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滑移连接的防屈曲支撑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
【图文】: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弯曲变形所产生的切向效应,令该节点处于支撑力和开合效应的双重复杂受子框架内产生剪力和弯矩放大效应,导致该节点或子框架先于 BRB 失效。明,当层间位移角超过 2%后,节点开合效应逐渐变得显著,导致节点板梁部首先发生开裂[17](图 1-2(a)),并沿着开裂点出现整条连接边的剪切断裂[ 1-2(b)),严重者甚至在节点板的两条连接边都同时出现了全截面断裂[19](,最终导致 BRB 被迫提前退出工作。Wigle 等人[20]的有限元分析表明,节塑性应变集中在节点板端部,说明该部位是潜在的开裂源,进一步解释了上。以上研究充分表明,由于 BRB 在大震下依然保持正常工作,因此采用普中基于支撑力的节点设计方法无法保证 BRB 钢框架节点在大震下的抗震性互作用角度建立基于支撑力和开合效应的 BRB 钢框架节点设计方法。
(a)节点板端部开裂 (b)节点板与梁连接边剪切断裂 (c)节点板两连接边完全断裂图 1-2 焊接节点板的连接破坏模式[16-19, 29]除了节点板的连接破坏,上述试验研究还表明[16, 19, 29-31],节点开合效应还会使梁端塑性铰从梁柱交界面外移到节点板端部的梁截面(图 1-3(a)),造成塑性铰区的梁翼缘出现大幅值的局部屈曲(图 1-3(b)),而附加的开合效应作用力还会造成梁翼缘(图 13(c))或者梁翼缘与腹板交界面(图 1-3(b))出现断裂,最终导致子框架承载力在支撑失效之前首先出现下降,未能实现 BRB 应有的结构保险丝功能。作者所在课题组在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352.11;TU3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格;王贞;吴斌;杨婧;许国山;陈永盛;;建筑结构混合试验平台HyTest开发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11期
2 张家广;吴斌;梅洋;;基于OpenSees的防屈曲支撑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数值模拟[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3 周云;陈真;邓雪松;邹征敏;杨叶斌;;开孔与开槽式三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设计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4 赵俊贤;吴斌;梅洋;欧进萍;;防屈曲支撑的研究现状及关键理论问题[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5 高向宇;王永贵;刘丹卉;徐建伟;;端部加强型组合热轧角钢防屈曲支撑静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03期
6 李国强;孙飞飞;陈素文;郭小康;胡宝琳;刘猛;王文涛;温东辉;宋凤明;刘自成;;大吨位国产TJⅡ型屈曲约束支撑的研制与试验研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9年04期
7 程光煜;叶列平;许秀珍;崔鸿超;;防屈曲耗能钢支撑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1期
8 刘维亚,练贤荣,费金祖;支撑节点板与钢梁柱连接的内力计算方法比较[J];建筑结构;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家广;防屈曲支撑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磊;带楼板复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2 郝定迪;超极限状态预应力混凝土核安全壳损伤与破坏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3 孔瑜文;考虑钢框架开合效应的防屈曲支撑角部节点板连接受力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4 刘建彬;防屈曲支撑及防屈曲支撑钢框架设计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08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0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