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盐渍土水盐迁移的HTSPE多场耦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01:44
【摘要】:位于吉林西部季冻区的盐渍土,兼具季冻土、盐渍土、分散土的特性。由于该区原岩类型、特殊气候条件的原因,吉林西部土体具有典型的工程地质特征,其中冬季气温长达5个月均为零下,促使土体内部流-固-热-应力-应变等不同物理场之间相互耦合,进而导致各种类型的工程病害和农业病害。由于冻结过程中,土体内部温度场、水分场、溶质场、应变场、应力场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导致土体内部水分迁移,土体内部孔隙压力改变,应力场、应变场分布改变,引发土体发生冻胀、导致路基变形、构筑物破坏等工程病害;另一方面水分的迁移带动了土体内部溶质的运移,随着水分的迁移和蒸发,盐分不断在近地表聚集,盐分在地表的聚集不仅会引起土体盐渍化的环境病害、还可能引起道路翻浆、侵蚀构筑物等工程病害。因此,对吉林西部土体内部流-固-热-应力-应变多物理场耦合的研究是研究区环境工程地质灾变机理的研究基础。本文通过选取吉林西部典型的盐渍土分布地区——农安地区进行取样研究,并通过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通过对2015年春季野外调查结合样品的室内测试,获得取样点盐渍土的成分特征、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热力学参数。测试结果表明,采样点原生矿物比例较高,次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土体为弱碳酸盐渍土,其阳离子主要为钠离子,阴离子主要为碳酸氢根和硫酸根,其中钠离子和碳酸氢根对土体酸碱度起主导作用;土体粉粒为主,而粘粒含量也相对较高,以30cm深度为界限,性质有所不同,其中深度小于30cm的土体主要为重亚粘土,属于低液限粘土,而深度大于30cm的土体主要为粉质轻粘土,且属于高液限粘土;且小于30cm土体含水率低、含盐量高,通过参考2014年入冬前研究区土体剖面的含水率、盐分的含量特征及变化,得到了土体受蒸发作用影响的深度,并初步探究了研究区土体次生盐渍化的原因。不同的含水率、不同压实度的土样,经过冻融循环实验后,观察盐渍土样内部结构的变化特征,并测得经过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土结构单元体的变化情况。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土样经历不同冻融循环作用后,粒径较小的单元体或颗粒的百分比先增加后减小,而粒径较大的单元体或颗粒的百分比先减小后增加;分析认为,冻融循环作用下,一方面,土体结构单元体内部或孔隙内水在冻结成冰的过程中、体积会增大,而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体积又会减小,可导致结构单元体形态的变化或破坏;另一方面,在冻结过程中,水分的迁移作用导致孔隙压力变化,并在新的位置排开土颗粒、分凝成冰、使结构进一步变化、甚至破坏结构连结。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试不同初始含水率、不同含盐量土体的未冻水含量,分析了初始含水率、含盐量对土体未冻含水率曲线的影响。通过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超冷环境岩土冻融模拟平台”对最优含水率配置好的土样进行室内冻结试验研究,得到土样的冻结曲线和冻结温度,通过利用测温法对土体的未冻含水率进行研究预测;最终利用核磁共振的测试结果对比验证预测结果的有效性。考虑土体在不经过冻结作用的自然条件下的毛细水上升和冻结条件下土体内部的水分迁移,分别进行不同压实度土体的毛细水上升实验,以及不同实验条件(有/无水源补给、单/双向冻结、不同温度梯度等)下的冻结实验,选择冻结时间为5天。通过对比实验结果,确定引起土体内部水分迁移的驱动力,进而分析发现实验土样中温度压力势是土体内部水分迁移的主要因素,重力势对水分迁移的作用较弱,而基质势对土体内部水分迁移作用非常弱。在合理假设条件的基础之上,系统性地从土体的三维单元体出发、建立水-热-盐-应力-应变多场耦合模型,并针对研究区特定环境特征对方程进行分析简化,得到一维条件下的水-热-盐-应力-应变耦合模型。模型的建立结合了物质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有效应力原理、弹性本构方程、几何方程、达西定律、克拉伯龙方程等,通过结合未冻水函数、热力学参数、渗透系数、压缩模量、结晶函数等建立完整的五场耦合方程组,并通过引入“透镜孔隙比”的概念对冰透镜的形成进行判定,通过溶解度确定盐结晶的位置。借助于“超冷环境岩土冻融模拟平台”,考虑土体冻结速率,设置适当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在室内有水源补给的条件下进行土柱的单向冻结实验,实验过程中对温度和冻胀量实时监测、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束后含水率、含盐量的分布特征进行测试。利用COMSOL Multiphyscis数学模块中的PDE方程接口建立物理场对吉林西部盐渍土水-热-盐-应力-应变(HTSPE)耦合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并与室内明确边界条件的水盐迁移和冻胀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冻结过程中土体内的多场耦合作用。同时,基于室内实验模拟的有效性,对野外取样现场进行模拟对比并分析模拟计算效果,通过合理选取野外边界条件,对现场水、盐含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一致,但地表30cm范围内的土样含水率较小而含盐量较大,分析认为这是由于野外土体30cm以上近地表土体受蒸发作用,水分向空气中蒸发、而盐分在地表残留聚集。
