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攀钢钒西渣场高炉渣力学特性及边坡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1 05:28
【摘要】:攀枝花-西昌地区储藏着大量钒钛磁铁矿,近三十年来,攀枝花钢铁公司利用高炉冶炼技术将钒钛磁铁矿、助溶剂、脉石等作为原料,通过还原反应,提炼出生铁,高炉渣随之以附属品的形式从高炉中排出。据统计,攀枝花钢铁公司共产生近6000万吨高炉渣,其中约3700万吨高炉渣被排弃在攀钢钒西渣场,从而形成了宽约1600余米,高度达100余米的大型堆积体边坡,该堆积体边坡规模大、表层渣体较松散,紧邻金沙江,一旦发生变形或失稳,将会对金沙江水域和周围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就该场地的高炉渣物理力学特性及边坡稳定性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和无人机航拍的手段,对攀钢钒西渣场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出了该边坡内高炉渣的结构特征、来源及成因;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总结了高炉渣的矿物成分、微观结构特征、粒度特征、颗粒形状特征、密度含水率、比重特征、击实特性、渗透特性、抗剪强度特征及变化规律;根据所得结论,对该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工程地质分析、Geostudio软件的数值分析、颗粒流的数值分析,得出以下成果及认识:(1)攀钢钒西渣场边坡主要由松散高炉渣、热熔高炉渣组成,松散高炉渣呈颗粒状,位于边坡前缘,其前部紧邻沿江挡墙,后部紧邻热熔高炉渣;该边坡内的热熔高炉渣有以下四种结构形态:块状胶结形态、钟乳石形态、架空结构形态、流纹状结构形态。(2)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试验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高炉渣的主要矿物含量有一定差别,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钙钛矿、钛辉石、尖晶石、巴依石、重钛酸镁;松散高炉渣表面多孔,而热熔高炉渣表面多呈网格状玻璃体嵌晶结构。(3)通过粒度特征及颗粒形状特征试验分析,高炉渣的粗颗粒含量均超过87%,级配较差,且边坡位置越低,松散高炉渣的粗颗粒含量越大;松散高炉渣的轴向系数K_A较小,其块状特征更明显,圆滑程度更高;热熔高炉渣的棱角性系数A~P较大,其颗粒轮廓更不规则,较尖锐,棱角性更强。(4)通过渗透试验和击实试验分析认为,高炉渣的渗透系数较大,在1.01~12.96cm/s范围间,当细颗粒含量小于30%时,渗透系数受影响较明显;保持试样中含水率不变,细颗粒含量为12%时高炉渣的干密度最大,若细颗粒含量超过12%,干密度将不断减小;当试样中细颗粒含量不变时,若含水率增大,干密度是先增加后减小的。(5)松散高炉渣的抗剪强度特性:(a)抗剪强度参数跨度较大,C=2.26~181.08kPa,φ=4.48~56.72°。(b)当细颗粒含量在区间[30,40]变化时,咬合力C骤减,当细颗粒含量超过30%后,咬合力C随着含水率的变化波动较小。(c)当含水率为1.4%时,内摩擦角φ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变化波动较小,当含水率超过6%后,细颗粒含量在区间[30,40]变化,内摩擦角骤减。(6)热熔高炉渣的抗剪强度特性:(a)咬合力C和内摩擦角φ都较大,C=188.3 9~438.44kPa,φ=36.07~43.92°。(b)内摩擦角φ随着胶结料掺量增加变化不大,咬合力C与胶结料掺量呈正相关关系。(c)水的加入会降低咬合力C和内摩擦角φ。(7)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计算结果:(a)通过工程地质分析,热熔高炉渣层整体稳定性良好;松散高炉渣层在自然状态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降雨和江水位上升条件下局部欠稳定;挡墙整体稳定性较好,无明显变形迹象。(b)极限平衡分析结果显示,工况条件从低水位变化至洪水位时,边坡稳定性系数在1.054~1.101间变动,处于基本稳定状态。(c)颗粒流分析结果显示,低水位990m工况下,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挡墙位移为0.014m;高水位1005m工况下,边坡底部局部稳定性稍差,挡墙位移为0.016m;洪水位1010m工况下,边坡整体稳定性下降,挡墙位移为0.012m。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43
【图文】:

技术路线图,高炉渣,室内试验,形态规模


图 1-1 技术路线图得主要成果文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对攀钢钒西炉渣和松散高炉渣这两种高炉渣展开了研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析,取得如下成果:通过现场调查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该边坡的形态规模、墙基本特征以及高炉渣的结构特征、来源及成因。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得到松散高炉渣和热熔高炉渣的微观特征、粒形状特征、击实特性、渗透特性、抗剪强度特性,总结出两种高征差异、干密度与细颗粒的关系、渗透系数变化规律、抗剪强度变化设计不同的江水位工况,经 Geostudio 软件模拟得到边坡的稳定水位分布特征。再建立颗粒流模型进行流固耦合计算,得到了不同下边坡的位移速度关系、挡墙的速度位移关系、桩基不同深度的土

