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易损性分析
【图文】:
a) 深圳地王大厦 b) 上海希尔顿酒店图 1-1 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地震历来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而抗震性能是结构安全性能。震害资料表明,强主震往往会诱发一系列强余震的发生。 年 9 月 4 日发生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Christchurch)的 7.1 级强人员死亡,且建筑物也未大量倒塌。而随后在 2011 年 2 月 22 日、6及 12 月 23 日又发生三次强度较大的余震,其中 2 月 22 日发生的 6-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成,竖向体型较为规则均匀。结构竖向构件截面及材料信息如表 2-1 所示,,其中外框架钢管混凝土柱均采用 Q345 等级钢材。结构在第 23 层和第 32 层设加强层,沿结构弱轴方向(X 向)布置方钢管斜撑,以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结构标准层楼板厚度为 11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因建筑功能需要,第 1 层和第 4 层楼板局部大开洞形成跃层。外框架钢梁以工字型钢梁为主,工字型钢梁高度为 200~1200mm 不等;除第 23 层钢梁采用 Q390 等级外,其他楼层钢梁均采用 Q345 等级。全楼各类构件的钢筋等级为 HRB400。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晓辉;乔雨蒙;代旷宇;陶静;吕大刚;;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非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增量损伤分析[J];工程力学;2019年03期
2 周洲;于晓辉;吕大刚;;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易损性分析及安全评估[J];工程力学;2018年11期
3 于晓辉;吕大刚;肖寒;;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的增量损伤谱研究[J];工程力学;2017年03期
4 韦士忠;石汝斌;李玉萍;赵英芳;;用选频谱研究唐山余震序列较大地震前小震波谱和震源参数的某些特征[J];华北地震科学;1989年01期
5 张晓东;;信息量与分维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J];西北地震学报;1989年03期
6 Y.Moreno;A.M.Correig;J.B.Gomez;A.F.Pacheco;邵辉成;;一种复杂的余震序列模型[J];世界地震译丛;2003年01期
7 张国民,陈化然;伊兹米特地震的余震序列特征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00年01期
8 秦嘉政,钱晓东;丽江地震余震序列分维的时间活动图象[J];中国地震;1997年03期
9 王碧泉,王春珍;余震序列的时空特征[J];地震学报;1983年04期
10 刘文兵;;有限幂律——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及其在余震预测中的应用[J];国际地震动态;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学正;严锋;沈旭锋;刘文学;;封闭爆炸余震序列事件频度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钰;刘莎;姜旭东;徐志强;田宝峰;杨建思;;用双差定位法精确测定玉树地震及其余震序列[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3 陈翰林;赵翠萍;周连庆;陈章立;;芦山余震序列精定位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陈晨;胥颐;;芦山7.0级强震及其余震序列的重新定位[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周蕙兰;;对余震序列时间特征的初步解释[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6 王伟涛;王宝善;;汶川地震余震序列中重复地震的聚类识别[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悬;唐站站;池沛;陈令坤;;浅基础桥梁在主震和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倒塌概率研究[A];第2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7年
8 房立华;吴建平;吕作勇;王未来;王长在;杨婷;蔡妍;;芦山地震余震序列精定位及其发震构造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谭毅培;陈继峰;曹井泉;邓莉;;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余震序列时域衰减特征分析[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2: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论文集[C];2014年
10 陈佳;杨军;叶泵;王军;李孝宾;高琼;;2011年盈江M_s5.8地震前震及余震序列双差定位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邓安华;康定余震序列衰减正常[N];甘孜日报(汉文);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文军;用余震序列的数字地震资料对卢龙地区活动构造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包丰;大陆地震快速准确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悦;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易损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李军;考虑主余震序列影响的低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3 朱凯铭;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性能分析[D];湖南大学;2018年
4 徐金玉;考虑主余震序列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易损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5 张挺;主余震序列作用下SRC框架-核心筒结构易损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6 温卫平;基于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的损伤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侯富涛;基于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的强度折减系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陶静;主余震序列作用下SDOF体系的增量损伤与抗倒塌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武坤芳;基于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的RC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及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邬成栋;用近源数字化资料对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应力场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本文编号:2701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0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