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装修形态视知觉感知中“度”的研究
【图文】:
人体的视知觉感知首先是源于生理性的,一方面基于自身内部的接收机制。就视知觉而言,有效的外的物体表面,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反射至人眼,从世界。而人体的视知觉本身在接收这些刺激时又表现的接收和选择性的加工,才最终形成了我们对一切外是光的传播、眼的接收,还是脑的加工,都对人体的视2.1.1 人体视知觉感知系统对信息的摄入2.1.1.1 光波的产生与传递视知觉的感知前提是光波的传递,因为由视知觉神经的刺激。2000 多年的光学研究历程,使得对“光
内辐射出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由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磁场在空间无限延伸,形成电磁波,在没有介质的情况下根据传播方向上有无电场分量或磁场分量,任何光都可以没有电场和磁场分量,,称为横电磁波,即 TEM 波;在传分量,称为横电波,即 TE 波;在传播方向上有电场分量即 TM 波(图 2-1)。2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能够释放可见,光的本质是一种能量传递。传统意义上的可见光,是指真空中波长约在 400~80可以被人的视觉器官——眼睛接受,并作出反应。发光物体表面体反射图 2-2 光波波段示意图[资料来源:根据 http://www.cspmag.cn 整理]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7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学平;孙继民;曹蕊;姚温青;王美珠;;实物形状的知觉相似性对视觉隐喻加工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4年05期
2 张小将;刘迎杰;;神经美学:一个前景与挑战并存的新兴领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王岳川;;20世纪西方心理学美学的演进[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4 高阳;廖广兰;谭先华;史铁林;;衍射干涉光刻研究[J];半导体技术;2012年05期
5 庄春萍;张建新;;地方认同: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9期
6 赵伶俐;;审美认知: 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论美学的信息化、数字化、科学化、综合化[J];美育学刊;2011年04期
7 李冬冬;向晨曦;;解读理查德·帕多万的《比例——科学、哲学、建筑》[J];华中建筑;2010年09期
8 程刚;;现代色彩理论[J];信息系统工程;2010年04期
9 李明同;王璇;;谈建筑式样中的“力”[J];华中建筑;2009年11期
10 朱霞;;试论设计中的韵律美[J];建筑;2009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闽川;基于视知觉动力理论的非欧建筑形态审美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沈源;整体系统:建筑空间形式的几何学构成法则[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发堂;建筑艺术鉴赏原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姜娓娓;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旖;基于音乐美学的建筑生成系统[D];清华大学;2015年
2 沈小兰;基本图像几何形状检测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3 叶竞;左右手运动想象脑—机接口系统的分析与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王磊;“不规则”居住建筑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5 程华;旅游规划中的意境设计[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欣;家具人性化情感尺度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郭轶男;黄金分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杰栋;对称与均衡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5年
9 杭春晖;视知觉临界点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10 李俊霞;建筑的比例和尺度[D];东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81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8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