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约束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剪力墙有限元分析及刚度退化指标限值研究
【图文】:
复合约束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剪力墙有限元分析及刚度退化指标限值研究第 2 章 复合约束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剪力墙有限元模型复合约束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剪力墙抗震试验概况为了研究复合约束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并为进一步建立有供依据,本课题组共设计 4 片复合约束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剪力墙试件。试件土木学院院馆浇筑并制作,,试验在深圳大学土木学院结构大厅内进行,如图利用主动跟动型综合加载系统 WAW-JI200J 进行加载试验,采用力-位移混合式,即屈服前力控制,屈服后位移控制的模式。
0D1E (2-3中: —— 材料应力值;0E —— 材料初始弹性模量; —— 材料应变值。.1.1 机制砂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和普通混凝土本构对比,机制砂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同样分为上升段以及下,由于目前关于机制砂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研究较少,为此,本课题组在深圳构大厅利用 MTS-YAW6306 压力机进行了 18 个 150mm×150mm×300mm,石粉含,机制砂对天然砂替代率为 100%的机制砂混凝土(与本文所涉及机制砂混凝土致)的受压试验,得到了机制砂混凝土峰值点应力-应变关系式,如图 2.6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39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家继;樊健生;陶慕轩;聂建国;;中高剪跨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S2期
2 周中一;曹万林;张文江;董宏英;;型钢混凝土边框内藏开洞钢板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10期
3 方小丹;韦宏;刘庆辉;;钢管高强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09期
4 曹万林;许方方;董宏英;张文江;杨亚彬;;钢管混凝土边框内藏钢板-钢撑低矮剪力墙抗剪性能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4年04期
5 寇佳亮;梁兴文;邓明科;;低周水平荷载作用下高强混凝土剪力墙变形能力非线性分析[J];建筑结构;2014年17期
6 史庆轩;王朋;田园;王南;;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7 赵作周;张石昂;贺小岗;钱稼茹;;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本构关系[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5期
8 蒋欢军;王斌;吕西林;;提高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思想与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9 Dong Hongying;Cao Wanlin;Wu Haipeng;Zhang Jianwei;Xu Fangfang;;Analysis and seismic tests of composite shear walls with CFST columns and steel plate deep beam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3年04期
10 陈宝春;牟廷敏;陈宜言;黄冀卓;;我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晓萌;钢管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齐宏拓;钢管约束混凝土轴压和偏压构件静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戚永乐;基于材料应变的RC梁、柱及剪力墙构件抗震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白亮;型钢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及性能设计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威;基于刚度退化的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2 李伟琛;基于材料应变的工字形RC剪力墙变形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姚正钦;钢管高强混凝土剪力墙受拉及拉剪性能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黎奋辉;钢管高强混凝土剪力墙管间配箍率的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罗伟;新型配筋小剪跨比钢管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受力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6 孙孝明;钢管高强混凝土剪力墙受剪性能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刘庆辉;钢管高强混凝土剪力墙及核心筒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杨光;高轴压比钢管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9 刘旭;配置钢管低矮RC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10 周烨;钢管混凝土柱在水电站厂房结构中的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66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66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