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都市自然体验的香港营地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6 00:26
【摘要】:香港紧凑的城市建成区与大片郊野公园紧邻的城市形态,塑造了香港人在高度都市化与高度自然化之间快速切换的生活方式。营地能在自然环境中承载休闲、交往、康体、教育与培训等活动,是满足都市人群自然体验需求的重要场所。香港营地早期发展沿用英国模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成熟规范、有国际水准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体系。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未来发展也需要走集约利用土地、立体复合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括在都市生活中能有更好的自然体验。基于相同的气候与地理环境、同源同根的文化,成熟而富有特色的香港营地体系,能为内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营地行业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借鉴。第一章为绪论,阐明了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对相关定义做出了解释,介绍了国内外营地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营地设计研究现状。第二章梳理了香港营地的发展概况,包括基本信息、历史发展、地理分布、社会驱动、管理运营以及与设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三章以类型研究的角度将香港102个营地分成综合营地、帐篷露营地、专业营地三种建筑类型,以“定位、选址、规划、建筑设计、场地与景观设计、活动设施、支撑系统”为研究框架,选取典型营地进行实例调研和设计分析。第四章以建筑设计实践的角度归纳了香港营地具有在地性、专业性、集约性和高效性四个总体特点,梳理了香港营地设计要点,整合为香港营地设计框架,并对香港营地对内地营地设计的启示进行了拓展讨论:营地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营地设计应兼顾使用效率与野趣氛围、营地设计需要多个层面的综合支撑。第五章以雷励贵州营地设计实践工程为例对研究成果进行应用。结论总结了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18
【图文】:
主管部门为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负责具体了政府相关部门外还有各类民间组织和协会。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官方网站显示[17],度假营地及其资助的非政府机 个(不含 7 所青年旅舍),其中 11 个直接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文化事务署资助。拥有营地数量最多的组织是香港童军总会,共 7 总会也拥有 5 个营地;香港青年协会和香港明爱均拥有 4 个营地;香协会拥有 3 个营地;香港游乐场协会、救世军、保良局和香港青年奖个营地;其他 19 个组织或团体各自拥有 1 个专属营地。渔农自然护理署官方网站显示[18],香港郊野公园内共设有 41 个合法贡东郊野公园 8 个,西贡西郊野公园 7 个,南大屿郊野公园 11 个、个,八仙岭郊野公园 4 个、大榄郊野公园 3 个、船湾郊野公园 2 个个,东龙洲炮台特别地区、龙门郊野公园、大帽山郊野公园均为 1
随着各类郊野徒步路径的开通,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有了在周末前往郊野公园郊游的习惯,进行烧烤、露营、登山等活动。政府也在沿途设立郊野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划定烧烤场、露营地,统一管理并提供保障服务。此类露营地均设有基本卫生设施,一般包括扎营平地、木椅、烧烤炉、卫生间及垃圾桶等。此外,均覆盖移动电话网络并设有用于紧急求救的定位木桩。目前全港 41 个露营地中,大型营地 5 个,中型营地 6 个,小型营地 30 个,能够提供超过 1000 幅扎营位(按照四人帐篷计算)。2.3香港营地的地理分布2.3.1 高密度都市区与自然郊野并置的城市格局香港的地理、气候与人口“香港位处中国的东南端,由香港岛、大屿山、九龙半岛以及新界(包括 262 个离岛)组成,总土地面积为 1106.66 平方公里。香港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季气温可降至摄氏 10 度以下,夏季气温则升至摄氏 31 度以上。香港的秋季天气晴朗,和暖干爽;冬图 2-2 香港露营地点与郊野公园及长途远足径的空间关系(来源: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地图+笔者自绘)
第二章 香港营地发展概况香港的土地利用规划香港自开埠至二战结束前,城市主要区域集中于香港岛太平山和维多利亚港之间的狭长地带。二战结束后香港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原来的港九母城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政府在郊外大量开辟新市镇,以解决市民的居住需求。新市镇的发展改变了香港单中心的城市结构。与此同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城市的过度扩张,政府划定了城市开发红线,开辟了大量的郊野公园。“截至 2019 年 2 月,香港已开发土地面积占比低于 25%,郊野公园及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为 40%”[22]。这些自然郊野地区远离市区,除了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之外,也为生态保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本文编号:2757223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18
【图文】:
主管部门为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负责具体了政府相关部门外还有各类民间组织和协会。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官方网站显示[17],度假营地及其资助的非政府机 个(不含 7 所青年旅舍),其中 11 个直接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文化事务署资助。拥有营地数量最多的组织是香港童军总会,共 7 总会也拥有 5 个营地;香港青年协会和香港明爱均拥有 4 个营地;香协会拥有 3 个营地;香港游乐场协会、救世军、保良局和香港青年奖个营地;其他 19 个组织或团体各自拥有 1 个专属营地。渔农自然护理署官方网站显示[18],香港郊野公园内共设有 41 个合法贡东郊野公园 8 个,西贡西郊野公园 7 个,南大屿郊野公园 11 个、个,八仙岭郊野公园 4 个、大榄郊野公园 3 个、船湾郊野公园 2 个个,东龙洲炮台特别地区、龙门郊野公园、大帽山郊野公园均为 1
随着各类郊野徒步路径的开通,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有了在周末前往郊野公园郊游的习惯,进行烧烤、露营、登山等活动。政府也在沿途设立郊野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划定烧烤场、露营地,统一管理并提供保障服务。此类露营地均设有基本卫生设施,一般包括扎营平地、木椅、烧烤炉、卫生间及垃圾桶等。此外,均覆盖移动电话网络并设有用于紧急求救的定位木桩。目前全港 41 个露营地中,大型营地 5 个,中型营地 6 个,小型营地 30 个,能够提供超过 1000 幅扎营位(按照四人帐篷计算)。2.3香港营地的地理分布2.3.1 高密度都市区与自然郊野并置的城市格局香港的地理、气候与人口“香港位处中国的东南端,由香港岛、大屿山、九龙半岛以及新界(包括 262 个离岛)组成,总土地面积为 1106.66 平方公里。香港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季气温可降至摄氏 10 度以下,夏季气温则升至摄氏 31 度以上。香港的秋季天气晴朗,和暖干爽;冬图 2-2 香港露营地点与郊野公园及长途远足径的空间关系(来源: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地图+笔者自绘)
第二章 香港营地发展概况香港的土地利用规划香港自开埠至二战结束前,城市主要区域集中于香港岛太平山和维多利亚港之间的狭长地带。二战结束后香港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原来的港九母城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政府在郊外大量开辟新市镇,以解决市民的居住需求。新市镇的发展改变了香港单中心的城市结构。与此同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城市的过度扩张,政府划定了城市开发红线,开辟了大量的郊野公园。“截至 2019 年 2 月,香港已开发土地面积占比低于 25%,郊野公园及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为 40%”[22]。这些自然郊野地区远离市区,除了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之外,也为生态保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薛保红;袁铜墙;;高校户外教育营地设计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2 张洛;;体验式教学在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价值探析——以“山青世界”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4年02期
3 石崧;凌莉;乐芸;;香港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经验借鉴及启示[J];上海城市规划;2013年05期
4 高林安;李蓓;刘继生;梅林;;欧美国家露营旅游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人文地理;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景俊;香港建筑法规对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之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吴小青;露营地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7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5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