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考虑散体特征的地基附加应力解析方法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0-04-25 20:41
【摘要】:地基附加应力是地基沉降及其稳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目前普遍采用经典连续固体力学理论进行分析。可是,由于地基土体并非连续固体介质,而是由土颗粒组成的散体孔隙介质,其应力传递机理与连续固体介质的明显不同,因此,采用连续固体力学理论分析具有散体特征的地基附加应力具有较明显的不合理性,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考虑散体特征的地基附加应力解析方法。为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378198)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NO.20130161110017)资助下,重点考虑地基土体的散体孔隙特征,本文对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解析方法及其应用展开了较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首先,采用离散元数值分析软件PFC~(2D),考虑地基土颗粒间相互作用和土颗粒大小与级配的综合影响,对具有散体特征的地基附加应力传递规律进行研究,明确了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传递范围(即半无限锥台)及其主要控制因素。据此,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和多元非线性拟合分析方法,获得了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传递范围边界分析模型,即锥台表面数学模型,并就模型参数对地基附加应力传递范围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为具有散体特征的地基附加应力解析模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基于上述地基附加应力传递范围边界分析模型,将地基附加应力求解问题视为锥台顶面作用竖向均布荷载的应力求解问题,建立出考虑散体特征的地基附加应力解析模型。据此,引入Love位移函数和应力叠加原理,建立出了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锥台应力解析解,从而提出了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散体特征的地基附加应力解析方法,并给出了常见基础(包括矩形、条形与圆形基础)的地基附加应力解析公式。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离散元数值分析软件PFC~(3D)对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附加应力进行监测,通过其监测结果与本文和基于连续固体力学方法的附加应力解析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本文建立的地基附加应力解析方法的合理性。最后,针对本文建立的地基附加应力解析方法展开了两方面应用研究。一方面,基于孔隙介质力学理论,提出了考虑变形力学参数变化的变形分析模型,结合上述考虑散体特征的地基附加应力解析公式,建立出了考虑散体孔隙特征的地基非线性沉降分析新方法;另一方面,基于上述地基沉降分析方法,提出了静力贯入地基或路基压实度分析模型,建立出了考虑散体特征的地基或路基压实度确定新方法。采用本文与现有同类分析方法进行了算例分析,通过它们的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了本文建立出的地基沉降分析与压实度确定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图文】:

传递模型,附加应力,竖向荷载


c)直线模型 d)雨滴形模型图 2.5 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传递模型前,从理论、试验和数值等方面针对颗粒散体介质荷载传递机理介质体表面受竖向荷载作用时的荷载传递区域为圆锥体,但关于的说法却不一,认为边界曲线为双曲线,或抛物线,或直线,或等。Bouchaud 等[52,53]基于弹塑性理论提出了一种描述荷载传递的模型认为荷载在无黏性颗粒体中传递范围的边界为双曲线;Da S二维颗粒堆光弹试验的观测发现,荷载在无黏性颗粒体中传递范线,且认为该抛物线方程只与颗粒粒径有关,并给出了以颗粒粒线方程;随后,刘源等[79]利用焦散线法及激光全息光弹试验方法荷载传递范围进行了观测,其与 Da Silva 等的发现一致,即边界只与颗粒粒径相关的抛物线方程,但该方程参数与 Da Silva 等的有[77]采用光弹试验探究了二维颗粒堆的荷载传递规律,在偏光显力链宽度与力强度的关系,发现应力分布的峰值宽度与深度呈线berg 等[92,93]利用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对二维规则颗粒堆在竖向荷

过程图,填筑,过程,带位移


65c)土压力盒读数仪 d)填筑完成图 4.5 地基模型填筑过程.3.1.3 模型试验过程试验时,采用多通道协调加载系统(如图 4.6 a)所示,包括可移动反力装置斤顶,,加载设备自带位移计,油压调控系统)进行加载,本试验在加载过程用分级加载的思想,每组试验施加 5 级荷载,每级荷载为 50kPa,整个试验中地基未出现任何破坏的特征。当每小时累计的沉降变形量小于 0.1mm 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47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德华;关于附加应力扩散的一点认识[J];工程质量;2001年04期

2 朱思林;于允生;马兴国;;华北地区附加应力参数的异变特征及与该区强震间的相关性[J];华北地震科学;1987年S1期

3 吴戈;地表负曲率变形时建筑物附加应力的计算[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4 林家余;数力与土力(学)的开拓性应用探讨[J];南昌水专学报;1988年00期

5 康仲远,杨修信,王廷韫,任庆维,曾祥桐,蒋荣发;地应力测量结果的校验和震前观测事实[J];地震学报;1989年01期

6 高凤义;;筒体容器形状误差产生的附加应力分析[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1989年01期

7 刘江波;;软土地基硬壳层作用效应数值分析[J];公路工程;2016年06期

8 介玉新;王乃东;李广信;;加筋土计算中等效附加应力法的改进[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9 王保林;几种规则形体基础地基附加应力计算方法与剖面形态[J];陕西水力发电;2000年01期

10 陈杭生;软弱地基群桩桩底附加应力及其沉降计算[J];浙江建筑;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介玉新;王乃东;李广信;;加筋土计算中等效附加应力法的改进[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梦秋;李伟强;袁海平;王占棋;;考虑水平附加应力时地基沉降计算的简化法[A];《工业建筑》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8年

3 王士杰;张梅;张吉占;;对Mindlin解求地基附加应力的进一步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孙景春;王立国;唐健正;;夹胶真空玻璃的应力问题[A];2013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代志宏;吴恒;张信贵;;附加应力在土体中传递分布的细观模型[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介玉新;;加筋高边坡及计算方法[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贺五一;谭雪刚;尚军;;高架桥爆破塌落体对地下管道的冲击作用研究[A];民用爆破器材理论与实践——中国兵工学会民用爆破器材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周治平;;抗滑桩桩后土拱附加应力解析及其敏感性分析[A];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分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5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9 代志宏;吴恒;张信贵;刘豫黔;韩建忠;;土体中附加应力的混沌演化特征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丁洲祥;龚晓南;李又云;谢永利;;应力变形协调分析新理论及其在路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贺敏;考虑散体特征的地基附加应力解析方法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8年

2 代志宏;城市建设的附加应力与地质极限问题[D];广西大学;2003年

3 徐泽民;地铁隧道下穿历史风貌建筑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4 李国恒;季冻区填土路基沉降预测及其附加应力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5 向一鸣;季节冰冻区道路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及预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刘俊飞;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机理与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相斌;关于黄土斜坡建筑物地基附加应力的探究[D];中北大学;2017年

2 刘海明;昆明城市环境下附加应力场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王世海;软土地基上储罐地基变形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4 李悦;建筑物荷载在覆岩中传播规律及沉陷区兴建建筑物可行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5 刘元林;新建城市地下通道对道路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娜;土石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防渗墙应力状态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敏静;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特性及沉降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四全;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性状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9 蒋明跃;地基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及可视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郭斌;湿陷性黄土地区灰土垫层与防渗膜复合地基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40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40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6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