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顶部带FPS-TMD系统高层建筑等效结构动力特征的综合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07 03:16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如果单从字面上狭义的理解,资本论的这句话阐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的高度不断被刷新,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成为各地的标志性建筑,也承担着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这些超高层建筑具有高、细、柔的特点,风荷载已成为此类建筑结构设计的控制荷载。本文将消能减振中常用的摩擦摆系统和调谐质量阻尼器系统有机结合,形成新型的摩擦摆调谐质量阻尼器(FPS-TMD)被动控制系统,用能量法,等效线性化和自适应基因遗传相结合的方法计算FPS-TMD系统的等效阻尼比和等效刚度。另一方面考虑将FPS-TMD系统置于高层建筑顶部,用功率流算法分析得到高层建筑顶部带有FPS-TMD系统的总有效阻尼比。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摩擦摆调谐质量阻尼器系统的力学特性和动态特性,并推导了部分计算公式。介绍了单向定摩擦库伦模型、单向速度变摩擦库伦模型、单向位移变摩擦库伦模型、单向变摩擦粘塑性模型等四种不同摩擦模型。从能量的角度出发,通过FPS-TMD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等效粘性阻尼力消耗的能量与FPS-TMD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的恢复力做功消耗的能量相同的原则,推导计算FPS-TMD系统的等效阻尼比。并运用能量法在四种不同摩擦模型情况下,FPS-TMD系统底部分别承受简谐荷载和不同重现期的随机风荷载激励时,研究不同外加荷载振幅、荷载圆频率、摩擦模型、摩擦系数等因素对FPS-TMD系统等效阻尼比的影响。推导了FPS-TMD系统动力平衡方程的振动响应求解方法,并对本文用到的改进自适应基因遗传算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选用能量法评估FPS-TMD系统等效阻尼比的相同分析工况,运用等效线性化和改进的自适应基因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FPS-TMD系统总有效阻尼比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同时与采用能量法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以一7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风振控制Benchmark模型为实例,假设其顶部设置FPS-TMD控制系统,用功率流法,分析研究了当顶部FPS-TMD系统采用不同摩擦模型来模拟,在不同重现期设计风速作用下,结构风振控制Benchmark模型的总有效阻尼比。并与相同荷载激励下用能量法、等效线性化分析得到的其中FPS-TMD系统等效阻尼比进行了对比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73
【图文】:

标志性建筑,飓风


(c) 平安国际金融大厦 (d) 广州新电视塔图 1-1 各地标志性建筑代表1.1 风致灾害概述1703 年 11 月 26 日,一场巨大的风暴袭击了英国南部地区,造成 8000 多人死亡。737 年,印度“加尔各答”飓风导致 30 万人死亡。1900 年 9 月,美国“加尔维斯顿”风是美国历史上危害最大的飓风,造成 6000 多人死亡。1970 年 11 月 12 日,孟加拉飓风时速高达 240km,超过 30 万人丧生,成为 20 世纪以来最严重的飓风灾难。1991 4 月 29 日,孟加拉国沿海发生飓风及海啸,灾难中死亡人数 13.8 万。2005 年,“卡里娜”飓风导致防洪堤决堤,洪水淹没了 80%的新奥尔良,经济损失达 1000 亿美元。台风是我们国家频繁发生的头号风灾,损失最大、影响最广。东南沿海、华南、海、广西、山东、天津、辽宁等地区也常受灾。2018 年 9 月 16 日,超强台风“山竹”创亚洲,据外媒体报道,本次台风带来了暴雨和时速最高达 305 公里的强风,并引发

风灾,现场图


“山竹”登录的时候,有一栋高层建筑就在强风中不断地摇晃,给人产生严重的不舒适感。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9-2012》[1]对结构风振加速度提出明确要求,不得大于表 1-2 中的限值。表 1-2 结构顶层风振加速度限值使用功能lima (m/s2)住宅,公寓 0.15办公,旅馆 0.25相对地震作用,风的作用时间更长,时长可能持续达几个小时,其会随时间反复作用在结构上,极有可能造成结构的疲劳损伤破坏、结构开裂、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等,造成外墙装饰受损,甚至房屋倒塌破坏(如图 1-2)。因此,想要使建筑结构经济合理,正确认识风对结构的作用,并采用有效手段进行风振控制是非常重要的[2]。

减振控制,结构振动控制,风工程,分类结构


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 结构风振控制结构减振控制技术起初由美国 Yao[3]于上世纪 70 年代提出,该技术在科学界和工程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抵御地震方面被广泛应用。结构振动控制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外部能源输入的形式,可以分为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被动控制、混合控制等(如图 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仁;;新旧抗震规范关于隔震、消能减震设计要求的对比[J];四川建筑;2012年04期

2 张国强;彭晓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改进与应用[J];舰船电子工程;2010年01期

3 杨林;周锡元;苏幼坡;常永平;;FPS摩擦摆隔震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J];特种结构;2005年04期

4 刘文锋,李建峰;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阻尼比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5年02期

5 郭惠勇,张陵,蒋建;基于遗传算法的二阶段结构损伤探测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李大望,周锡元,王东炜;摩擦摆系统振动性态的进一步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7 易伟建,刘霞;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损伤诊断研究[J];工程力学;2001年02期

8 李大望,关罡,霍达;FPS型TMD控震效应分析[J];工业建筑;2001年02期

9 李大望,李桂青,周锡元;FPS隔震结构的水平和竖向振动响应分析[J];建筑结构;2000年07期

10 白鸿柏,张培林,黄协清;非恒定滑动摩擦系数振动系统等效线性化计算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基敏;顶部带双向VFPS-TMD系统的高耸结构风振控制效益分析与优化设计[D];广州大学;2018年

2 周泽宇;顶部带FPS-TMD系统的高耸结构风振控制效益分析[D];广州大学;2017年

3 付君宜;附加粘滞阻尼器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4 吴国强;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减震结构实用设计方法[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5 潘琴存;摩擦摆TMD减震结构的动力分析与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83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83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6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