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地区村落及围屋建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02:23
【摘要】:龙南地区内分布着219座各具特色的围屋,占赣南客家围屋的70%以上,有“中国围屋之乡”的称号。除了数量多以外,龙南地区的围屋在形式、建筑规模以及结构上也都具有多样性。本文立足于《龙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中的基础信息,一方面对围屋占地面积、基本形态、建造年代等基础属性统计归类并分析其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对围屋村落特征,围屋的基本属性、平面形制、空间构成要素、建构方式等进行调研并归类分析。调研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对围屋村落的山水、形态、姓氏特征方面;其二对围屋的平面组合模式、空间尺度、木构架建构方式、柱式运用、屋身立面样式等方面。最后基于调研信息,运用建筑类型学的分类方式,建立相适应的分类标准,构建龙南地区村落、围屋基础属性、空间建构数据库,并从围屋村落、围屋、空间建构三个层面,试图找寻龙南地区村落及围屋的主要形式及发展规律等。本文依据以下逻辑顺序按章节依次展开: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以及相关范围的界定、基于界定原则,整理出样本对象,构建研究框架并确定研究方法及工具,同时对龙南地区围屋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有所论述。第二章主要基于围屋村落的自然、形态、姓氏特征以及村落构成元素进行了归类分析,找寻龙南地区围屋所处大环境的特征。第三章主要是对围屋基本信息进行分类统计,从占地面积、基本形态、建筑年代三个方面出发,找寻各个属性的特征及占比,分析其三者间的发展规律。第四章基于围屋基本类型,依据构成要素间组合模式的变化,按照调研信息,逐层建立一套分类体系并分析各个类型围屋的占比分布情况,找寻主流类型并分析平面形制的衍变趋势。第五章对围屋厅堂的入口形式、开间进深、天井尺度以及入口空间的外部环境、围门形式,炮楼三个空间构成要素调研并归类,找寻各空间要素的主要形式特征及其主流类型。第六章对厅堂界内构架、界前构架、交接处构架处理方式以及厅堂柱式运用特征,墙体组合方式等方面调研并归类分析,找寻各空间要素的构建特征,为以后文物修缮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241.5
【图文】:
龙南地区村落及围屋建筑研究第一 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特殊价值笔者依据《赣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统计数据发现:赣南现存围屋建造于明末清初,主要分布在赣南南部靠近粤东北的地区如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并大致以安远县城和信丰小江乡位赣南围屋的地域界线1,分界线以北大致靠近赣中地区只有零星的围屋存在,如图 1。
龙南地区村落及围屋建筑研究第一 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特殊价值笔者依据《赣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统计数据发现:赣南现存围屋建造于明末清初,主要分布在赣南南部靠近粤东北的地区如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并大致以安远县城和信丰小江乡位赣南围屋的地域界线1,分界线以北大致靠近赣中地区只有零星的围屋存在,如图 1。
本文编号:2723346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241.5
【图文】:
龙南地区村落及围屋建筑研究第一 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特殊价值笔者依据《赣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统计数据发现:赣南现存围屋建造于明末清初,主要分布在赣南南部靠近粤东北的地区如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并大致以安远县城和信丰小江乡位赣南围屋的地域界线1,分界线以北大致靠近赣中地区只有零星的围屋存在,如图 1。
龙南地区村落及围屋建筑研究第一 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特殊价值笔者依据《赣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统计数据发现:赣南现存围屋建造于明末清初,主要分布在赣南南部靠近粤东北的地区如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并大致以安远县城和信丰小江乡位赣南围屋的地域界线1,分界线以北大致靠近赣中地区只有零星的围屋存在,如图 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卢倚天;;赣南围屋与闽西土楼的防御空间比较——以燕翼围与怀远楼为代表[J];华中建筑;2009年08期
2 潘莹;;江西传统民居的平面模式解读[J];农业考古;2009年03期
3 于延庆;;中国传统建筑门的形态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03期
4 李晓方;;明清时期闽粤客家的倒迁与赣南生态环境的变迁述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张嗣介;龙南关西新围调查[J];南方文物;2001年04期
6 李国香;江西民居群体的区系划分[J];南方文物;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星星;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倩;虔南地区传统村落与民居文化地理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刘骏房;赣南围屋聚落形态及其保护性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廖铭清;龙南县客家围屋建筑空间形态及民居构造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3年
4 黄浩;赣闽粤客家围屋的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23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2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