分布图,金沙江,水文站,分布图


原位于沟口北岸,后经攀钢公司在其上游修建弄弄沟排洪隧洞引水后沟河水改道从其北侧注入金沙江,攀钢钒西渣场反而位于其南侧。金沙江紧邻场地从其南侧流经,金沙江为本区最大河流及地表水体。金沙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干流全长 3496km,总落m,流域面积 47.3 万 km2,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 1520 亿 m3,水资源、水十分丰富。金沙江干流以丽江石鼓、攀枝花为界,分为上、中、下三段,-石鼓为金沙江上段,区间流域面积 7.65 万 km2,河段长约 984km;石鼓花为金沙江中段,区间流域面积 4.5 万 km2,河段长约 564km;攀枝花-宜段,区间流域面积 21.4 万 km2,河段长 768km,如图 2-2 所示。据查阅资料知,金沙江段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不大,上游较中下游变化稍大直门达站最大年径流量 217 亿 m3(1989 年),最小年径流量 66.2 亿 m3(19中段石鼓站最大年径流量 546 亿 m3(1954 年),最小年径流量 294 亿 m94 年);下段屏山站最大年径流量 2030 亿 m3(1998 年),最小年径流量 10(1994 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彦岭;李兆华;李银河;艾志宏;刘宇;贺超;;以高炉渣为原料制取矿渣棉的试验研究[J];北方钒钛;2011年04期

2 刘宇;路楠;何芳芳;;高炉渣微粉生产工艺技术[J];北方钒钛;2016年03期

3 张帅;李慧;梁精龙;张汉鑫;张立生;;高炉渣的综合回收利用[J];中国有色冶金;2019年01期

4 张倩倩;;探究高炉渣的综合利用及展望[J];冶金与材料;2019年02期

5 张月;王海波;刘湘;;高钛高炉渣提钛综合利用研究现状[J];新型工业化;2018年08期

6 丁满堂;;高钛高炉渣利用研究现状[J];四川冶金;2016年03期

7 ;不同高炉渣法得到的产品[J];河北冶金;2016年08期

8 谢龙;黄双华;钟菘;段寒风;;高钛型高炉渣钢筋混凝土扁梁结构的初探[J];四川建筑;2016年04期

9 杨绪平;;高炉渣处理工艺分析[J];现代冶金;2014年04期

10 王卉;崔素萍;王剑锋;刘玲玲;;风冷高炉渣的化学组成及水硬活性关系研究[J];江西建材;201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月;张玉柱;姜茂发;邢宏伟;龙跃;刘超;;高炉渣综合利用技术进展及展望[A];2017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7年

2 马光强;王琪琳;;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A];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C];2013年

3 李静;唐续龙;郭敏;张梅;张作泰;王习东;;攀钢高钛高炉渣黑钛石结晶规律探索[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10年

4 曹建;苏毅;王红;韩国新;;新自控技术在高炉渣处理节能环保中的应用[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志江;高志永;;论高炉渣处理爆炸原因及解决措施[A];2013年炼铁及原料降本增效实用新技术新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熊付春;张超;;盐酸法处理高钛型高炉渣的综合利用[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张志江;;论高炉渣处理系统的有效节能措施[A];2011年河北省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柯昌明;刘学新;韩兵强;张锦化;王景然;;高钛型高炉渣环境友好资源化高效综合利用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01.炼铁与原料[C];2017年

9 经文波;万莉萍;谈云兰;;南钢高炉渣系研究[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述明;毕忠新;王立刚;张伟;靳亚涛;;低钛高炉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A];2017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佩绵;高炉渣在连续凝固工艺过程中的结晶行为[N];世界金属导报;2019年

2 记者 江潇;攀钢高炉渣提钛产业化示范项目低温氯化工程开工[N];攀枝花日报;2017年

3 子君;低吸水率高炉渣粗骨料生产工艺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18年

4 全荣;日铁住金水泥公司利用微粉化高炉渣的高性能建筑产品[N];世界金属导报;2018年

5 李丽琴;高炉渣转化为高附加值功能材料及其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孟祥林 通讯员 胡毅 汪云富 王文锋;饱受争议的攀钢“一号工程”上马记[N];中国冶金报;2017年

7 孟祥林 胡毅 汪云富 王文锋;攀钢实现高炉渣提钛产业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7年

8 代兵 姜曦 王运国 张建良 王亚枫 许仁泽;高炉渣降低MgO/Al_(2)O_(3)的可行性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王琼杰;云南某地废弃高炉渣得以利用[N];中国矿业报;2014年

10 孔德文 张建良 郭伟行 左海滨 吴小兵;探索节能减排的新型高炉渣处理工艺[N];中国冶金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文军;高炉渣热载体煤/水蒸气制取合成气的应用基础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2 田铁磊;高炉渣成纤过程调质剂的熔解机理及均质化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3 李朋;高炉渣余热回收及碳资源协同减排应用基础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张明博;低钛高炉渣资源化利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5 张明博;低钛高炉渣资源化利用研究[D];钢铁研究总院;2017年

6 李大纲;高炉渣中有价组分选择性析出与解离[D];东北大学;2005年

7 孔祥文;有机聚合物改性含钛高炉渣免烧免蒸砖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袁峥;矿冶废渣在水污染治理中应用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高宏宇;利用水淬高炉渣制备吸附剂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10 任玉森;钢铁行业固体废弃物农业利用基础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仕然;高炉渣制备硅酸镁铝及其改性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年

2 李显宝;高炉渣速冷速破装置设计与实验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年

3 项智亮;高炉渣粒化发动机的性能及动力学分析[D];安徽工业大学;2019年

4 邱禹;攀钢钒西渣场高炉渣力学特性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5 戴泽航;攀钢钒钛磁铁矿高炉渣提钒工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6 翟祖峰;镧改性高炉渣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年

7 李招君;高炉渣纤维用于无土栽培基质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8 周夏芝;高炉渣改性及其吸附La~(3+)/Ce~(3+)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

9 席晓灿;改性高炉渣钝化修复铅污染土壤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10 刘振超;高炉渣气淬成珠机理及实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36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36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1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