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框架—摇摆墙结构中框架梁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08:20
【摘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出现层间屈服破坏现象,现行抗震设计要求“强柱弱梁”,在工程实践中往往难以实现,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学者提出了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能够协调框架的各楼层变形,避免形成变形集中。将层屈服破坏变为整体性破坏,与摇摆墙相连的框架梁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它的受力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分析。本文在对框架—摇摆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与摇摆墙和剪力墙相连的框架梁的受力分析。通过SAP2000和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以一个六层结构作为算例,采用Pushover分析方法,对比了框架—摇摆墙和框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得出了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层间位移角和框架梁上的塑性域分布情况。采用拟静力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了框架梁在不同结构下的受力变形情况,并对比分析了框架梁在相同横截面位置的应力分布情况和塑性域在梁上的位置及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框架—摇摆墙结构中的框架梁比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受力复杂多变。在相同地震烈度下,框架—摇摆墙结构中的框架梁上塑性域的个数比框架—剪力墙多,位置比较多变。其框架—摇摆墙的梁上存在应力集中,并且塑性域内应力变化大,在梁上的分布不连续,呈现片状分布;而框架—剪力墙中框架梁的受力均匀、连续。塑性域内应力变化小。由此可知,框架梁在框架—摇摆墙中的受力复杂,要做出一些相应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398.9;TU352.11
【图文】:

侧向力,剪力墙,连梁,地震能量


剪力墙的数量要适宜,剪力墙的数量多一些,结构的刚度大些,侧向变形小些,通常,剪力墙的数量以使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不超过规定的限值为宜。剪力墙数量也不能太少,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50%时,说明剪力墙的数量偏少。剪力墙的存在会增大结构整体的刚度,是结构自振周期减小,若是在较硬的场地上时,很可能会导致结构的自震周期和地震动的卓越周期相近,使反应加剧。框架—剪力墙的合理受力形式为:连梁屈服应先于墙肢屈服,即连梁首先形成塑性域耗散地震能量;连梁应当强剪弱弯,避免剪切破坏,随后框架梁进一步消耗地震输入能量。但是由于连梁的跨高比小,很难避免斜裂缝及剪切破坏,反而容易出现剪切斜裂缝。这样会降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延性及耗散地震能量的能力。1.3 框架—摇摆墙的简述框架-摇摆墙结构是由框架和摇摆墙两个部分构成的。连接形式上有两种类型,

示意图,示意图,框架梁,墙体


再者,框架—摇摆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摆动对与墙体相连的框架梁提出了高的要求,普通框架结构中,梁的主要作用是将楼板荷载传递给柱子,梁与柱同形成抗侧力体系,而框架—摇摆墙结构中,墙体发生摇摆后,墙体两端的框梁会发生相应的变形(有相对的竖向位移及相对的转动),增大了框架梁的变形框架梁的受力比之前的更加复杂。由此,应对与摇摆墙相连的框架梁受力进行析并且对于框架梁的延性应给予充分设计。这也是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方向。最近几年国内的学者对摇摆墙体系做了大量研究:

框架结构,破坏机制,框架结构,框架梁


再者,框架—摇摆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摆动对与墙体相连的框架梁提出了高的要求,普通框架结构中,梁的主要作用是将楼板荷载传递给柱子,梁与柱同形成抗侧力体系,而框架—摇摆墙结构中,墙体发生摇摆后,墙体两端的框梁会发生相应的变形(有相对的竖向位移及相对的转动),增大了框架梁的变形框架梁的受力比之前的更加复杂。由此,应对与摇摆墙相连的框架梁受力进行析并且对于框架梁的延性应给予充分设计。这也是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方向。最近几年国内的学者对摇摆墙体系做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义初;;试论框架梁纵向配筋计算及其电算程序[J];广西水利水电科技;1988年04期

2 姚山;张继文;柴传政;戴玲;;新型防护框架梁M-φ曲线及延性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3 鄢玉英,张俊芝,刘贤明;框架梁考虑塑性梁高取值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98年03期

4 涂俊彪;;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在综合楼建筑框架梁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5年04期

5 张玉明;杨木;刘晶;;钢筋混凝土开孔框架梁设计探讨[J];四川建筑;2013年03期

6 刘志雄;宋扬;李江;薛国松;;某大跨框架梁控制裂缝方案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6期

7 付国顺;构造柱对框架梁影响的探讨[J];安徽建筑;2000年05期

8 刘瑞牛;;半圆形大截面薄腹框架梁模板支撑方案[J];陕西建筑;2010年10期

9 吴志杰,郭百锁;某建筑框架梁裂缝分析及处理[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9期

10 刘强;乔文正;高树峰;;CFRP加固结构中框架梁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15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新喜;施浩;;组合框架梁在住宅钢结构中的应用[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傅传国;蒋永生;;一种框架梁端新型人工塑性铰的延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3 许利惟;;框架梁优化分析的菲伯那契算法[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4 金凌志;曹霞;田爱菊;;有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框架梁的比较[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5 黄明;;板对框架梁抗扭性能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6 薛立红;赵冬霞;陈京辉;聂永明;;地铁复八线四惠桥车辆段8-13区框架梁体外预应力加固[A];第八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赵伟;吴林祥;;福州水产大厦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A];第九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8 刘祖文;施养杭;;框架—条基—地基共同作用框架梁受力特性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9 朱志达;涂呜;周起敬;蒯世森;;钢筋砼框架梁主要参数对抗震性能的影响[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1990年

10 张晓革;;有粘结后张法框架梁单向张拉施工技术[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姜书范 通讯员 张建友 赵江平;我国最大铁路框架梁平移成功[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洪生;锚索框架梁加固边坡的静动模型试验及抗震设计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豪;框架—摇摆墙结构中框架梁的性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2 蒋前程;考虑拱索效应影响的框架梁抗弯承载力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

3 王想勤;锚索框架梁支护的计算与规律总结[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管乐;考虑摩擦作用锚索框架梁内力计算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5 施浩;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梁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大学;2005年

6 黎亮;掉层结构框架梁受拉问题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陶丽梅;人工拌合橡胶混凝土在框架梁中的应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8 张耀华;类土质边坡支护锚杆框架梁间距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赵彦堂;人工气候环境下锈蚀RC框架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10 黄艳丽;现浇楼板与框架梁共同工作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60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60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1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