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建筑装饰装修形态视知觉感知中“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6 04:05
【摘要】:视知觉感知审美长期以来被界定为是一种意识层面的感知,可以定性,却难以定量。本文针对建筑装饰装修形态中由一般形式关系引起的审美情绪波动,提出了“和谐美”与“愉悦平和”情绪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大量行为实验和脑电实验对这种审美情绪的转折点进行可量化的测定与验证,从而为建筑装饰装修视知觉感知中的“度”寻求到一个比较明确的阈值,其量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对视知觉感知审美的传统研究具有突破性的意义。第一章绪论,将论文的研究缘起、现有的研究概况、理论综述和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做了较为细致的阐述,为整篇论文理清了研究思路。总体而言,多个领域对形式美感的研究有所涉及,但切入的视角各不相同,每个领域各自为阵,相关理论都对美感体验的规律性有所表述,部分内容具有相似性和统一性,但跨专业相互结合的交叉研究较少,同时,对形态审美的视知觉感知进行深入的量化研究目前几乎是空白的。第二章对形态视知觉的机制和原理进行了梳理,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从人体视知觉感知的生理机制,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光的传播,还是脑内信息的传递,本质上都是通过粒子运动来实现的;虽然影响审美的变量因素很多,但都不会突破人类作为群体的审美共性。本章从客观世界在微观和宏观状态下的存在和运行视角,提出了视觉力和物理力,精神与物质异质同构的重要理论假设:1、世界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中维系平衡,保持运动,这一基本状态不仅决定了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决定了精神的审美结果;2、宇宙运行轨迹呈现的斐波那契曲线影响了视自觉感知审美中的情绪变化,斐波那契曲线中的黄金分割关系能够反映出视知觉审美导致的情绪转折临界点(黄金比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并提出了视知觉感知审美的“平衡力控制区”模型理论;3、“平衡力控制区”模型理论对所有形态感知审美都具有适应性。第三章通过以尺度与比例、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四组形式关系为切入点,对建筑装饰装修一般形态的视知觉感知从它们在建筑形态中被感知的方式,在视觉中的同构转译机制,以及具体案例中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解析。这些形式组合表现出一种共性的关系,如:尺度、对比、均衡、韵律是一种动态关系中的平衡,强调在有限的范围内变化,满足视知觉对多样性的需求;而比例、统一、对称、节奏是一种短暂的静止状态,是动态平衡中的极端情况,这些动态变化总是围绕着这一静止状态周边运动。而这一“周边”的界限决定了视知觉形态感知引起的审美情绪转折。第四章从心理学层面的视觉审美与情绪变化的关系出发,将建筑装饰装修中尺度与比例、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四大类形式组合关系抽离出建筑空间本身,通过简洁明了的几何图形之间的转换来验证视知觉对形式美感知的“度”。结果发现:在以视知觉审美带动的情绪波动中,以一组形式关系从一个极端渐变至另一个极端的全过程为线性考察对象,这一视觉感知线黄金分割点两端及中间的交叉阈值临界处具有审美情绪突然转变的明显特征,从而论证了视知觉感知审美“平衡力控制区”模型理论的可靠性。第五章是通过ERP技术对建筑装饰装修形态视知觉感知“度”的进一步验证,首先对ERP技术原理、实验方法进行了一些相应描述;为了取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前期分别展开了变量控制实验和行为验证实验。本章重点是对ERP实验的设计思路、操作过程和数据分析进行解析,最终脑波数据通过SPSS方差检验显示:原图与变形图之间图片任务主效应差异极其显著,而两个不同维度的变形图之间则差异不显著。这说明:视知觉感知审美“平衡力控制区”模型理论中更为敏感的M0区间两端确实存在“审美塌陷点”R+和R-,而更宽泛的M区间是一个在审美过程中情绪相对稳定的阶段,突破这一区间的临界点,审美情绪明显转折,当然,M区间之外的审美依然存在情绪反馈,但不再是一种“愉悦平和”的状态,也就不再是我们所说的“和谐美”了。第六章总结了建筑装饰装修形态视知觉感知“度”研究的基本结论,并分别从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两方面阐述了该研究的重要意义。
【图文】:

传递原理,光波,视知觉


人体的视知觉感知首先是源于生理性的,一方面基于自身内部的接收机制。就视知觉而言,有效的外的物体表面,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反射至人眼,从世界。而人体的视知觉本身在接收这些刺激时又表现的接收和选择性的加工,才最终形成了我们对一切外是光的传播、眼的接收,还是脑的加工,都对人体的视2.1.1 人体视知觉感知系统对信息的摄入2.1.1.1 光波的产生与传递视知觉的感知前提是光波的传递,因为由视知觉神经的刺激。2000 多年的光学研究历程,使得对“光

示意图,光波,波段,示意图


内辐射出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由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磁场在空间无限延伸,形成电磁波,在没有介质的情况下根据传播方向上有无电场分量或磁场分量,任何光都可以没有电场和磁场分量,,称为横电磁波,即 TEM 波;在传分量,称为横电波,即 TE 波;在传播方向上有电场分量即 TM 波(图 2-1)。2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能够释放可见,光的本质是一种能量传递。传统意义上的可见光,是指真空中波长约在 400~80可以被人的视觉器官——眼睛接受,并作出反应。发光物体表面体反射图 2-2 光波波段示意图[资料来源:根据 http://www.cspmag.cn 整理]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7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学平;孙继民;曹蕊;姚温青;王美珠;;实物形状的知觉相似性对视觉隐喻加工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4年05期

2 张小将;刘迎杰;;神经美学:一个前景与挑战并存的新兴领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王岳川;;20世纪西方心理学美学的演进[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4 高阳;廖广兰;谭先华;史铁林;;衍射干涉光刻研究[J];半导体技术;2012年05期

5 庄春萍;张建新;;地方认同: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9期

6 赵伶俐;;审美认知: 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论美学的信息化、数字化、科学化、综合化[J];美育学刊;2011年04期

7 李冬冬;向晨曦;;解读理查德·帕多万的《比例——科学、哲学、建筑》[J];华中建筑;2010年09期

8 程刚;;现代色彩理论[J];信息系统工程;2010年04期

9 李明同;王璇;;谈建筑式样中的“力”[J];华中建筑;2009年11期

10 朱霞;;试论设计中的韵律美[J];建筑;2009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闽川;基于视知觉动力理论的非欧建筑形态审美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沈源;整体系统:建筑空间形式的几何学构成法则[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发堂;建筑艺术鉴赏原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姜娓娓;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旖;基于音乐美学的建筑生成系统[D];清华大学;2015年

2 沈小兰;基本图像几何形状检测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3 叶竞;左右手运动想象脑—机接口系统的分析与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王磊;“不规则”居住建筑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5 程华;旅游规划中的意境设计[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欣;家具人性化情感尺度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郭轶男;黄金分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杰栋;对称与均衡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5年

9 杭春晖;视知觉临界点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10 李俊霞;建筑的比例和尺度[D];东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81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81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8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