【图文】: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次普查结果,在 1950~1980 的三十年之间,吉林省盐渍土面积从 1.6×106hm.3×106hm2[9,10];自 80 年代至 21 世纪初,随着人类活动进一步的影响,盐渍断加大,且土体盐渍化程度明显加重,其中,在 1980-2000 的二十年间,吉土的面积自 1.53×104km2增加至 1.65×104km2,且盐渍化不同程度的加重,渍化土体面积大幅度减小,而中度和重度盐渍化土地面积则大面积增加[11]。,21 世纪以后,盐渍化面积仍然以约 1.4%的速度不断增加[12]。综上表明,盐渍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重,土体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对吉林西部盐渍土进是迫切需要的。130°70° 80°90°100°110°120°140°
盐渍土通常具有侵蚀、融陷、盐胀等特性,,加上季节性冻结引起的水易造成体冻胀,对研究区建筑基础设施以及道路等建设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造成公路、铁路路基的不均匀变形,道路路面冻胀、翻浆等工程病害。对于有离子,在盐渍土中运移的过程中,可对混凝土耐久性、钢材稳定性等产生影响由于该区 Na 盐含量很高,因此该地区土体不仅兼具盐渍土和季节性冻土的性有分散土的特性,土体容易发生崩解分散,因而水渠容易发生垮塌溃散。图 1研究区盐渍土体相关的道路翻浆、路基变形、混凝土侵蚀、沟渠垮塌等工程地象。在农业方面,土体盐渍化是农业、经济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盐渍土体在结作用下,其内部的可溶盐会随着水分向浅表层土体运移,进而对农业生产以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图 1.3 为研究区土体表面草地退化、土体荒漠化的现象。(a) 草地退化 (b) 土地荒漠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448
本文编号:2679352
【图文】: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次普查结果,在 1950~1980 的三十年之间,吉林省盐渍土面积从 1.6×106hm.3×106hm2[9,10];自 80 年代至 21 世纪初,随着人类活动进一步的影响,盐渍断加大,且土体盐渍化程度明显加重,其中,在 1980-2000 的二十年间,吉土的面积自 1.53×104km2增加至 1.65×104km2,且盐渍化不同程度的加重,渍化土体面积大幅度减小,而中度和重度盐渍化土地面积则大面积增加[11]。,21 世纪以后,盐渍化面积仍然以约 1.4%的速度不断增加[12]。综上表明,盐渍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重,土体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对吉林西部盐渍土进是迫切需要的。130°70° 80°90°100°110°120°140°
盐渍土通常具有侵蚀、融陷、盐胀等特性,,加上季节性冻结引起的水易造成体冻胀,对研究区建筑基础设施以及道路等建设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造成公路、铁路路基的不均匀变形,道路路面冻胀、翻浆等工程病害。对于有离子,在盐渍土中运移的过程中,可对混凝土耐久性、钢材稳定性等产生影响由于该区 Na 盐含量很高,因此该地区土体不仅兼具盐渍土和季节性冻土的性有分散土的特性,土体容易发生崩解分散,因而水渠容易发生垮塌溃散。图 1研究区盐渍土体相关的道路翻浆、路基变形、混凝土侵蚀、沟渠垮塌等工程地象。在农业方面,土体盐渍化是农业、经济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盐渍土体在结作用下,其内部的可溶盐会随着水分向浅表层土体运移,进而对农业生产以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图 1.3 为研究区土体表面草地退化、土体荒漠化的现象。(a) 草地退化 (b) 土地荒漠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4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勇;;电石灰改良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及实践研究[J];交通世界;2017年25期
2 王伯昕;王国超;王清;;钢纤维增强自应力混凝土连续叠合梁的弯曲性能[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8期
3 王清;刘宇峰;刘守伟;张旭东;彭玮;李超月;徐新川;范建华;;吉林西部盐渍土多场作用下物质特性演化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7年03期
4 路建国;张明义;张熙胤;晏忠瑞;;冻融过程中未冻水含量及冻结温度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7期
5 王伯昕;赵建宇;王清;;纤维编织网增强自应力混凝土梁的弯曲性能[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6 王清;孔元元;张旭东;阮云凯;陈冶;;结构性土体固结压力的力学效应[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7 柴旭;王伯昕;王清;张中琼;;基于房室模型的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分布规律[J];硅酸盐通报;2016年09期
8 吴道勇;赖远明;马勤国;王冲;;季节冻土区水盐迁移及土体变形特性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02期
9 张旭东;王清;李鹏飞;王蕊颖;;乾安“泥林”土体分散性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1期
10 陈建爱;段友臣;郭峰;杨武汉;陈为京;万书波;;木霉制剂改良滨海盐渍土台田生态效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年01期
本文编号:2679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7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