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损伤监测的装配式框架结构震后性能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352.11;TU317
【图文】:
图1-5技术路线图逡逑1.3.2.3主要创新点逡逑(1)本文提出了基于中性轴移动的装配式框架节点评估理论。将中性轴引逡逑入到装配式框架节点的损伤评估理论中,其测量成本低并且具备损伤定量判定的逡逑能力方便在工程中应用。常见的构件层次的损伤评估理论,无论是基于变形、刚逡逑度、和能量的单参数损伤评估理论或基于最大变形与累积滞回耗能相互组合的多逡逑参数损伤评估理论,其参数都或多或少的需要实验和有限元来测定,导致其在工逡逑程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以中性轴作为损伤参数除了可以解决上述局限性以逡逑夕卜,还可以全程表现构件的损伤。逡逑(2)本文提出了基于层间最弱塑性铰的层间损伤评估理论。从构件水平上逡逑考虑结构的整体损伤最简单的做法是将构件的损伤值进行加权处理,但各构件的逡逑权重系数确定比较麻烦而且权重系数选择的主观性较强,最主要的是这种方法不逡逑能合理的说明损伤的局部集中,因为需要进行加权组合那么就会出现结构实际已逡逑经破坏而理论计算确未破坏的不合理现象。而本文的基于层间最弱塑性铰的层间逡逑
2.1.1中性轴的概念及测量方法逡逑中性轴,即在平面弯曲和斜弯曲情形下,正截面方向上正应力等于零的轴线,逡逑也是受拉区和受压区的分界线。以图2-1所示的混凝土梁截面为例,中性轴是梁逡逑上受拉区和受压区的分界面。逡逑厂一受压区厂_受压区%逦厂一受珥…邋?逡逑/了_?遂;囊’邑逡逑\逦<T/逦V邋at=ffy逦V逦0■/=0>逡逑k受拉E逦损伤区逦受拉区逡逑图2-1截面中性轴位置与结构损伤关系示意图逡逑从图2-1可知,当梁全截面处于弹性状态时(即最大压应力和最大拉应力都逡逑小于屈服应力),无论弯矩如何增加,中性轴高度始终不变,当弯矩过大使部分逡逑梁截面进入塑性时,中性轴将往受拉侧运动,即受压区高度将减小。由此可知损逡逑伤发生后,中性轴高度会上移,且随着损伤程度的不断增加,中性轴的位置越发逡逑向受压区移动,即中性轴高度和截面损伤呈一一对应关系,以中性轴的位置进行逡逑损伤的定量判定具有可行性。逡逑中性轴作为结构的基本特性之一其测量较为容易,测量成本低且方便在工程逡逑中应用。中性轴是截面受拉区和受压区的分界线,故可以通过应变片测定构件的逡逑应变分布然后通过平截面假定来确定中性轴的相对位置。主要通过测量混凝土表逡逑面的应变(如图2-2所示)和钢筋的应变(如图2-3所示)来实现
图2-2混凝土应变片布设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亮;金玉;张雁;;新型抗震装配整体式混合框架结构的施工应用[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4期
2 席海燕;;试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居舍;2019年28期
3 吕鹏;;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8年17期
4 周奎;陈妮娜;陈思宇;;基于OpenSees的主裙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碰撞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7年01期
5 钱坤;高青海;;装配式框架结构与传统框架结构的现状分析[J];四川建材;2017年03期
6 肖科;;火灾后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年05期
7 张蔻华;李欣华;;框架结构在服装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年05期
8 蒋鑫;;基于“财务会计与报告概念框架”的中国新会计准则的有关研究[J];智富时代;2016年S1期
9 张桂杰;;浅谈中考语文作文框架设计[J];初中生学习(高);2016年12期
10 王昊;;对“核心素养”基本问题的再解读[J];吉林教育;2017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志广;;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分析及施工质量控制分析[A];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2 王传冬;;框架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A];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3 卢晓明;万程杰;;土建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A];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4 谭宽仁;;框架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控措施分析[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李楠;余健;崔永旭;白文鹏;周玉洁;;不同施工顺序对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影响[A];第八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燕华;李明;熊学玉;;框架结构的温度应力简易计算方法[A];第九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常生福;;框架结构的形成过程对结构内力的影响[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8 于忠翰;贡金鑫;张勤;;框架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杨宗放;尚连飞;;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经济比较[A];预应力混凝土现况与发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2年
10 蔡建国;冯健;;考虑节点刚度的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分析[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专题研究我市加快追赶超越总体方案和2017年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措施[N];延安日报;2016年
2 记者 赵静;CEPA将迎“升级版”构建“1+4”框架结构[N];上海证券报;2017年
3 李静华;木框架结构 风光无限[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4 安国强邋于海涛;青岛客站框架结构主体施工进入冲刺阶段[N];人民铁道;2007年
5 吴娟;框架结构楼房补偿升幅达60%[N];中山日报;2008年
6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的框架结构[N];中国航空报;2011年
7 吴朝红;如何保证钢筋在框架结构中的施工质量[N];广东建设报;2000年
8 遂平县建筑设计院 刘永海 范凯;框架结构外墙裂缝渗水的防治[N];驻马店日报;2011年
9 杨忠文 胡均 付蕾;安徽淮北发现东汉时期砖石混合框架结构墓[N];中国文物报;2005年
10 记者 桂运安;中科大制备出新型纳米框架结构材料[N];安徽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玺;共轭芳香羧酸配体构筑的功能性铟有机框架材料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张琪;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主-客体调控及其污染物吸附与分离性能[D];浙江大学;2018年
3 王丹;框架材料的原位功能化改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8年
4 张杰;若干功能化手性多孔框架的设计组装[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5 马丽;四元羧酸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6 陈斌;网络环境下争议性事件的报道框架及框架互动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李雄;三维超稳定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制备以及吸附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8 赵高正;纳米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的合成及其癌症诊疗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9 余云燕;回传射线矩阵法分析埋置框架的瞬态动力响应[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张松;基于移动Agent的QoS框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鹏程;考虑梁板柱墙协同RC框架—核心筒结构抗侧性能非线性仿真分析[D];南昌大学;2019年
2 洪勤龙;类沸石型硼咪唑框架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3 王亭强;基于新型简化模型的框架结构模型修正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叶展鹏;基于半刚性空间节点的钢框架支撑体系性能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5 倪汉根;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后性能损失评价方法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
6 张文博;装配式框架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7 颜丽萍;考虑现浇楼板参与作用的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D];福州大学;2018年
8 章智平;基于损伤监测的装配式框架结构震后性能评估[D];福州大学;2018年
9 高玉洁;阴离子型金属有机框架的构筑及其离子交换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10 雷明媛;发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传感性能研究[D];聊城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81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8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