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拉剪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16:25
【摘要】:完成了2组剪跨比为1.5、截面纵筋率分别为1.7%和2.5%、轴拉力不同的11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拉剪性能试验。在拉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下,因两者相对大小不同,剪力墙分别处于大偏心受拉、小偏心受拉两种状态,破坏时分别表现为剪压破坏、滑移破坏两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轴拉力和截面纵筋率对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水平抗侧刚度和累积滞回耗能等抗震性能的影响是相反的,当轴拉力增加时它们减小,当截面纵筋率提高时它们提高;与压剪破坏相比,拉剪剪力墙的极限变形能力有所提高,延性加大;截纵筋率提高了剪力墙的变形能力;剪力墙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当轴拉力增加时增大,当截面纵筋率增加时降低。
【图文】:

试件,钢筋强度,屈服应变,混凝土强度


·22·土木工程学报2018年图1试件截面几何尺寸和构造Fig.1Cross-sectionaldimensionsanddetailsofspecimens表2试件混凝土强度Table2Concretestrengthofspecimens(unit:MPa)试件编号试验标准focufocfot考虑脆性折减αc2focαc2fotRCW17T10083.868.74.5159.83.93RCW17T15077.062.74.3155.13.79RCW17T20084.269.04.5260.13.94RCW17T25074.660.44.2353.63.76RCW17T35074.159.84.2253.23.75平均值78.764.14.3656.43.83RCW25T00063.449.93.8746.13.58RCW25T20051.339.13.4437.73.32RCW25T25061.448.03.8044.73.54RCW25T30062.949.43.8545.73.57RCW25T35056.543.63.6341.33.44RCW25T40056.343.53.6241.23.43平均值58.645.63.7142.83.48注:RCW25组试件平均值计算包含同批次浇筑的纵筋率为3%组试件。表3钢筋强度实测值及屈服应变Table3Measuredstrengthandyieldstrainofreinforcementsd(mm)fy(MPa)fu(MPa)Es(MPa)εy(×10-6)纵筋率1.7%鐖6392.4582.92.1×105186914443.2611.52×1052216纵筋率2.5%鐖6372.0598.92.1×105177118442.8608.52×1052214利用反力架和2个100t千斤顶,通过刚性分配梁和加载梁施加轴向拉力;利用反力墙和1个300t电液伺服拉压千斤顶,通过加载梁施加水平力,水平力中心线距墙底截面高度为1200mm,试件剪跨比为1.5。模型底部通过压梁和地锚将地梁锚固于台面上,在地梁与反力架之间加防滑垫块,以防止水平加载时试件滑动

反力,防滑垫,加载,柱间支撑


第51卷第4期任重翠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拉剪性能试验研究·23·说明:1—反力墙;2—反力架;3—支撑梁;4—竖向100t千斤顶;5—刚性分配梁;6—水平300t液压千斤顶;7—面外支撑;8—柱间支撑;9—压梁;10—地锚;11—防滑垫块;12—加载梁;13—墙体;14—地梁图2试验加载装置图Fig.2Testsetup斤顶与加载梁一端钢板相连。定义水平力从北向南为正向加载,从南向北为负向加载。1.4加载制度根据《建筑抗震试验规程》(JGJ/T101—2015)[16]规定,采用定轴拉力下低周往复施加水平力的方式进行加载。(1)轴向力:首先施加轴向拉力,每级轴拉力按截面纵筋平均拉应力为50MPa的幅度施加(如试件RCW17T200的目标纵筋平均拉应力为200MPa,则轴拉力按200MPa/50MPa=4次等幅施加,其他以此类推),,当达到目标轴拉力后维持轴拉力恒定不变。(2)水平力:在试件屈服前采用力控制方式,按预估屈服荷载10%的增量进行加载,每级加载时往复循环1次;当试件屈服后采用位移控制方式,按1/400位移角即每级位移增量3mm进行加载,每级加载时往复循环2次。当试件破坏无法继续承载或水平荷载降至峰值荷载的85%及以下时,停止加载。1.5量测内容试验中量测的内容包括:轴向力、水平力、水平位移和钢筋应变。主要布置的5个位移测点如图3(a)所示:1个测点位于水平力中心线,距墙底高1200mm,为控制位移;2个测点沿墙高布置,分别距墙底高120mm、600mm,用于测量墙身水平变形;2个测点位于加载梁底面,用于测量墙体竖向变形。(a)位移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平恩;殷有泉;;Drucker-Prager准则在拉剪区的修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2 柳赋铮;拉伸和拉剪状态下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6年03期

