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01:40
【摘要】:目前,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国家倡导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美好愿景。海南黎族传统村落人居景观是该民族在生存生产的实践中,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而在大地留下的烙印,也是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的文化遗存。它记载着黎族的历史文化,保存着传统黎族文化的精髓,体现了黎族人民所拥有的生存智慧,也是海南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国家绿色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中,黎族村落人居生态环境与文化景观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出现了新建的村落格局和建筑样式雷同、人文景观缺失、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保护黎族传统村落原有的生态格局和文化景观遗产刻不容缓。文章整合了民族学、美学等理论资源,结合人居环境学、建筑学、生态学、景观设计学等多学科理论的视野、方法和工具,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构架文章主体内容。首先,从人居学的视角提出黎族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的概念,解析其理论在国内的发展,阐述人居活动的“三元”理论和人居环境的“场域”理论。另外,对环境美学的研究范式展开论述,旨在吸收其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并将其作为对黎族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审美研究范畴界定和美学思想阐释的基础。其次,文章采用田野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对多个黎族传统村落田野点的深入调查,研究并分析海南黎族传统人居环境审美观的形成。从史料中考察海南黎族的族源、族称、方言以及其主要的居住地区的形成历史。考察气候、地形、资源因素对海南黎族人居环境的影响;分析人居活动中的村落文化、建筑文化、生产生活、信仰与习俗等人文因素;同时引入黎族传统古村落——东方市白查村的实地田野调查案例,论证黎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审美观念在其中的展现,对黎族传统居住文化的生态审美观念进行解析。再次,以典型黎族传统建筑——“船型屋”为个案研究,结合环境美学、生态美学分析具有“典型性”的黎族传统民居建筑——“船形屋”形成的文化因素。从“船形屋”的材料、结构、装饰等方面的建造特点,对五大方言民居建筑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涵摄的生态美学观念与生态智慧,挖掘船形屋营建历程中审美思想的内涵与价值。同时,探讨海南黎族各个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生态实践,总结该民族的建造智慧对人居环境生态实践的启示。然后,具体考察黎族传统人居环境的现代发展与重构再生。首先,通过两个典型的黎族传统村落的田野调查,具体考察其自然景观、建筑形态、院落空间、室内布局、邻里关系等方面,阐释黎族传统人居环境审美观念的现代变迁。并提出总结观点:在当前黎族乡村改造中要继承其传统村落中建筑内向性空间秩序,院落模式演变、重唤邻里关系等方面的居住智慧。结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县的现状,分析现代审美观念的变迁对传统建筑发展的冲击,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的西方化、立面装饰的图像化、建筑材料的现代化;乡村景观中大广场、大量硬质铺装、大体量柱式的出现。针对当前海南岛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现状提出问题:大量的传统村落被改造为旅游景点;在乡村旅游景观建设中缺少对黎族深层文化结构和内涵的正确理解,出现了许多黎族文化滥用现象,错误的引导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以“槟榔谷”为例,解析黎族传统村落的文化符号在现代乡村旅游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图示语言。从建筑符号、图腾符号、色彩符号等方面来分析,如何构建“居住”与“游憩”并存的村落空间,实现民族文化符号的“象征性”与“艺术性”共存,使黎族传统人居文化在现代发展中实现文化重构与再生。最后,文章归纳总结出“美丽乡村”图景中黎族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审美模式与景观营建,这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基于国内外的环境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围绕景观的“如画性”、“审美参与”、“民族生境”的自然、社会、文化等维度等核心内容,总结出三种审美模式。其中,“如画”模式的特质是从视觉艺术的维度对黎族村落自然风景进行“画意”的把握;“游居”模式是从“审美参与”的视角,提出如何营建宜居、宜游的理想人居空间;“生境”模式阐释了要依据自然与社会整合的民族文化归属,对黎族村落进行具有“家园味道”的景观改造。同时以此为设计理念,将三种模式转化为“艺术设计”与“人文生态系统设计”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运用于黎族地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传承与更新实践中。最后提出黎族乡村景观营建的审美特征是具有“田园牧歌式”的、涵摄了“风水意象”的、具有“场所精神”与“荒野精神”的农耕文化景观。总之,本文尝试通过考察与分析黎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中所蕴含的独特的生态审美思想,审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审美观念的变迁与文化重构,旨在探寻当下如何构建黎族地区乡村环境景观营建的审美模式;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实现“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科学的营建与改造方法,最终归旨在于实现黎族乡村地区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图文】:
(picturesque)指如画的审美概念,意味着“像画一样”的自然景观场景。这一审美欣赏模式与通常与旅游景观构建相关联,使用如画性的理念来审视和欣赏自然世界。(图1.1)图1.1 “现代绘画之父”—梵高的绘画作品《麦田》描述乡村景观38陈望衡:《将工程做成景观——米歇尔·柯南和贝尔纳·拉絮斯的当代景观美学思想》,《艺术百家》[J].2012年第 2 期. 第 76-82 页.39[美]阿诺德柏林特:《自然与景观》[M].陈望衡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7 页.
观念进行分析,考察其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海南黎族人居环境的影响,从而具体分析人居环境审美观的形成。图2.1 人居环境三元论45第一节 人居背景对海南黎族人居环境的影响一、族源、族称、方言因素的影响海南黎族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黎族居住于海南岛对历史有3000多年,与秦汉时期南方的百越族的一个分支“骆越”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我国学者普遍认为黎族由古越民族一支“骆越”发展演化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黎族先民就披荆斩棘开发了南疆的居住地。黎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概括来说包含了属于物质文化中的物态文化,以及属于精神文化范畴的礼态文化、制度文化、符号文化和观念文化。4645刘滨宜:《人居环境研究方法论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5 页.46王学萍:《中国黎族》[M].民族出版社 2004 年版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2.29
本文编号:2710431
【图文】:
(picturesque)指如画的审美概念,意味着“像画一样”的自然景观场景。这一审美欣赏模式与通常与旅游景观构建相关联,使用如画性的理念来审视和欣赏自然世界。(图1.1)图1.1 “现代绘画之父”—梵高的绘画作品《麦田》描述乡村景观38陈望衡:《将工程做成景观——米歇尔·柯南和贝尔纳·拉絮斯的当代景观美学思想》,《艺术百家》[J].2012年第 2 期. 第 76-82 页.39[美]阿诺德柏林特:《自然与景观》[M].陈望衡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7 页.
观念进行分析,考察其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海南黎族人居环境的影响,从而具体分析人居环境审美观的形成。图2.1 人居环境三元论45第一节 人居背景对海南黎族人居环境的影响一、族源、族称、方言因素的影响海南黎族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黎族居住于海南岛对历史有3000多年,与秦汉时期南方的百越族的一个分支“骆越”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我国学者普遍认为黎族由古越民族一支“骆越”发展演化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黎族先民就披荆斩棘开发了南疆的居住地。黎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概括来说包含了属于物质文化中的物态文化,以及属于精神文化范畴的礼态文化、制度文化、符号文化和观念文化。4645刘滨宜:《人居环境研究方法论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5 页.46王学萍:《中国黎族》[M].民族出版社 2004 年版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法;;环境-景观-生态美学的当代意义——从比较美学的角度看美学理论前景[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陈望衡;;环境美学的主题[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曾繁仁;;试论当代生态美学之核心范畴“家园意识”[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黄捷,王瑜;船屋文化──海南黎族传统民居探源[J];新建筑;1997年04期
5 常青;;人类习俗与当代建筑思潮[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超;当代西方环境审美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定海;海南岛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戴成萍;清代琼黎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10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10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