常源村、楼坪村、桃坑村、禾溪村)作为调研对象,分别对4个村落的典型交往空间、特色文化与传统民俗等展开分析。并从宁德古村落整体街巷空间、节点空间等细微处着手,强化乡土性的延续与引导建设,从而建立起点、线、面之间的有机秩序,加强乡村公共空间记忆营建。笔者最后通过文献资料的整合归纳,闽东北典型传统村落的调研分析,同时在村庄共性问题、村民愿景、村庄建设及空间定位等多角度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功能重组、形式创新等方法,对闽东北4个村落进行了公共空间活化策略的可行性初探,以期实现闽东北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经济与交往双重活化。
【图文】:

闽东北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的活化研究


禾溪村的选址(自绘)

内档,来源,年份,神龛


图 4-1 上众厅(来源:村内档案)Fig 4-1 Upper hall : Village archives图 4-2 下众厅(来源:村内档案)Fig 4-2 Lower hall: Village archives访问中了解到常源村每年除夕福首都会组织全村,在众厅的神龛上摆放祖先牌位,,在供桌上陈列跪拜。有的年份用全猪、全羊,一般的年份用鸡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文;;浅析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校园交往空间的影响  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J];工业设计;2019年07期

2 曾X;;基于文化视角的岭南村庄交往空间布局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23期

3 彭秀云;冯雪君;;南北方室外交往空间的差异[J];现代园艺;2018年12期

4 魏瑞;崔世聪;;基于美术高校外部交往空间的拓展模式研究——以“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8年17期

5 王妍妍;陈家欢;;高校教学楼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09期

6 向岚麟;孙悦昕;李梦露;;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创意阶层公共交往空间研究[J];规划师;2016年12期

7 郝艳婷;王筱璇;赵越;王赵坤;;住区道路交往空间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年23期

8 石蕾;姬标;;老龄住区交往空间规划策略探析——以黄山市屯溪区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9 戴东;王强;;青年旅舍公共交往空间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年30期

10 谢意;;住宅交往空间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星航;周峰;;社区老年人户外适用空间设计与交往影响分析[A];发挥社会科学作用 促进天津改革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7年

2 许乐;;闽南聚落多层次交往空间及保护发展[A];聚落文化保护研究——第三届两岸大学生闽南聚落文化与传统建筑调查夏令营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3 林尚立;;跋[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匡绍帅;肖华斌;郑峥;;隔代养育友好型社区交往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济南市雪山片区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C];2018年

5 吴翔;武凤文;;转型与重构背景下北京混合住区的规划设计探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居住区规划与房地产)[C];2013年

6 陈星;陈天;臧鑫宇;;宜居视角下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规划策略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居住区规划)[C];2014年

7 李娜;;社区更新规划方法初探——以上海北新泾社区为例[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C];2017年

8 侯艳菲;;城市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环境行为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杨明伟;;城市新区广场规划设计探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6卷)[C];2012年

10 赵舰;;对居住区中交往空间的几点思考[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荻秋;压缩大学生交往空间是教育的倒退[N];华夏时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李静华;交往空间营造“健康”氛围[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3 记者 邹平;拓展对外开放交往空间[N];扬州日报;2016年

4 本报记者 胡晨;健康住宅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N];中国房地产报;2012年

5 记者 骆斐;拓展对外交往空间 力促经济社会发展[N];郴州日报;2012年

6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谢浩;建立交往空间 改善邻里关系[N];中华建筑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静华;“灰”空间升级探索[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拓展对外交往空间 畅通招商引资渠道[N];太行日报;2011年

9 匡吉;让诚信成为网下网上共用“通行证”[N];安徽日报;2019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老龄科研中心博士 穆光宗;搞好社区为老服务刻不容缓[N];中国老年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立军;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我军营区集成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姝琪;绥滨县沿江公园交往空间营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陈桂秀;闽东北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的活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3 李昆;基于环境多样性地图的亚热带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微气候评价模型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4 胡俊;长春市城市公园交往空间适老化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9年

5 肖雨季;成都大源中央公园交往空间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6 张露璐;基于扬·盖尔交往与空间理论的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7 张志鹏;武汉理工大学艺设学院设计工作室交往空间优化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8 彭琳凯;基于中小学生交往行为特征的空间塑造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9 李秋实;城市小学校室内公共交往空间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

10 邢飞;体验式消费模式下大型购物中心内部交往空间营建策略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35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35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2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