3 朱子龙,李建林,王康平;三峡工程岩石拉剪断裂试验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报;1998年01期

4 喻纯诚 ,陈家坤 ,李光;钢筋预埋件和角钢预埋件的新设计法(五)——受拉剪、弯剪和压剪弯预埋件[J];工业建筑;1990年08期

5 李建林;岩石拉剪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6 赵志方,赵国藩,黄承逵;新老混凝土粘结的拉剪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9年06期

7 朱子龙,李建林,王康平;三峡工程岩石拉剪蠕变断裂试验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报;1998年03期

8 何思明;吴永;李新坡;;强震荷载下裂缝岩体拉剪破坏机理[J];工程力学;2012年04期

9 吴汉辉,杨转运,刘会;在卸荷产生拉剪情况下裂隙岩体的力学行为[J];岩土工程技术;2005年05期

10 陈鹏飞;;对钢筋砼剪压破坏最不利位置的探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平恩;殷有泉;;Drucker-Prager准则在拉剪区的修正[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爱群;程文襄;曹征良;丁大钧;;新型低剪力墙的非线性有限元与耗能分析[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3 王激扬;河野进;;水平力作用下多层带框架剪力墙的试验与剪力传递分离度模型研究[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集(Ⅱ)[C];2012年

4 陶松平;姜维山;梁兴文;;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受弯承载力研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蒋欢军;吕西林;;沿竖向耗能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6 康胜;叶列平;;双功能开缝剪力墙弹性状态受力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7 田永清;田琦;;砌体剪力墙与框架结构在抗震中的相互耦合[A];山东建筑学会成立5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3年

8 赵作周;柯江华;钱稼茹;;分布钢筋对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影响[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9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10 吴建有;曹万林;魏文湘;郝春森;曲英华;;L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丁娟 蔡浩林;力助城建抗震性能普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陈熹熹邋汪晓霞;住宅抗震性能成关注热点 抗震能力可否要写进合同[N];经理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孔华 通讯员 冼云儿 谢宏栋;穗番禺区普查建设工程抗震性能[N];广东建设报;2009年

4 记者 庞磊成;我市将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潮州日报;2009年

5 王玉;输入门牌便知房子抗震性能[N];广东科技报;2013年

6 记者 谢峰 通讯员 裴蕾;高楼绑“韧带”提抗震性能[N];首都建设报;2013年

7 ;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可小视[N];湖北日报;2000年

8 郭文渊;全面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湄洲日报;2008年

9 钱铮;日本 建筑定期做“体检”[N];人民日报;2008年

10 赵秀红;制定校舍抗震性能普查加固方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东序;CFRP加固局部薄弱柱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俊;预制混凝土底层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D];湖南大学;2016年

3 杜文学;外型钢砼框架—内置型钢框架钢筋砼核心筒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4 刘雁;木框架剪力墙受力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5 于劲;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飞;混凝土箱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李少云;带竖缝剪力墙及其结构控制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89年

8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吴锋;土坯房屋基本力学和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于敬海;新型轻质加气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智泉;MCFT在RC剪力墙非线性分层壳单元中的集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胡强;高层建筑复杂截面剪力墙配筋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彭启冬;钢管高强混凝土剪力墙设计方法与性能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汤强;剪力墙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5 樊周正;内置型钢剪力架方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6 范晓南;底部加强SRC中高剪力墙抗震性能改进措施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7 卢凯;夹心剪力墙性能的试验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6年

8 周丽娜;高木剪力墙抗侧性能有限元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9 刘洁;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及参数敏感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范值慎;高地震烈度区超高层剪力墙结构住宅的抗震性能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50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50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1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