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台湾建筑彩绘传统匠作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7 10:38
【摘要】:中国建筑的传统彩绘匠作展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哲理观、礼制观及审美观等厚重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技艺智慧。台湾建筑彩绘传统匠作文化涉及到彩绘匠派、彩绘匠人、彩绘材料、彩绘工种、彩绘颜色、彩绘题材、彩绘布置及彩绘技法等多层面,蕴含着深刻的人文、艺术、哲学、历史的审美文化涵养。匠作研究近年来也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重视,是中华传统建筑文化走向世界,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基于建筑史学和建筑美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与方法,系统梳理了台湾传统彩绘匠派形成与流变,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台湾建筑彩绘的空间秩序与仪规,阐释台湾建筑彩绘的哲理思想与审美文化内涵,丰富和拓展了建筑美学研究的学术领域,为古建筑修缮及保护提供了匠作遴选机制参考,以及彩绘匠作施工规范订定的研究基础。首先,论述了台湾传统彩绘匠派体系的形成渊源与发展历程。从台湾彩绘匠作的传承与各自承袭的渊源来分析,归纳总结出泉州体系匠派、潮漳体系匠派及台南体系匠派等三大传统彩绘匠派,分析匠派体系的技艺风格、用材观念,及其立足于类似家族体制的师徒关系。比较而言,泉州体系匠派侧重临摹固定样式,呈现出整体色彩偏青绿重彩、错采间金的特征;潮漳体系匠派侧重匠艺承袭笔法,整体风格具有红紫重彩、五色镂金的取向;台南体系匠派侧重顿悟的匠艺师徒传承,整体上具有红紫重彩、错采如镂的特质。其次,阐释了台湾传统彩绘的哲理观及礼制观。一方面,透过传统建筑的营建仪式,诠释彩绘匠作在营建体系中的象征意义、装饰角色及信仰功能;记录营建仪式及匠作的职业搭配;揭示了脊梁彩绘的定向厌镇功能、大门彩绘界定内外的厌胜功能及吉瑞彩绘的祈福功能,阐明五行、八卦、阴阳、时序的和合意匠。另一方面,透过随工记录的观察,分析匠作组织、工法材料、选彩用色、内容题材的礼仪规制,归纳匠人、设色、题材、工料的等级秩序,体现了台湾传统彩绘以分金线为尊、左右位序、对仗平衡、远近内外、尊卑有别的设计原则和礼制特征。最后,分析了台湾传统彩绘匠作的审美文化适应性。其一,阐述彩绘匠作尚古尚雅的审美理想,兼容创新的时代风格、以及满足社会大众热闹绚丽的作品风格需求,从而体现了期盼成为专业画家的职业理想。其二,阐述台湾传统匠作透过内容题材、彩绘布置及工艺技法表现出来的社会时代精神,分析比较了台湾彩绘题材的时代特点、布局风格和技法特征。其三,阐述彩绘匠作为了适应台湾地域环境,尝试发展出具有地域适应性的彩绘颜料及彩绘工法,在地域经济上适应了贵重颜料的优化管理及替代材料使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台湾传统彩绘匠作具有多元和合的哲理精神、秩序分明的礼制特点和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851
【图文】:

出处,《营造法式》,新竹县,文化局


(B) 彩绘技法分析及原则李诫(北宋)《营造法式》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作法的官方著作。在书里有提及彩绘工程类项,相近于现代所谓建筑装饰彩绘。《营造法式》里面对彩绘的相关论述,是第一次出现有规范的彩绘制度。《营造法式》总共分为释名、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大部分,分别说明建筑相关术语、工种的制度、劳动的定额、原料的使用与装饰图稿。彩绘相关论述则在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七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营造法式》的回顾中,除溯源彩绘的发展外,其纪录工法、工序与工时的概念,也给予了本文要走向“实作”纪录的方向。其次是梁思成(1981)《清式营造则例》、蒋广全(2005)《中国清式官式建筑彩画技术》分析了清式官式建筑的彩画技术及类型。新竹县文化局出版品,徐裕健(2006)《新竹县第三级古迹北埔慈天宫,修护工程工作报告书》、台北市文化局出版品,徐裕健(2006)《台北市定古迹龙安坡黄宅濂让居修护工程工作报告书暨施工纪录》、台湾文化部出版品的李奕兴(2013)《门上好神---台湾早期门神彩绘1821~1970》,均对彩绘及匠司的画作做了纪录的搜集。

出处,《营造法式》,新竹县,文化局


(B) 彩绘技法分析及原则李诫(北宋)《营造法式》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作法的官方著作。在书里有提及彩绘工程类项,相近于现代所谓建筑装饰彩绘。《营造法式》里面对彩绘的相关论述,是第一次出现有规范的彩绘制度。《营造法式》总共分为释名、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大部分,分别说明建筑相关术语、工种的制度、劳动的定额、原料的使用与装饰图稿。彩绘相关论述则在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七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营造法式》的回顾中,除溯源彩绘的发展外,其纪录工法、工序与工时的概念,也给予了本文要走向“实作”纪录的方向。其次是梁思成(1981)《清式营造则例》、蒋广全(2005)《中国清式官式建筑彩画技术》分析了清式官式建筑的彩画技术及类型。新竹县文化局出版品,徐裕健(2006)《新竹县第三级古迹北埔慈天宫,修护工程工作报告书》、台北市文化局出版品,徐裕健(2006)《台北市定古迹龙安坡黄宅濂让居修护工程工作报告书暨施工纪录》、台湾文化部出版品的李奕兴(2013)《门上好神---台湾早期门神彩绘1821~1970》,均对彩绘及匠司的画作做了纪录的搜集。

出处,区位,鹿港,台北


图 1- 4 笔者访查区位(出处:笔者绘制)笔者主要访查台湾传统建筑,总计105处,其中庙宇类71处,宗祠、宅第类34处,表列如下,详细说明见附录一: 台湾的庙宇类 71 处包含彰化鹿港金门馆(陈寿彝、潘岳雄)、鹿港凤山寺(王锡河)、彰化鹿港龙山寺(郭新林)、彰化鹿港大天后宫(柯焕章、陈颖派)、彰化鹿港兴安宫(陈颖派)、彰化鹿港玉渠宫(李奕兴)、彰化鹿港城隍庙、彰化鹿港南靖宫(王锡河)、彰化鹿港新祖宫(陈颖派)、彰化北斗宝蓝宫、彰化北斗宝兴宫、彰化北斗富美馆、彰化市元清观(陈颖派绘,陈敦仁修)、彰化市孔庙(陈颖派)、彰化市赐福宫(陈颖派绘)、彰化市开化寺、彰化市庆安宫(陈颖派)、彰化市关帝庙、台中积善楼(陈登胜,具有潮汕风格)、台中真武宫(陈颖派、郭新林)、台中乐成宫(李登胜)、新北市新庄武圣庙(蔡龙进)、新北市新庄文昌祠(蔡龙进)、台北霞海城隍庙(陈寿彝、潘岳雄对场)、台北孔庙、台北大龙洞保安宫(潘丽水)、台北北投行天宫(蔡龙进)、淡水天元宫、台北艋

本文编号:2771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71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3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